永昌县第四中学:校园变“田园” 学生成“农民”

  金秋九月,瓜果飘香。飒飒秋风吹过田野,空气中弥漫着收获的醇香。9月14日,永昌县第四中学3000平方米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也迎来了“采摘季”。

  

  课余时间,学生们三五成组,拿起篮筐,走进田野,采辣椒、摘茄子、收玉米……不一会儿,瓜果就堆放得满满当当。校园变成田园,学生化身农民,孩子们互相分享着收获的喜悦。

  

  永昌县第四中学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全校300余名学生大都来自附近农村,不少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住宿,近90%的学生一周只能回一次家。如何打造健康、合理、有意义的课余生活,让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成为萦绕在全校老师心头的难题。

  劳动教育,正是学校给出的答案。学校盘活校内外空闲土地资源,打造了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以百花苑、桃园、植物园、硕果园为主体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从春耕、夏种、秋收、改良土壤等全周期体验劳动过程,学习劳动技能,培养劳动观念。

  

  “连续3年我们的桃、杏、西红柿、玉米等喜获丰收,在丰富了师生餐桌的同时,更让孩子们在精神上有了丰硕的成果。”语文老师王蓉说,劳动中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辛勤的汗水可以换取丰收的喜悦,使他们有了“学习如禾如苗,懒惰如蒿如草”的人生感悟,让孩子们更加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幸福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的道理。

  为了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在劳动中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永昌县第四中学积极探索建构“耕读文化”视野下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新模式,以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为切入口,精心策划劳动课程,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开展劳动课、劳动周、劳动月活动,创造性地把课堂教学和劳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孩子带进田间和生活,让学生掌握劳动知识,体验劳动的过程和乐趣。

  

  “每次劳动都会让我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劳动的光荣感。”经常参加劳动的六年级一班学生胡天睿说,“亲身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会让我们避免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也培养了我们开拓进取的意识,更好地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学校立足本地乡土文化,大力打造劳动教育‘耕读文化’特色品牌。学校对学生进行生产劳动教育的同时,把校园保洁、校园美化绿化、住校生的日常生活、家务劳动等多个生活层面高度融合,让学生体验播种的希望,农耕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培养了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的品质,深化了劳动教育的强大育人功能。”永昌县第四中学校长杨飞忠说:“我们将进一步构建‘校园+田园+阅读’的耕读环境,持续打造耕读文化品牌,通过构建具有内在生命力的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出力流汗中培养他们的奋斗精神,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记者:常建哲 文星乃

  原标题:《永昌县第四中学:校园变“田园” 学生成“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