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里19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日本做好了这四点,完成科学变现

20年前日本提出了一个“50年30个诺奖计划”,当时提出来的时候遭到了吃瓜群众的好一顿嘲笑!

这种嘲笑是有理由的,因为从2000年往前数一百年,日本百年的时间里日本只获得了9个诺奖!

但是截止今年,日本自提出诺奖计划后已经连续19年获得了19个诺奖,由于2020年的诺奖还没有出来,所以不算今年,日本连续十九年每年都获得了诺奖!

这相当于狠狠打了吃瓜群众的脸!

但是当我们看到日本在诺奖舞台上成为常客的时候,我们不禁在思考,日本到底为何能在如此短期内,获得如此多的诺奖呢?

其实啊,我们仔细观察了日本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总结出了四个原因!

第一个:八九十年代的投入变现

众所周知,日本八九十年代是经济爆发的时期,长达二十年的经济增长,使日本对科学科技领域做出了巨大的投入,这种投入使得那一代日本青年接受了极为优质的教育!

不管是在教育投入上,还是在建造科学科技设备上,日本都是大刀阔斧的投入。

我们经常说,科学发展是要花钱的,花钱是起点,有了起点才能赛跑不是!

所以当今天我们看日本的诺奖获得者,他们所取得的成果几乎都是在八九十年代所取得的,而诺奖自然科学奖本身就非常严谨,所以产生了一个众所周知的20年滞后期。

这也就成为了日本八九十年代努力到现在变现的说法!

第二个:对自然科学的崇敬心理

去过日本旅游的,或者是见过日元的亲们应该都知道,日本钞票上印的人像,基本上都是文学家、思想家亦或者自然科学家!

日本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货币是存在于每个国民的日常生活中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日本让这些为日本的崛起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刻印在国民的日常活动中,给国民一种时刻表达怀念和崇敬的方式!

我们经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伟大的科学家存在,这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情,因为这些科学家们才是真正让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强大的原因所在!

而只要存在着伟大的科学家,那么向这些科学家们表达最高的崇敬,就是在鼓励国民们认同科学!

我们要知道一件事,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国民,他们做明星、做网红的梦想多过于成为科学家,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第三:日本独特的民族性格

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段子,日本的职员大多数一辈子只呆在一个公司。

这个不是段子,这是真实的!

日本民族独特的个性让他们认为一辈子坚持只做一件事并不是什么难事!

比如诺奖获得者大隅良典,他在长达二十五年的学术长跑中,过得一度非常艰难,但他依旧没有想过要放弃自己的研究,他曾经在自己的小实验室里一干就是九年,期间一度经费都没有着落!

也正是有这种坚持,他终于取得了研究成果,而后又等了二十年,他获得了诺奖!

你说,这样的事情有意义吗?

大隅良典会告诉你有意义,他的努力不是要得什么奖,而是年少建立起来的梦想,他的热情驱动着他必须完成他要完成的梦。

而这个梦,不在乎是二十年还是三十年,因为当他建立了这个梦想的时候,他认为这就是他愿意花一辈子的时间来干的事儿!

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民族个性,让日本国民保持了很大做事热情、探索精神与社会责任感。能不能获得诺奖这是后话,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于是在尊重知识、尊重文化!

国家投入、科研环境、国民教育、民族性格种种因素,扭成一股巨大的绳结,将日本的科学水平提升到了国际数一数二的地位。而最关键也最亟需改变的,也许是每个个体本身。

对所做事情的热爱、个人探索精神、好奇心和社会责任感不仅是科研的源动力,也是我们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的最终原因。发自心底的尊重我们这个社会的学者、尊重知识,是比获得诺贝尔奖要更重要的事。

第四:全民读书的风气

之前网上有一句话说当我们的孩子都在玩手机的时候,日本的孩子都在看书,差距就是这样拉开的!

日本的阅读风气的形成和其国内的大知识分子的引导是分割不开的!

每年日本的学者们都会进入到校园里,给中小学生上公开课,文学大师给孩子们讲国文,数学家给孩子们讲解数学的思维,科学家们给孩子们讲自然科学有趣的地方!

比如亚洲第一位诺奖化学奖的获得者福井谦一就在《直言教育》中说过:在我读书的时候,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各种科学科普类著作,这些科普书籍让我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兴趣,对我的人生起到了极大重要的作用!

而诺奖物理学奖获得者小柴昌俊也说过:我的小学班主任当时经常送我自然科学的图书,因为这些科普书籍让我对科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让我最终走上了物理学这条道路!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日本的小学教育里,看课外科普书籍的比重非常大,因为好的科普书籍真的能建立孩子对这门学科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