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何时能“长大”

  □本报记者  屈 芳   本报通讯员  杨振辉  高 帆

  核心提示

  ●在整个学前教育中,农村学前教育是块“短板”。而“师资”、“安全”、“恶性竞争”等,又是阻碍这块“短板”“长”起来的几大隐忧。

  ●对于广大农村孩子来讲,落后的学前教育显然有失教育公平。如何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度、提高师资水平、转变家长落后早教观念等,是有关部门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群策群力……

  学前教育“缺失”

  ——近两成孩子未及时入托

  近些年,城里孩子的家长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择校“关口”甚至前移到了幼儿园。而与此同时,在我省一些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同龄的农村娃们有的还徘徊在幼儿园外,不能享受到基本的学前教育。

  记者在部分农村采访了解到,虽然学前一年教育已基本普及,但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还只有80%多。换言之,有近两成的农村孩子在该入托的年龄没能入托。

  以淅川县为例。位于该县西北部的毛堂乡,4至7周岁学龄前儿童约3000人,其中尚有220名左右的儿童没有接受学龄前教育。

  和毛堂相邻的西簧乡,“学龄前儿童大约1300人,能接受启蒙教育的不足75%。”西簧乡中心校校长高丰臣说。

  该县盛湾镇由于是山区大镇,人口居住分散,学前教育普及率更低。

  淅川县教育局普教科科长马成强告诉记者,该县4至7周岁的学龄前孩子共2.3万人,实际在校接受启蒙教育的孩子只有1.9万人,还有17.4%的农村孩子留守在家。

  “留守”原因情况各异。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部分孩子家长早教观念滞后,或父母打工在外、老人无力接送,致使到了入托年龄还待在家中。

  另一主要因素则是当地条件不允许。像淅川盛湾镇境内群山连绵,人口稀少,公办幼儿园没有,民办幼儿园也因为生源少、交通不便难以开办,这势必造成偏远农村学龄前儿童无学上的“窘境”。

  现在很多村办小学开有“学前班”。但囿于编制,老师往往是上了年龄的老民师。加上校舍小、设施不全等因素,也使得一些家长不能让孩子放心“入托”。

  令人忧虑的是,对于这些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及时入托的孩子,家庭教育也往往不能“跟进”。有的因为农村家长素质、学历等原因,家教意识淡薄,家庭教育甚至是一片“空白”。

  内容普遍“小学化”

  ——家长观念亟须转变

  农村幼儿园中,民办幼儿园占了绝大多数比例。像记者采访的一些地市农村,公办幼儿园只有一所,其余皆为民办。

  这些民办幼儿园为了生存与争夺市场,往往一味迎合家长需求,造成农村幼儿园的一个普遍现象:教学内容“小学化”。

  在郑州市东郊某村幼儿园,记者看到,每个教室都张贴有拼音表、偏旁字母表和一些常用字。孩子们有生字作业本;上课时像小学生一样把手背在后面,一板一眼地跟老师学认字、数学还有英语……

  园长李霞告诉记者,幼师出身的她其实心里明白,这样教孩子并不感兴趣,也记不住:“这么大点的小孩儿,集中精力的时间也就10分钟”。但为了迎合家长需求,他们只有硬着头皮教,“哄着”孩子学。

  “不教不行啊,别的幼儿园都这样。”李霞说,有的家长会比较,如果觉得幼儿园教的知识少,就会觉得“亏”,让孩子转园。

  记者的采访印证了李霞的话。家长尚照峰告诉记者:“掏钱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买知识’,无论孩子们再会蹦、再会跳,没有知识总是不行。”另一位家长熊绍峰也认为:“挣钱不易,不学识字、算术,让孩子花钱去幼儿园做什么?”对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等,他们并不在意。

  “由于家长们关注的是孩子的成绩,我们也只有把舞蹈、音乐等家长们认为‘不重要’的课停了,并开足识字课和算术课。”某农村幼儿园园长侯胜基说。

  襄城县麦岭中心幼儿园园长冯利民有同样的困惑。为了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目的,她一遍遍地和家长沟通,甚至用送“小礼品”的方式吸引家长开家长会。让她欣慰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明白了:幼儿园的游戏和主题活动不是浪费钱的“瞎胡闹”,认多少字也不是儿童聪明与否的标准。冯利民认为,因为农村家长的素质差异,幼儿园应该更加注重家校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一味迎合家长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师资”、“安全”、“恶性竞争”

  ——“短板”阻碍幼儿园发展

  禹州市教体局的张国建是农村幼教工作的一名“老兵”。他认为,农村学前教育是整个学前教育的“短板”;而“师资”、“安全”、“恶性竞争”,又是农村幼儿园发展的“短板”与“隐忧”。

  农村幼儿园的生源往往辐射到附近村落。为了拉生源,幼儿园几乎都配有接送孩子的面包车。而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这种核载八座左右的车往往会塞进十几、二十几个孩子,严重超载的接送车安全“隐患”极大。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超载又和“恶性竞争”有关。由于农村幼儿园公办资源奇缺、市场需求大,一个村子往往会有数家民办小园。这种小园靠低价和“接送”吸引家长、争夺生源,而价低又要盈利,就只有在“超载”与孩子的伙食费上打算盘。

  某农村幼儿园园长告诉记者,他们幼儿园的收费是600元一学期,在当地属于中等水平,而按这个伙食标准,孩子们一周只能吃上一两顿肉。她告诫家长,过于低廉的收费不可相信,因为价格越低可能意味着孩子吃得越差。

  至于“师资”,则是困扰农村幼儿园发展的另一难题。

  李霞的幼儿园有4个班,连她只有5位老师。“至少每个班应该再配一位老师。”李霞说,但开园几个月来,剩余的老师始终没能招来。

  “对方一听说是农村幼儿园就直摇头。”李霞告诉记者。就连现有的5名老师中,只有2名是幼师毕业,其余都是别的专业的中专生。即便这样,李霞也总担心他们会突然辞职不干了。

  “师资”同样是冯利民的一个“心结”。 虽然幼儿园发展顺利,但冯利民也必须用带薪寒暑假、买保险等方式留住老教师。

  “农村幼儿园教师普遍工资不高、工作辛苦,更重要的是,民办幼儿园教师得不到社会应有的承认。”冯利民告诉记者,幼儿园开办7年来,有3/4的教师干不够3年就走了;而跟随她坚持到现在的教师只有两位。

  师资不稳定,勉强招来的教师素质不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村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也让本就落后的农村学前教育更加“滞后”。

  各方建言“路在何方”

  ——如何让“短板”“长”起来

  对于广大农村孩子来讲,落后的学前教育显然有失教育公平。刚刚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也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如何让农村学前教育这块“短板”“长”起来,是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群策群力。

  襄城县的基层幼教工作者贾光磊建言,应着力解决安全隐患严重的幼儿园接送车辆超载问题。在加大管理和执法力度的同时,基于很多民办园财力不足的现实情况,他建议国家对购买正规校车的幼儿园予以一定补贴,以刺激幼儿园购买正规校车的积极性。

  李霞和冯利民都建议,要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地位,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特别是非幼师专业教师的培训。同时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地位,以稳定师资队伍,吸引更多的幼师到农村来。

  实际上,这几年,我省一些地方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已经引起重视并逐步落实。像襄城县,今年3月开始每周六都要进行集中培训,至5月底将培训120多名幼儿教师。而禹州市派遣教师骨干“送教下乡”,也不失为一个因地制宜的好办法。

  郑州家长严美叶期望政府能加大农村公办幼儿园的发展步伐:“至少每个乡能有一个相对规范的公办幼儿园,起示范作用,也能震慑附近的无证劣质小园。”

  严美叶的孩子在邻村一家幼儿园上学。本村的教学点虽然开办有“学前班”,但因为只有一名临近退休的教师,且班额过大(一个班50多个孩子),因此没将孩子送去。她企盼《纲要》提到的“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能早日落到实处,让她3岁半的孩子能尽早享受到更优质的学前教育。⑤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