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学科竞赛一等奖满贯,成都教科院附中如何2年实现飞跃?

  11月,四川省高中五大学科竞赛结果相继出炉,备受关注的竞赛新牛校——成都教科院附中表现异军突起,截止目前,已实现五大学科竞赛四川赛区一等奖大满贯,并且有4人入选四川省代表队。据媒体统计,教科院附中目前最新五大学科竞赛省一等奖获奖人数已位居全川第7。

  

  细数教科院附中这两年的竞赛成果,不得不用优秀来形容!

  · 2019年,教科院附中建校,正式启动五大学科竞赛培养;

  · 2020年,建校不到1年半,教科院附中就实现了省队零突破,1人进入四川省物理竞赛代表队,超50人次获得五大学科竞赛奖项;

  · 2021年,3人入选化学竞赛省队,1 人入选物理竞赛省队,五大学科竞赛获奖总人数突破140人次;

  实现这些傲人的成绩,教科院附中仅用了2年零1个月……

  教科院附中

  2年进入全川竞赛名校之列

  揭秘教科院附中崛起的背后

  时间拉回到2019年,教科院附中正式官宣创办,明确以学科竞赛为特色,无疑是大胆的举措。

  学科竞赛是超级学霸之间的较量,也是顶尖高中才能登上的赛场,一所新开办的高中,要做竞赛,在很多业内人看来,是异想天开。

  竞赛很难,对学生的成绩、天赋要求极高,对教师的水平要求更高,学校的竞赛机制、培养体系、保障体系等配套要求同样高。仅学生成绩这一关就难以与传统名校相比,所以多年以来,学科竞赛奖项几乎都被四七九、成实外、嘉祥、绵中、南山等包揽,省队名额更是少有能出其右。

  在短短2年时间里,教科院就以后浪之势,5人次入选四川省队,“杀”入了全川竞赛“豪强”之列,以绝对的实力一次次引起业内关注。

  2021年教科院附中化学竞赛喜报

  如何做到的?带着疑问,我们对话成都教科院附中副校长母明亮,总结出了教科院附中崛起背后的关键。

  创新机制——双优并举

  要竞赛成绩,更要高考成绩

  虽然以竞赛为特色,但教科院附中深知,竞赛能最终学出来的学生,是少数,保障学生高考成绩,才是重中之重。“我们不会拿学生的未来去拼,去赌,不能让学生竞赛这条路走不通就废了。”

  据母校长介绍,目前成绩排名年级前列的同学,几乎都有竞赛背景,竞赛获得大奖的学生,在多次调考当中,文化成绩也十分突出。竞赛与文化成绩上的双优,得益于学校一直强调的“双优模式”——即高考课程优,竞赛成绩优。

  教科院附中学子

  教科院附中很清楚,学生的入口成绩,与其他学校竞赛生有着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是靠简单的努力就能弥补,你中考成绩只是全市1000多名,而别人是前100名,起点就不一样,你在努力,别人可能比你更努力。”

  所以,为了实现两不误,教科院附中一方面把学科竞赛纳入选修课程,利用选修课时间学习,同时在课程时间安排上也颠覆传统,将45分钟一节课,少量缩短,整合出多一节课时间,培优补差,竞赛生便可利用这时间来学习。即使竞赛生因为集训或参加比赛,不得不耽误高考课程,学校也会第一时间安排补齐。如此一来,通过灵活的课程安排,竞赛生与非竞赛生所上的高考课程在总量上是一样多。

  “双优模式”的实施,还让教科院附中有了意外收获。母校长发现,学习竞赛反而促进了学生文化成绩的提高。“竞赛的辛苦,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也开拓了眼界,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们反而更加自律、自主学习。”

  教科院附中课堂

  科技赋能——AI+教育

  精准作业系统落地,教学效率倍增

  用同样的时间,要学好文化成绩和竞赛两项,提高学习效率也是关键。

   AI智能作业扫描机

  背靠成都教育“智库”——教科院,教科院附中也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前沿探索,用科技赋能教育,在校内引进作业精准化系统,通过AI智能扫描学生作业,分析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错题情况,以大数据形式帮助教师精准把脉学生的薄弱环节,以便对症下药。该系统目前已经在学校广泛使用,在数据的帮助下,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加精准、高效。

  创业情怀——师生聚力

  全国名师汇聚,教师拼、学生也拼

  教育和核心始终是人,但好的竞赛教练一师难求。

  而教科院附中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学校校长潘君、副校长母明亮都来自成都七中,也都曾是竞赛教练,让教科院骨子里就烙印下了竞赛的基因。

  在两位校长的号召力与影响力之下,学校目前已经汇聚起了一支完备的竞赛教练队伍,其中不仅有多位全国知名金牌竞赛教练,也有曾经获得过竞赛大奖的清北竞赛生;还有来自国内外顶尖名校的博士研究生等等,整个竞赛教练队伍已然可与川内顶尖高中相媲美。

  强基中心教师团队

  作为新校,教科院附中还有着一项不可忽视的优势,便是创业情怀。教师竭尽所能,为学生殚精竭虑;学生自主、自发学习,在食堂里也常能看到学生拿着书学习的身影,已然成为学校内独特的“风景”。

  文理并重——文科强基

  与985高校深度合作,剑指高考强基计划

  因为理科的五大学科竞赛成绩突出,让很多将教科院附中划入了理科强校的行列,而忽略了教科院附中在文科“强基”中的创新与探索。

  五大学科竞赛,最终指向的还是高校“强基计划”招生,文科同样也有“强基计划”,教科院附中同样重视,为文科学生开设了文科“强基”系列课程、讲座。

  目前教科院附中已经与四川大学达成深度合作,系统地对文科生进行“强基”全面培养,同时学校还定期邀请北大、清华、川大教授,以及知名科研机构相关专家等到校开设讲座,并且聘任了多位“文科强基计划”指导专家。

  北京大学辛德勇教授来校讲座

  在今年3月,教科院附中首开“文科强基营”,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中,学校邀请到了语文、政治、地理、历史学科专家授课,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提升学生的文科修养、开拓眼界。

  文科“强基”虽然没有比赛可以检验,但随着高三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在明年6月的考场上,学校相信,三年来的文科强基成果一定会使学生脱颖而出,甚至在未来进入大学、走入社会,也会让他们受益匪浅。

  文科强基营

  对教科院附中而言,竞赛其实本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只要抓好文化成绩,一样能立足于名校之列,但教科院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路,不仅响应了国家对拔尖人才的渴求,为国育才,也是对学生负责、对他们的成长与未来谋划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