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机构以先学后付名义躲避监管怎么办?广东省教育厅权威解答

  原标题:校外培训机构以先学后付名义躲避监管怎么办?广东省教育厅权威解答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印发《广东省鼓励校外培训领域采用先学后付收费模式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有网友表示,先学后付收费模式对家长而言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但是对培训机构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万一家长在上完课之后不给钱怎么办?如果校外培训机构以所谓先学后付的名义,躲避监管怎么办?针对这些热点问题,省教育厅权威解答。

  问:孩子上完辅导课,家长不给钱怎么办?如何保障校外培训机构的合法权益?

  答:是否采用先学后付收费模式,是检验培训机构教学质量的试金石。如果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好、学生喜欢,家长是愿意支付相应费用的。对自己教学质量有信心的培训机构,不担心家长上完课之后不给钱。

  采用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检验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和教育口碑。在具体执行方面,家长和培训机构可以自主协商,包括上多少次课再支付费用,典型的就是“上一次课、给一次钱”,培训机构可以将风险规避到最低。

  问:先学后付收费模式对校外培训机构举办者的现金流提出了很大挑战,万一培训机构没有钱开展培训了怎么办?

  答:国家法律和教育部等中央部委关于校外培训预收费监管的政策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收取的费用要先监管(冻结)起来,培训机构在上完课之后才能拿到这部分资金。本质上来说,校外培训机构就是要自己先拿出一大笔钱来开展教育教学,在完成课程之后才能从银行的监管账户(冻结资金)里面拿到这部分的课酬。因此,目前对所谓现金流紧张的担心,反映的其实是这类培训机构并没有真正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预收费资金监管的要求,这些机构正是监管部门要从严监管的对象。

  近年来,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等单位先后印发了多个文件、指引,反复强调校外培训预收费用属于债务而不是利润,培训机构要牢固树立债务意识、谨慎经营,不要擅自扩大培训规模、严防校外培训财务风险。

  问:万一校外培训机构以所谓先学后付的名义,躲避监管怎么办?

  答:广东省所说的校外培训先学后付收费模式,指的是校外培训机构完全采用“先上课、后付费”的模式。从横向上看,指的是校外培训机构的所有课程、项目均采用了先学后付收费模式;从纵向上看,指的是某个培训项目的全部时间段之内,始终坚持上课在前、缴费在后(包括按次、按周期、按学期等),由学生家长在上课之后按照约定的渠道直接向培训机构支付培训费用。凡是没有同时满足上述两个要素的其他任何模式,均不属于先学后付收费模式,而是属于预收费用模式。预收费用模式必须严格按照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校外培训预收费的要求进行资金监管。

  另外,我们规定采用先学后付收费模式的校外培训机构除了资金(收费)之外,其他方面(包括机构信息、从业人员、培训材料、收费价格等)均需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接受监管。也就是说不管是采用哪种收费模式,培训机构都要纳入监管范围,区别只是在于其中的资金和财务,检查和监督的要求存在差异。

  最后,我们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只能采用一种模式。校外培训机构自主选择采用先学后付或者预收费用两种模式之一,但是只能选择其中之一,不得同时采用或者混合采用两种模式,且采用其中一种模式后,应当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对于违反上述规定的,不论是哪种模式的校外培训机构,监管部门都将对其依法予以处罚。

  问:采用先学后付收费模式的校外培训机构,往往无法推行“量大从优”的销售方式,学生家长得不到价格优惠怎么办?

  答:这个观点存在很大的误区,我们这里进行说明。第一,校外培训(尤其是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业并不是暴利行业。包括艺术、体育、科技等类别在内的非学科类和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市面上有大量各种类型的培训公司,获客成本、场地租金、员工薪酬、教育研发等等成本高,利润薄。一些第三方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非学科类培训行业在去除所有成本之后,利润率一般不到20%。

  第二,线下的校外培训行业并不具备规模越大成本越低的说法。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每个培训班的学生人数不可能太多(尤其是艺术、体育行业),而同一个班的人员太多会影响课堂质量,学生家长也不会报名。人数越多,教师、场地面积等等都必须相应增加,并不具备规模越大、单个成本越低的说法(线上培训除外)。

  第三,“双减”之后校外培训机构基本没有融资渠道。不少校外培训机构采用大幅度打折,甚至以七折、六折的优惠来吸引学员,几乎都是用前面预收的学费来支撑,存在很大的经营风险。我们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学生家长不要片面贪图校外培训折扣优惠,从源头上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科学、理性报名参加培训。(李润芳)

  (南方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