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故事·“背子”妈妈】 背着两个孩子读书 8年背行6000公里

  

  四川新闻网达州5月8日讯(记者 余开洋)“我们的妈妈有一双大长腿。”在达州市宣汉县隘口乡小寨村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位中年女子弓着身子,双手叉背,背着一个背篓,一步一步稳稳地行走在乡间的小径上,背篓里两个个子矮小的男孩趴在这位中年女子的肩上似乎睡着了……

  

  背篓里个子稍大的男孩叫吴森,是达州市宣汉县隘口乡中学一名初中学生;另一个男孩叫吴松是隘口乡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中年女子是这两个孩子的妈妈――郑琴。8年来,她背着两个下肢残疾的儿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去年又将大儿子吴森背进了初中的课堂,郑琴梦想着有朝一日把两个孩子背进高中甚至大学校园。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孩子2岁时她知道儿子也许再也不能行走了

  1993年,郑琴经人介绍认识了丈夫吴尚权。1998年,郑琴夫妇迎来了大儿子吴森的降生,看着小家伙长得虎头虎脑,一家人都很是高兴。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郑琴却发现自己家的孩子有些异样,跟他差不多大的孩子都开始蹒跚学步,吴森却连爬的迹象都没有。“脚没力气,蹬腿都很少,更别说站。”夫妻俩十分着急,赶忙带着孩子到医院检查,结果吴森被诊断为侏儒症并发脆骨症,要知道得这种病的人不仅身高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而且几乎永远都无法正常行走。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郑琴回家后大哭了一场。夫妻俩为了给孩子看病,大大小小跑了不少医院,家里的积蓄也用光了,可吴森的病情并没有多大好转。孩子治病需要大量的钱,丈夫吴尚权不得不独自外出务工挣钱,郑琴则留在家专门照顾孩子。

  吴森不仅不能行走,而且从小体弱多病。“记得他三岁那年,大半夜孩子突然嗷嗷大哭,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才发觉孩子发了高烧,我一个人背着他连夜赶到碑庙镇上去,住了半个月院后, 孩子病情才好转。”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6年后小儿子降生患相同病她却没有再哭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吴森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走路的事实逐渐被这个家庭所接受。2004年,郑琴夫妇俩又生下了二儿子吴松。老天爷却再次给这位善良的母亲开了一个玩笑――吴松同哥哥一样,患有的侏儒症并发脆骨症。而这次,郑琴却没有再哭。

  “不管怎样,他们都是我的孩子,是我的骨肉,在我眼里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可爱。”面对两个不幸的儿子,郑琴夫妇重来没有选择放弃。成都、重庆、深圳……凡是听说对治疗孩子病情有效的地方,都留下来他们期待的眼神和疲惫的背影。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让孩子们读书!”一句承诺 8年 6000公里

  随着时光流逝,郑琴发现两个儿子虽然不能正常走路,生活也不能自理;但孩子的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跟同龄人是一样正常的。

  “既然兄弟俩智力都没有问题,要不让他们读书吧?说不定能通过学习文化知识,将来能自食其力。”2008年。郑琴脑海里突然跳出这样一个大胆的想法,那晚她彻夜未眠。第二天早上,考虑再三的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没想到丈夫非常赞同她的想法。

  “妈妈要你们读书,你们愿意吗?”

  “妈妈,我愿意!”

  “妈妈,我也愿意!”

  2008年,10岁的吴森和4岁的吴松,第一次走进了校园。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当时吴森已经10岁了,我们就把他送到了一年级;4岁的吴松则从幼儿园开始念起。”

  到现在郑琴还清楚的记得孩子们第一天上学的情景。“当时还是很担心,主要是怕他们的身体状况支撑不了 ,更担心他们心理上的一些变化,毕竟他们和其他孩子还是不一样。”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让郑琴很快打消了自己心中的疑虑,孩子们对读书的热爱,更让她多了一些宽慰。

  郑琴家所在小寨村是当地一个比较偏远的小村庄。距离隘口乡中心校有8公里的山路,走一趟下来要2个多小时。眼看着郑琴每天背着孩子来回走十几公里山路,大人受不了,孩子也折腾。家里决定在在学校附近租间房子,这样郑琴就可以陪着两个儿子上学,不用天天来回跑。

  就这样每天早晨天不亮,郑琴就起床做早饭,然后给儿子穿衣服、抱着上厕所、洗脸,吃完饭后再背着吴森、吴松去学校。孩子在教室内听课,郑琴就拿一张凳子,坐在教室门外静静地守候,当起了孩子的“陪读”。一到下课时间,郑琴就来回在两个教室奔跑,依次抱着两个儿子上厕所。

  “到现在他们上厕所都是我抱着去,换老师他们都不愿意。”

  儿子一天天长大,母亲却一天天变老。

  两个孩子越来越重的身体,一个背篓已经同时装不下。不得已,郑琴只有背着大儿子、抱着小儿子,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她说,“最怕就是下雨天,路太滑,不好走。”

  大儿子吴森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有一年下雨天,母亲背着他们俩兄弟上学,结果一不小心滑了一跤,母亲直接摔坐在地上,两只手却死死拽着背篓绳,他和弟弟才没有从背篓里摔出来。起身后他看见母亲手掌被绳子划出了一条长长的口子,一身都是雨泥。“那个时候觉得自己真的好没用,什么都不能帮妈妈。”每到放假,郑琴要回老家干农活。她就又会背着两个儿子,回到老家。上学时,又将他们背到学校和租住房。

  8年来,郑琴就这样背着儿子奔走在租住房、学校和老家之间,有人粗略算了一下,这段路程已超过了6000公里。小时候小儿子吴松总是羡慕自己的妈妈有一双“大长腿”,现在他才知道妈妈的“大长腿”承载着他们的希望和未来。

  如今,18岁的大儿子吴森已经上初中了,12岁的小儿子吴松也上了小学五年级。“再苦再累,也没觉得没什么,只要孩子们愿意读书,我就会着他们。”郑琴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他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把两个孩子背进高中甚至大学校园,希望看到他们自食其力的那一天。

  原标题:【母亲故事?“背子”妈妈】 背着两个孩子读书 8年背行60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