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华南农业大学师生热议“时代楷模”卢永根先进事迹

  近日,中宣部追授原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向他学习。“时代楷模”节目播出后,在华南农业大学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年轻时的卢永根在试验田里(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卢永根在病房里与学校师生交流(2018年5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刘宏宇摄

  

  卢永根院士(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卢永根(中)在水稻试验地指导博士研究生(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卢永根院士(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卢永根(后排右一)在室内指导学生(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斌伟:

  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我校老校长、中科院院士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号召广大知识分子向他学习。这既是对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的高度褒扬,也是对全校师生员工的极大鼓舞。

  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与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筹备召开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结合起来,与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掀起学习卢永根同志的新高潮。

  全校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争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四有”好老师,潜心教书育人、致力科研创新,在学校争创一流中勇于担当重任、创造辉煌业绩;全校青年学生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 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勤奋好学,学到真本领、练就真功夫,早日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校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担当体现忠诚,团结带动广大群众,以把华南农业大学建成具有鲜明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大力弘扬爱国奋斗奉献精神和忠诚执着朴实品格,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继往开来、守正创新,奋力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刘雅红:

  中宣部授予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并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报道,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通过此次重温和学习,我再次深受感动。

  时代楷模是民族精神的缩影,是时代价值的体现。卢永根院士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要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的要求,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倾其所有许党报国的先锋模范作用,集中体现了科学报国、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也是华南农业大学110年大学精神传承的生动写照。我们要学习卢院士永葆初心、矢志报国、永远奋斗、勤俭奉献的宝贵精神;我们要学习他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献出一切的爱国情怀和崇高追求。

  卢永根院士生前是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原校长,此次获得“时代楷模”殊荣,我们倍感振奋,也深受鼓舞!我们一定引领广大师生以卢永根同志为榜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弘扬卢永根院士的精神,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将华南农业大学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而不懈奋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材料与能源学院党委书记徐正春:

  “布衣院士卢永根,感动中国传精神,心底无私存大爱,顶天立地华农人”。我在华农大工作了28年,我对卢院士很了解,也很敬重,卢院士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是真正的无产者,他是2017年感动中国第一人,他是新时代的楷模,他不愧为“最美奋斗者”,他是值得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华人学习的好榜样。

  卢院士去世后,我将卢永根精神总括为四句话:“情系祖国的爱国精神,崇尚科学的钻研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节衣缩食的布衣精神”。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的共产党员的纯粹和崇高,他挺起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他扬起了一面永不褪色的光辉旗帜。

  数学与信息学院院长、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委员黄琼:

  “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这是卢先生生前留下的一句话。人虽已逝,言尤在耳。每每想起这句话,我都会反省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是否真的做了这四点。每日三省吾身,检讨自己所言是否真的在替一线教师发声,自己所行是否在为一线教师做表率。对标卢先生,我时常问自己,是否在践行“把青春献给社会主义祖国”的誓言?

  榜样是无声的力量。卢先生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我们看在眼里、刻在心里。在工作中,我们不再怕辛苦,不再区分分内分外工作,不再纠结于个人得失,不再看重个人荣誉,不再患得患失,只要是有利于学院发展、有利于学科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的事情,我们总是会想尽办法完成,想尽办法做好。我们不再追求物质享受,而是追求精神的富足;我们遇到困难不再彷徨,而是勇往直前;我们取得成绩,不再飘然自得,而是淡然处之。

  目前,学校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冲一流已成为学校的一项中心工作。我们青年教师应以学校之忧为忧,想学校之所想,努力工作,在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做好各项工作,争取取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成绩,助力学校早日实现冲一流的发展目标!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农学院教授王少奎: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卢永根院士始终秉承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终身践行做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的誓言,默默为祖国奉献了一辈子。

  岁月更替,精神永恒。学习卢永根院士精神,就是要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就是要学习他胸怀坦荡,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大写的人;就是要学习他一生勤俭甘愿奉献,燃烧自我的蜡烛精神;就是要学习爱岗敬业,为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的爱国情怀;就是要结合我们的专业实际,脚踏实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无数英模前辈为榜样,不懈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朱斌:

  回顾卢永根院士的光辉历程,他的一生搞过科研、做过教授、当过校长。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什么叫做纯正党性,展现着纯正党性的力量。纯正党性铸就了卢永根院士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铸就了他敬畏自身的良心本分,铸就了他乐于奉献的人生境界,铸就了他的崇高人生追求。在卢永根院士的身上,党性既是那么真实,又是那么耀眼。他用自己的无言行动展现着党性的强度和纯度,诠释着什么叫做党性的力量,为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增添了一根标杆。

  经济管理学院2018级博士生王佳:

  卢永根院士一心治校治学、一生奉献。他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作物遗传学家,一生都在水稻育种的世界里探求真谛,始终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为祖国的农业事业发展拼搏了70年。他始终秉持“先党员,后校长;先校长,后教授”的处事原则,其治校、治学理念深深融入每个华农人心中,成为华农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作为涉农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党员,应将“卢永根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勇于开创,敢于担当,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用专业知识和本领服务国家和人民,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程学院2018级硕士生丁允贺:

  安于清贫,是卢院士一生的写照;不忘初心,是卢院士终生的信仰。回望卢永根的奋斗历程,他爱国、爱校、爱民,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了“丁颖精神”,一心追求和实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科学家的崇高境界和远大理想。他早已把科教工作当作毕生的事业,倾注了全部热情和心血,勇攀高峰而不慕虚名。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学习他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需要联系在一起,学习他始终不忘初心,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华南农业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3班闫泰然:

  小学二年级的一个夏天,我在华南农大研究生饭堂吃午饭。一位慈眉善目的老爷爷拄着拐杖,手里拿一个饭盒,在排队打饭的人群中显得有些特别。他周围的老师和大学生们纷纷向这位老爷爷打招呼:“卢老师好!”有的大学生还礼貌地向老爷爷微微鞠躬。爸爸告诉我,他是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卢永根院士。

  在去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节目上,我又看到了卢永根院士。屏幕中的他卧在病床上,显得那么虚弱。主持人说,他将一辈子的积蓄——800多万元全部捐给了大学。

  “800多万,这是多大一笔财富啊。很多人终其一身所追求不就是这个吗?是什么原因让他舍弃这么多呢?”

  带着疑问,我开始去了解卢爷爷的故事,渐渐地,我有些懂了,他之所以把一切都捐了出来,是因为他已经从一粒种子化为一片森林。祖国是他的根基,学校是他的土壤,挚爱的科学事业是他的阳光雨露。当周围的环境就是他的家,周围的人就是他的家人时,还有什么是舍不得奉献的呢?

  今年,卢永根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而他的精神在我们的校园里遍地开花。我看到,在他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越来越多像卢永根爷爷一样的人,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不求回报地为集体奉献,都是那么谦卑可亲。

  如果能回到那个夏天,回到那个饭堂,我会在人群中向卢永根爷爷深深鞠一个躬。

  采写:南都记者贺蓓 通讯员方玮 整理自微农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