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天空》:勇敢的追梦少年,克服重重阻碍,终将实现梦想

  《十月的天空》于1999年上映,是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编的励志电影。被很多人称为最接近现实生活的电影,我们仿佛在电影中可以找到自己。该影片主要讲述了生活在“煤林”的小镇男孩霍纳,带领自己的伙伴们,突破层层阻碍终于实现梦想的故事。

  在一个叫“煤林”的闭塞煤矿小镇,几乎所有的男人都是矿工,高中生霍纳便从小生活在这个地方。每天只知道和伙伴一起玩耍的他,在第一次见到苏联卫星Sputink之后,有了自己的梦想,他要建造一个火箭。除了老师,没有人理解并支持霍纳和他的伙伴们,但是“火箭少年们”勇敢追梦,最终实现了梦想,得到了全镇人们的认可。

  霍纳敢于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执着又坚定

  少年霍纳与父亲、母亲和哥哥吉姆生活在一个叫“煤林”的小镇子上。在这个镇子里,大部分男人都是矿工,男孩子们唯一能走出煤林的办法,就是获得橄榄球奖学金去上大学。然而霍纳却没有和哥哥一样的橄榄球天赋,甚至在橄榄球的球场上总是“被欺负”的那一个。

  家里有几个孩子,在父母的心里总会有一些偏颇。有能力、有荣耀的孩子,更容易让父母引以为傲。即使在父母的心中,认为都是自己的孩子,疼爱是一样的。但孩子的内心却是敏感而脆弱的,有时父母自己没有察觉的举动,可能早已伤害到了孩子。

  霍纳想通过制作火箭,获得走出煤林的机会,但不被父亲所理解,甚至丢了他制作火箭的材料。可霍纳却依然不放弃制作火箭的梦想,父亲禁止他在煤林制造火箭,他就带着伙伴们步行到十多公里以外的地方去试验。正是这样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让霍纳做成了一件没有人曾相信的事情。

  虽然家人没有支持霍纳的梦想,但霍纳的性格里却遗传了父亲坚毅的一面,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要为了什么而努力。这和霍纳的父亲很相似,父亲也是凭着自己的努力从一个小矿工变成了煤矿的负责人,虽然霍纳经常与父亲争吵,但是在他心里希望成为和父亲一样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霍纳的心中,父亲是自己学习的榜样

  虽然霍纳认为自己不受父亲的重视,但是他从来没有质疑过父亲对他的爱。在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霍纳都希望自己的父亲在场,因为他希望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可以看到自己正在一步步向他靠近。

  霍纳荣获大奖归来,小镇子里的人都去车站迎接他,但霍纳的父亲却没有。霍纳独自去到矿场,希望父亲可以去现场看他发射临行前最后一枚火箭,而父亲却再一次拒绝了他。这次霍纳没有与父亲争吵,而是告诉父亲他的一番成就,是因为自己的父亲。

  父亲被霍纳的真心话所感动,眼眶发红的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和儿子之间的关系。在霍纳发射最后一枚火箭的时候,父亲来到了现场。霍纳把火箭的遥控器给了父亲,在父亲的操作下,火箭发射了。

  在结尾中,霍纳父亲按下的不仅仅是火箭的发射键,更是对霍纳梦想的认可。而霍纳的人生也如飞上天的火箭一样,一飞冲天。霍纳在自己的努力下,终于改变了人生。但在这个追梦的过程中,对霍纳影响最大的,其实是他的父亲。

  至此,霍纳虽然没有继承父亲对矿场的热爱,但是却继承了父亲的执着、自信和勇气。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都是霍纳从父亲身上学习到的。而霍纳也用自己的成就,终于获得了父亲的认可,赢得了父亲自豪的目光。

  家人的不理解,同学们的嘲笑,霍纳依然选择了追求自己的梦想

  为什么很多人评价《十月的天空》是最接近现实的电影?因为在电影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在追梦路上的自己。

  一心想要参加科学展的霍纳和和伙伴们,被同学们所瞧不起。而霍纳的哥哥也曾嘲讽他;“只有书呆子才参加科学展”。除了老师莉蕾以外,整个学校的人都认为霍纳他们,在做白日梦。更让人揪心的是,霍纳喜欢的女孩子,也选择了更有前途的哥哥。

  但是无论外界的人怎么看,霍纳和自己的伙伴们,依然选择坚持梦想。没有钱买原材料,就用尽力气去赚钱;不懂得的原理,就熬夜学习;没有地方做试验,就搬到离小镇十公里外的地方。

  本来霍纳以为自己可以一直按自己的想法尝试下去,但谁知父亲在矿场出现了事故。为了家庭,也为了哥哥可以上大学,霍纳选择牺牲自己的梦想,扛起家庭的重任。他每天下矿工作,而父亲也以他为傲。直到莉蕾老师生病,点醒了霍纳。他开始一边在矿里打工,一边研究制作火箭的方法,终于他成功了。

  目标感十足的霍纳,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虽然得不到周围人们的支持,但是他依然选择相信自我,在他的眼里,这不是一件无法达成的目标,而是他人生的无限可能。

  结语

  《十月的天空》中有很大篇幅在讲述少年霍纳追梦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考验,但这部电影中最触动人心的,是霍纳对梦想的永不放弃。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也看到了父亲作为榜样的力量,正是因为父亲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对霍纳的影响,才有了霍纳的成就。父亲的言传身教,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希望在生活中,每位父亲都可以为孩子心目中的“英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