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勤学苦练 技能报国 在磨炼中收获成长

  央视网消息:9月16日—19日,以“技能成才 技能报国”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在天津举行。来自全国36个代表团的4000多名选手参加109个比赛项目的角逐。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赛事规格最高、竞赛项目最多、参赛规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

    他叫王浩,是四川代表队的焊接选手,也是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焊接(世赛选拔)项目的冠军。这次他参加的是焊接(国赛精选)项目。

    王浩是中国十九冶集团下属分公司的一名焊接高级技师。别看他今天游刃有余,7年前第一次接触焊接的经历却让他苦不堪言。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4年后王浩竟然一举夺得全国冠军。这一路他到底是怎么逆袭的?2016年,王浩得知上技工院校可以学到实用技术、好就业,还可以享受到一系列好政策,于是决定进入攀枝花技师学院学习焊接专业。

    这所学院是中国十九冶集团创办的,采用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学生毕业后还有机会进入集团工作。2016年以来,四川在技工教育方面已累计投入近25亿元。

    近年来,攀枝花技师学院培养出了多名世界大赛冠军。看到他们,王浩也坚定了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王浩开始了勤学苦练,训练的关键就是要通过大量练习形成肌肉记忆,为此,他每天都要练习至少12个小时。观察焊接细节、记录操作要领、反复强化训练,他左臂上的一个个疤痕,就是一步步成长的印记。为了能有充沛的体力,他每天早上都要跑2公里,并做100个俯卧撑,这一练就是6年。

    一年后,王浩参加2019年巴渝工匠杯比赛,一举夺魁。

    “全国技术能手”是国家级技术人才重要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表彰100名。为了成为“全国技术能手”,王浩练得更刻苦了。

    压力容器焊接是比赛中挑战最大的项目,要求不仅33条焊缝通过打压测试不漏水,而且焊缝的误差要控制在2毫米以内。  2020年12月,王浩一举夺得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焊接(世赛选拔)项目第一名。第二年,他又如愿以偿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如今,王浩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焊接高级技师,先后参加过6个重大项目的建设,实现了技能报国的愿望。

    像王浩这样的优秀毕业生还有很多,近年来,四川全省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8%左右,部分优势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数以万计的技能人才。  王浩说,自己取得今天的成绩除了个人努力之外,每一步都离不开国家的培养。据统计,培养一位像王浩这样顶尖的焊接人才,6年来仅物料消耗就需要将近200万元。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支持,让无数像王浩这样的年轻人获得了继续教育、学习技能的机会,许多地方也出台政策、搭建平台,为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打通从学校到企业的通道。

  张旭:勤于思考 精益求精  像王浩一样渴望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还有22岁的小伙子张旭。他是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的一名技能工人,代表天津参加数控车(国赛精选)项目的比赛。

    数控车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床。

    为了备赛,张旭和教练每天至少要在数控车前待上10—12小时。而在参赛前,张旭已经在工作岗位上锻炼了2年,参与过生产长征五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箭体的任务。

    零报废率,不仅意味着要有高超的技艺,而且还要有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次张旭遇到了一个特殊的加工材料,他的刀具只要一接触,刀尖就会崩掉。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年的职业训练、6个月的赛前集训,张旭终于登上全国总决赛的赛场。他说,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身后,是教育他的学校、是培养他的工作单位、是言传身教的教练。

  (央视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