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里的阳光四重奏——武汉青山帮教在押未成年入

  武汉青山-创新系列帮教方式重塑在押未成年入

  

  “阳光课堂”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检察院驻所检察室会同该区看守所,在监区内开办“阳光课堂”,创办《阳光快报》,启动“阳光通道”,开通“阳光连线”,通过“阳光四重奏”教育感化未成年在押入员知礼节、守法纪、真诚悔过、重新做入,在失足青少年心灵中种下“珍惜青春,珍爱生活”的种子,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阳光课堂”:变监区帮教盲点为亮点

  在实践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自被刑事拘留起到判决下达执行,一般要在看守所度过几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生活环境的急剧改变,等待讯问和审判的巨大心理压力,极易导致在押未成年人对监管的抵触情绪加重,甚至会出现极端行为。而相关工作的相对滞后,也使看守所监区成为失足未成年人帮教工作的一个盲点。

  在一次与在押未成年人的谈心活动中,武汉市青山区检察院驻所检察干警了解到:很多孩子本质上并不坏,在看守所等待判决的这段时间里,他们每天除了背监规及完成规定任务外,基本没有其他事情。

  2006年9月,毛某因涉嫌受贿被羁押在青山区看守所,这位昔日的中学特级语文教师,被青山区检察院驻所检察干警有意安排到少年监室居住。毛某一边照顾在押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一边教孩子们学习古文。没想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大,以往扯皮打架的现象越来越少。

  这一尝试激发了驻所检察干警开办“阳光课堂”的灵感,他们的想法引起了青山区检察院党组的高度重视,并研究决定与区公安分局联手开办“阳光课堂”。2007年3月,“阳光课堂”正式开班,聘任毛某为“阳光课堂”的文化教员,从国学入手,以文史常识熏陶感染失足少年,校正他们的人生观。办班目标确定为:知礼节、守法纪、明是非、辨事理。

  两年来,“阳光课堂”将监规、行为规范学习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专门以一间监室作为课堂兼图书室,配置了一台电脑,逐步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定期举行考试。截至目前,“阳光课堂”已集中上课102次,有124名在押未成年人接受了文化教育,每一个进入“阳光课堂”的少年都有了明显进步,一些成年在押人员也主动要求上学。2007年,少年监室被青山区看守所评为“文明监室”。

  《阳光快报》:见证失足少年步步成长

  “阳光课堂”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命题作文课程。一次作业收上来后,一篇题为《对不起,妈妈!》的作文摆到了驻所检察室干警的办公桌上,文章结尾写到:“妈妈!我想对您说:对不起!妈妈!请等着我!”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因参与盗窃而被羁押的未成年人,也是“阳光课堂”里的一名学生。他在作文里,以高强内外的起床铃声作对比,描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表达了自己痛悔的心情和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打动了每一位干警的心。

  何不办一个内部刊物?选登在押未成年人的优秀作文,给在押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才华的舞台,以更进一步鼓励他们学习的信心,帮助他们改造和转变。青山区检察院驻所检察干警的提议,马上引起院党组的高度重视。该院党组研究决定:创办《阳光快报》,内容包括帮教计划、优秀作文选登、光荣榜、法律小站、名人名言、幽默笑话等版块。

  武汉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周佳念知道此事后,欣然为报纸题写了报头。2007年5月8日,《阳光快报》第一期正式出版。在《阳光快报》的见证下,在押未成年人不仅健康成长,还学会了珍爱生活、关爱生命。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该看守所17名在押未成年人主动凑了1000元钱捐给灾区。

  2008年3月29日,“楚才杯”作文大赛组委会在青山区公安局、检察院的邀请下,破例在“阳光课堂”内设立分考场。17岁的王某和杜某分获二等奖、三等奖,成为“楚才杯”史上首批参加竞赛并获奖的在押未成年人。随后,青山区检察院又积极与第七届“楚天杯”湖北省中小学生作文竞赛组委会协商,于2008年12月14日再次为“阳光课堂”的24名在押未成年人专门设立考点,给予了失足少年同等的比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