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刑衔接协作 合力守护绿水青山

  “使用试剂干扰自动监测设施”“稀释污水干扰自动监测设施”“安装干扰装置干扰自动监测设施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4起依法严惩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犯罪典型案例,通过基本案情回顾、行政调查和刑事诉讼情况说明等,深入分析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新类型、新手段,进一步彰显相关部门坚决打击污染环境犯罪的决心和态度。

  涉案排污企业如何通过数据弄虚作假瞒天过海?相关案例有哪些典型意义?有关部门又采取了哪些举措?透过典型案例,看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生态环境部门如何加强行刑衔接协作,合力守护绿水青山。

  依法打击聚焦新型污染手段破题

  “COD”即化学需氧量,是检验水体是否受污染时的重要指标。

  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浙江省湖州市长兴新某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先后7次购买3吨所谓“COD去除剂”,通过投加方式,造成排放污水“COD”自动监测数据下降假象,干扰自动监测设施的正常运行。

  后经权威部门检测,所谓“COD去除剂”主要成分为氯酸钠,该去除剂无法真正去除“COD”,只是干扰“COD”的检测,造成数据下降假象,实为“屏蔽剂”。

  在发布的浙江省湖州市长兴新某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夏某频等4人使用试剂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污染环境案中,“COD去除剂”“模型预警”等成为关键词,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使用“COD去除剂”干扰自动监测设施等成为新出现的污染环境作案方式,区别于直接排放或通过暗管偷排,犯罪手段升级、方式更加隐蔽。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系全国首例对使用“COD去除剂”干扰自动监测设施进行刑事追责的案件。

  “依靠数字赋能,实现智慧监督。”案例发布在典型意义总结时指出,该案通过大数据手段,建立预警模型,精准锁定犯罪嫌疑单位和犯罪嫌疑人,有效破解环境违法手段隐蔽、查获难度大、证据固定难的问题,极大提高了破案效率,增强了监督的精准性,有力推动数字化手段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应用中的迭代升级。

  深挖扩线拓宽违法线索发现渠道

  案件涉及企业多,涉案人员反侦查意识强,获取关键证据较为困难……

  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犯罪方式更加隐蔽,如何发现违法犯罪线索成为依法打击的重中之重。

  加强对违法线索研判,来自企业周边或企业内部的信访举报往往是“送上门”的违法线索,可以提供执法、司法部门未能掌握的违法排污信息。

  在发布的江苏省常熟市神某针织有限公司被告人周某兴等2人稀释污水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中,苏州市常熟生态环境局根据群众举报,在对神某公司进行突击执法检查后,发现了该公司有私设暗管、超标排放有毒物质的行为,遂立即会同常熟市公安局、常熟市人民检察院召开行刑衔接联席会议,共同研判侦查方向。

  据了解,除了高度重视群众举报线索研判经营,生态环境部门还通过安排专人网上巡查,对各类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开展大数据分析,加强关联性、逻辑性、合理性的综合研判,同时结合无人机、用电监控、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不断拓宽违法线索的发现渠道。

  在发布的山东省滕州市索某某等4人安装干扰装置干扰自动监测设施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中,枣庄市生态环境局滕州分局在对滕州市姜屯镇3家企业开展环保检查时,发现存在安装氮气装置干扰自动监测设施的行为。滕州市公安局随后通过深挖扩线,发现多条为企业安装氮气装置干扰自动监测设施的违法犯罪线索,生态环境部门同步抽调业务骨干提供技术支持,协助排查嫌疑企业。

  从一个小线索深挖扩线,摧毁了辐射全国多地的犯罪网络。透过典型案例发布,多省跨部门分工协作,围绕已取得证据开展分析论证,查缺补漏,不断完善证据体系,为此类案件提供可借鉴协作模式。

  高效协同切实增强环境保护合力

  拓展线索来源、提升打击治理实效、做实做细行刑衔接,在发布典型案例中,公安机关始终与检察机关、生态环境部门深化执法司法联动,进一步推进专项行动,保持对重点行业领域环境违法犯罪严打高压态势,切实增强环境保护合力。

  在发布的四川省攀枝花市钛某化工有限公司钱某广等3人篡改自动监测设备参数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中,各部门就加强行刑衔接协作进行了很好示范。该案发生后,生态环境部门上下联动,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的同时,同步将情况通报检察机关。检察机关第一时间与公安机关、生态环境部门对接,参加工作联席会对案情进行分析,建议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全面提供现场行政调查记录,及时提取自动监测设备分析仪数据,调取钛某化工监控室录像资料等意见,同时,向公安机关提出对计算机数据进行分析、核实排污危害后果等意见,引导侦查活动开展,促使行政执法调查工作与刑事立案侦查工作无缝衔接,保证了后续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为使执法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在发布案例中,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生态环境部门针对查办案件期间暴露出的问题,紧密结合职能积极推进源头治理,确保治罪与治理同步进行。

  在山东省滕州市索某某等4人安装干扰装置干扰自动监测设施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中,各部门积极加强对企业、第三方监测机构和在线监测系统的规范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监测,增强预警预判能力,从源头上防范此类犯罪。同时,不断加强法治教育,组织开展以案释法活动,强化企业及从业人员法治意识,切实筑牢企业合法经营的思想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