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作文专家,中考提分作文创始人张思敏成功入围
随着中高考语文改革,语文成了决定成绩的关键科目。占据语文成绩半壁江山的作文引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热议。在作文教育舞台上,有一群大放异彩却默默无闻,厉兵秣马却润物无声的作文专家,他们或在教坛精心耕耘,著作等身;或在教培领域另辟蹊径,砥砺前行,助无数学子创新,考试提分。然而,他们的作文理念与观点以及他们的作文课程,同时也备受争议。
第一名:黄玉峰
复旦附中的黄玉峰老师提出"语文的差距是人生的差距"的口号,把语文尤其是作文的重要性提到"人生必修课"的高度,提出要学"大语文"和"真语文",不学"非语文"和"伪语文"的理念。黄、朱两位老师认为,"学会观察、投入真情、注重体验、注重感悟、解剖自我和发现美"是获取写作源泉的关键。
黄玉峰老师的课程里提供了许多让学生感悟和体会生活的美文,着力培养学生的感悟力,为学生提升思想情感和语文素养指出了重要途径。他们作了学生广泛阅读和积累感悟的推手,功不可没。争议在于,美文评析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作文方法的指导。
第二名:张思敏
张思敏老师是华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思敏提分作文创始人,五思五敏文案写作理论发明人、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开放大学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曾荣获过新浪五星金牌名师人气奖。张思敏老师专业从事中学生作文培训15年,既有一线实践经验,又积累了丰富的作文培训经验。
张思敏老师认为,万事万物都统一于"关系"这个范筹之中,学会设置关系,处理"关系"问题,在"新关系"中重新思考,才能从源头上解决作文问题。为此张思敏老师提出了"五思五敏"系统,其中的"话题整合"、"低处显质"等方法,把人生哲理、作文方法融汇贯通,使其培训课程创新、高效、实用,曾帮助上千名学子因为作文提分而升入省市级重点中学和国家一流重点学府。
张思敏老师酷爱写作,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她往往不拘泥于点评,自己也下水与学生一起写作,还经常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现场诊断,深厚的个人专业功底深受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争议在于,张思敏老师过于低调,常居深圳,专注钻研深圳中考作文。作为一个实战派作文专家,张思敏老师却经常专注于作文的现场诊断,疏于普及宣传作文方法,以帮助更多学生解脱作文困扰。
第三名:王白云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王白云老师的写作课程注重案例分析,针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已经遇到或将会遇到的问题 求得解决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钻研案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范式,加以研习、揣摩与再创作,最后形成自己的写作方式。
王老师的教学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加上训练环节区分课内与课后,使学生的训练更有针对性。争议在于,案例篇幅过大,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作文探索的方天府。
第四名:徐飞
苏州工业园区中学的徐飞老师的原点作文课程,突出写作素养与人文主题的深度融合,注重作文的趣味性,表达与养育,提出写作是种"精神创造"的观点。
原点作文课程选择经典和佳作为文本,同时安排了分解性的训练,让作文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在"为分数计"与"不为分数计"之间用心平衡的徐飞老师的系列课程堪称学者良心课程,让人敬佩。
争议在于,由于选文篇幅长度和选文过多的原因,使课程的可操作性受到影响 在读写融通之间如何平衡仍需探索。
第五名:杨林
杨林老师倡导学生在作文中表现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与感受,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提出作文教育的序列化、章法性、应用性的观点,在作文教学中设置专题 ,注重专题之间的相互关联与递进关系。
学生学习杨林老师的作文教程能够得到有计划、有章法 有序列、能应用的作文课。中学生正处于主观性和随意性都比较强烈的阶段,这样有计划有章法地学习,使中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自身的弱点,有所获益。
杨林老师的系列课程让写作这种无形的创作过程转化成有形,为作文辅导提供了范例。争议在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难免陷入格式化,受拘谨的状况。
第六名:雷其坤
北京市第十中学的雷其坤老师认为,打破思维定式,方可推陈出新。创造性很强的人,善于逆向思维,从而发掘出不同的文章角度。因此,思维是作文的关键,必须着力于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雷老师的作文训练课程帮助学生发展思维的圆通性、 辩证性、严密性和条理性。课程提出的途径与方法堪称头脑风暴,学生坚持练习,创造性思维得以得升。
争议在于,思维训练只是提升作文能力的一个方面,辅以表达能力与写作方法等方面的训练,作文能力才能全面提升。
第七名:林明进
林明进老师是台湾顶尖高中台北建国高中的老师,有着30年教学经历。林老师认为,要建立一套有目标、有步骤的语文表达能力进阶计划,培养学生贯通的、有源头的写作能力,以帮助学生利用文字创作,辅以适当的方法,写出有意义、有细节的文章,逐渐练出语文表达能力的绝活。
林老师的作文课程系统全面,从作文的表达训练再到应试训练的各种写作都一一讲解。争议在于,由于课程过于追求内容的全面性,所引文章与例子篇幅过短或干脆省略原文 ,只有作者评述,这样学生学习起来难免干扰了阅读感受,使课程的可操作性打了折扣。
第八名:刘再平
刘再平老师认为,文无定法,文亦有法,只有从有法才能走向无法,只有从模仿才能走向创新。他给出了一套有实践的方法,注重讲解各种文体的技巧方法,每个方法都辅以相应的范文。
争议在于,课程因为过分的注重系统的让学生学习写作技巧和方法,难免失去了文章之美的感受,陷进机械式的学习中,久而久之,使学生感到为文仿如为数,为理, 从另一个角度使学作文的乐趣受到影响。
第九名:施清杯
福建石狮一中的施清杯老师主张中学生必须懂点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写好作文尤其是议论文的基础。因此,施老师从逻辑问题的角度设计课程,讲解基础运用和要领,以提高中学生写议论文的逻辑性。
在中学阶段,与逻辑基础相关的课程开展的很少,适合中学生阅读的逻辑基础读物也很少。在此大环境下,施老师的课程为学生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争议在于,逻辑思维只是学生写好议论文的一个方面 一个基础。在作文中过分强调逻辑思维,有时难免让学生放不开手脚,过分关注文章的逻辑性。
第十名:成晓春
太原十九中学的成晓春老师强调,作文其实是一个从形象落笔,以形象完成作文片断的转换,再以形象结尾的过程 ,形象叙写必须渗透于作文的叙事之中。
可以说,成老师高度概括了文学类作文写作的本质,成老师介绍的"形象描写三句到位"找寻形象的契机"等方法 给学生指明了把文学类作文写具体生动的有效方法。
争议在于,成老师的课程在编排上有点杂乱,学生个人使用难以按章索骥。
正由于有了这些有争议性的作文专家,中国作文教坛和教培领域异彩纷呈,也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指导与意见。期待中国出现更多的作文专家,以更真诚和更郑重的态度,做更多的良心课程,帮助更多孩子改善作文状况,提高人文素养,进而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