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学旅行实践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课程,是学校劳动育人的课程之一,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2020年3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求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也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综合实践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思和能力。那么如何在综合实践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实现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呢?

首先,要从价值体认方面入手

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立足点,劳动教育首先要解决认知、态度及情感问题。将劳动价值观嵌入价值体认目标,需要在学生开展服务活动、日常生活劳动、职业体验活动等亲历实践中,引导他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价值体认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充分运用好综合实践这种教育形式,促使学生完成劳动价值建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其次,要从责任担当方面进行引领

劳动不仅是态度,也是责任和习惯,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责任担当目标,便有引导学生将劳动作为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要求。责任担当旨在培养学生“围绕日常生活开展服务活动,能处理生活中的基本事务,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具有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生活的意愿”。在责任担当中落实劳动教育目标,即把开展劳动当作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助做,集体的事情争着做”,并一以贯之,是劳动责任、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培养的关键所在。

第三,要将创意物化与提升劳动能力有机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创意物化目标的达成,与劳动精神和态度培养高度相关。创意物化目标指“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实践,熟练掌握多种操作技能,综合运用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这一目标的载体是学生经历丰富多彩的生产劳动或模拟生产劳动互动,如各类职业体验活动、设计制作活动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活动形式都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特定岗位上经历劳动过程。学生参与体验类活动就是学习并运用劳动技能的过程;也是体会职业劳动的艰辛、感受各行各业职业精神的过程。

所以对接劳动教育的创意物化目标,让学生在劳动体验中体现创新创意,引导学生产生积极劳动体验,同时也感受并传承坚守执着、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第四,要将问题解决作为劳动教育的最后结果。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手脑并用”的教育,这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问题解决目标指向一致,问题解决目标要求学生能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运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问题解决目标放置到劳动教育领域,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在开展劳动时强化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通过“研中学”“做中研”的方式,结合学科知识,重视知识和技术的运用,运用智慧、创造性地开展日常劳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承载了“五育并举”的教育重任,真正实现劳动育人功能的综合实践课程应该在横向上打通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纵向上建立符合各年龄段特点的劳动教育体系;在真实情境中开展劳动教育,通过探究、体验、等学习方式,建构起系统的劳动教育体系,只有这样才会有深度劳动教育发生。


学习专业研学导师课程,掌握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尽在云成长研学12月25-26日研学导师岗位技能提升课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