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澄迈】助人为乐 | 乡村教师王民:点亮孩子们的希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影响他们的思想,培养他们学习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到教师队伍中发现、挖掘为教育事业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教师个人,去倾听那些感人的教育故事……

  点亮孩子们的希望

  --记最美乡村教师、美亭中学老师王民

   2003年9月的一个晚上,金江镇山朝村里夜色已深,远处,有一盏隐隐的灯光在黑夜中忽闪忽灭,那是林小防的家。虽然已是深夜,但林小防和父亲没有一丁点的睡意。父亲坐在林小防的身边苦闷地叹气,16岁的林小防手里紧紧地握着一张“海南琼海卫校”的录取通知书。母亲患病多年,不久前刚刚去世,家里一点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了,外边还欠了不少的债,眼下的学费对林小防家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天刚刚蒙蒙亮,林小防听到了一阵敲门声。美亭中学的王民老师来了。王民老师气喘吁吁地对林小防说:“小防,你明天就去学校报到,你的学费老师包了。”林小防哭了。后来,王民老师不但替林小防交了三年的学费,还每月给他寄去一、两百的生活费。

  其实林小防并不是王民老师资助的第一个贫困学生。从1999年开始,王民就一直用自己微薄的收入不断资助一些贫困家庭的学子。这些年来,王民资助过多少学生,他自己也数不过来了。

  王民,是澄迈县福山镇迈岭村委会丰门村人。1979年,王民从福山中学高中毕业后就到了迈岭小学当语文代课老师。王民白天给孩子们上课,夜里就在宿舍里复习高考学习资料。1989年,王民考上了海南师范学院,同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2年,王民毕业后分配到了美亭中学任教。

  美亭中学是一所乡镇中学,学生不多,但很多孩子的家庭都不富裕,常常有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就辍学了,看着自己班上的孩子一天比一天少,王民很是难受。那时他唯一能做的只是给上课的学生们买些学习的用具,减少贫困学生的负担。

   王映参现在是一名教师,她是王民资助的第一个贫困学生。1999年,王映参考上了琼海师范学校,她的姐姐也同时考上了河南郑州卫校,姐妹俩既高兴也发愁,家里的收入不高,仅仅能够负担一个孩子上学的费用,这如何是好?没曾想,班主任王民来到了王映参的家。王民对王映参的父亲说,这样吧,你一个,我一个,让他们上学,不要委屈了孩子。”就这样,王映参顺利走进了师范学校的大门。王映参每学期需要2000多元的学费,王民一直资助到她毕业,每个月还给她汇生活费。

  在上世纪90年代,一个农村普通家庭要想一年攒下几千块钱并不容易,王民的工资一月也不过一千块钱。常年生病的老母亲需要照顾、自己孩子上学的费用、家里大大小小的开销都靠王民的这一千块钱。

   那王民常年资助贫困学生的钱又从哪出呢?

  原来,王民的妻子在学校饭店当临时工负责做饭,每年自己饲养几头猪,等她好不容易把猪养大出栏卖掉,这卖猪的钱就被王民拿去资助学生了。

  在老师们的印象中,王民很“抠门”,不抽烟,不喝酒,穿的衣服来回就那么几件。虽然王民参加工作几十年,如今是一分钱积蓄都没有。

  林小防,陈蕊,王映参,王丽珠,黄玲,王宁,蒙陆扬等等这些自己曾经资助过的贫困学生是王民至今还能叫得出的名字,还有很多,王民已经记不清了。王民说,这些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上学有困难能帮多少就帮多少吧。

   王民自己也有困难的时候。2004年,他的父亲突然去世,身无分文的王民是跟朋友借了2500元安葬父亲。后来,王民的二个儿子相继考上了大学,王民又向银行贷款了1.2万元。王民说,其实最让他欣慰的是,他有一个善解人意,勤劳贤惠的妻子,即使家里很多时候很拮据,妻子都从未抱怨,而是默默地在背后支持着他。

  如今王民已到了临近退休的年纪,为了照顾生病的老母亲,他申请从美亭中学调回了福山镇的红山中学任教。为了激励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他自掏腰包在班级上设立了一个奖励基金,给成绩优秀的学生发放奖金还有学习用具。王民说,作为一名老师,崇尚师德是他遵循的座右铭,他希望自己是一支普通的蜡烛,燃烧自己,点亮孩子们的希望。

  澄迈新闻由澄迈县融媒体中心编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原标题:《【文明澄迈】助人为乐 | 乡村教师王民:点亮孩子们的希望》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