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化行动方案来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全面启动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

  ▲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10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方案》有关情况。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了出台《方案》的主要考虑和《方案》的主要特点。全面启动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申长雨表示,近年来,专利转化运用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但同时,仍然面临专利转化率偏低、激励不足、机制不畅、与企业需求结合不紧密、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这次《方案》的出台,旨在通过组织实施为期三年的专项行动,从提升专利质量和加强政策激励两方面发力,进一步打通堵点、激发动力、激活市场,切实解决专利转化运用的源头质量问题、主体动力问题、市场渠道问题,从而有效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效益,更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申长雨表示,总的来看,《方案》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突出专利产业化导向和服务实体经济。通过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等举措,促进专利产业化。二是突出专利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作用。全面启动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对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的专利五年没有实施且无正当理由的,可由国家无偿实施,促进专利转化。三是突出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要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培育高价值专利组合,建设运行重点产业专利池。同时,面向未来产业等前沿技术领域鼓励探索专利开源,扩大专利产业化的规模和效益。四是突出统筹兼顾和分类施策。统筹协调专利创造和运用、创新投入和产出、产业发展和安全等三个方面重大关系。五是突出目标导向和效益导向。注重工作成果可检验可评价可感知,建立专利实施、转让、许可、质押、进出口等各类数据监测机制。截至今年8月底专利开放许可达成超过万项《方案》明确提出,鼓励海外专利权人、外商投资企业等按照自愿平等的市场化原则,转化实施专利技术。申长雨表示,这体现了中国政府致力于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创新环境的鲜明立场。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3年9月,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累计达到105.5万件,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89.7万件。今年前7个月,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达2238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进口1751.7亿元,同比增长2.8%。这些数据都充分体现了外资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认可。专利开放许可是专利法第四次修改中创设的一项新制度,是促进专利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方案》中也对专利开放许可的配套相关措施作出了具体部署。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卢鹏起介绍,去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多措并举开展推进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试点地方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开放许可专利精准匹配推送至中小企业,提升对接效率。截至2023年8月底,共有3.8万件专利推送至9.1万家中小企业,达成许可超过万项,其中约四成为“一对多”许可。同时,试点以来,60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以及1500多家企业作为专利权人参与。调查显示,49.6%的专利权人愿意采用开放许可方式,其中高校的这一比例达到近九成。2022年中央企业专利运营收入超过100亿元发布会上,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还介绍了各自部门做的促进专利转化运用的工作。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科技创新局负责人方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专利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底,中央企业拥有有效专利数量121.6万项,其中发明专利50.5万项,较十八大前分别提高了6.3倍和9倍。专利质量持续提高,截至2022年底,有效发明专利、主要发达国家有效专利数量占拥有专利总量分别达到41.5%和2.5%,较十八大前分别提高了12.2和0.6个百分点。转化能力有效提升,2022年,中央企业专利对外许可、转让和作价入股合同超过3500项,专利运营收入超过100亿元,发明专利的产业化率达到50%以上。方磊表示,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以2025年实现“一个过半、两个翻番、三个增长”为目标,即有效发明专利占比达到50%以上,与“十三五”相比,主要发达国家有效专利、专利质量优秀企业数量翻番,专利运营收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数量、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量增长50%以上。《方案》还提出要推进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多元化金融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法规工作相关负责人杜墨在会上介绍,2022年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首次实现了“千千万”突破,即当年累计发放贷款金额、期末贷款余额双双突破“千亿”关口,全年累计发放贷款户数突破“万户”关口。2023年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截至6月末,当年累计发放贷款800.5亿元,同比增长36%;当年累计发放贷款户数9556户,同比增长60%;贷款余额1696.5亿元,同比增长36%。杜墨表示,下一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按照《行动方案》要求,不断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体系。一是修订出台相关贷款管理办法,支持银行对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的研发提供贷款,允许根据业务特征、运行模式等灵活安排,满足不同的专利研发和转化需求。二是从省级行政区域和金融机构两个维度,继续扩大质押登记全过程无纸化办理试点。三是扩大内部评估试点,开展大型银行对中小银行的技术输出。四是研究论证在登记、估值、补偿、处置等各环节提出一揽子政策支持配套措施。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吴阳 北京报道编辑 潘莉 责编 任志江(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