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潮籍博士团反哺家乡合作模式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1年12月18日,北京潮籍博士团(以下简称“博士团”)在北京市东城区东雍创业谷召开以“北京潮籍大陆综艺博士团反哺家乡合作模式”为主题的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博士团成员代表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神舟五号”副总设计师郑松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黛青,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郑韬凯,北京林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所长柯登峰,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许国雄,中国政法大学校办公室副主任许玺铮,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郑衍松,探客柏瑞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林思恩,北京妙思睿行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沈楚敬,博士团秘书长陈晓芹。博士团执行秘书长许格希主持本次研讨会。

  

  会议伊始,许格希对博士团秘书处前一段时间关于博士专家资源梳理情况进行了汇报,同时就本次讨论会的背景(国家政策支持、潮汕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博士团资源效应显著)作了简要汇报,最后引出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整合三方资源(政府-企事业-博士团专家)开展博士团支撑潮汕地区科技(人文)发展的合作模式”。

  随后,研讨会开始进入主题探讨。以温建民教授与郑松辉总工为代表的博士专家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现场还转达了因公务未能出席的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旭、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蔡少伟与北京市星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谢海山的意见与建议。博士团主要负责人郑衍松针对博士团独立性、公益性进行线上补充。参会人员就部分地方政府提出的相关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从政商学文等多角度讨论合作模式及其可行性。

  会后博士团秘书处梳理各专家意见与建议,总结出如下会议纪要。

  

  

  

  

  01

  柔性人才引进计划或人才认定计划。潮汕地区日益重视人才发展和人才储备,但是目前在人才引进上仍然存在极大的缺口,存在人才引进困难或人才资源效应发挥有限等问题。当前潮汕地区政企对高学历人才需求强烈,积极对接北京潮籍博士团,经专家讨论,建议以柔性人才引进或人才认定(例如“科技特派员”)为主导的合作模式,一人一议、一事一议,通过多种灵活高效的方式将北京博士团资源落地潮汕各行各业。

  02

  设立北京潮籍博士团市级工作站与专项基金,政府层面指派专员对接博士专家。基于博士工作站与博士专家工作室(视具体情况而定),利用专项资金由政府专员与北京潮籍博士团秘书处及其专家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为博士团专家服务地方提供差旅与劳务补贴。政府专员还应定期/不定期组织地方各行业企业代表座谈,凝练行业需求与瓶颈问题。

  03

  政府官方网站下设北京潮籍博士团专家介绍版块。通过博士团秘书处及时统计与更新在京潮籍博士专家信息,把好专业人才质量关,依托政府官方网站发布,为各行业企业、百姓在专业上的需求提供高效、便捷的咨询服务。

  04

  密切联系潮汕各地级市驻京办/联络处。博士团依托潮汕各地级市驻京办、联络处成立北京潮籍博士团地方联络站,定期沟通需求、组织开展科普/专业讲座、地方领导来京博士团座谈会等,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北京潮籍博士专家的资源优势。

  05

  博士团秘书处服务保障博士团专家在潮利益。博士团秘书处做好博士专家与地方政企开展实质性合作(项目)风险评估,保障博士专家合法应有利益;同时对承接具体合作项目的博士专家开展项目跟进与管理服务;保障北京潮籍博士团的公益性底线;接收一定规模的社会和个人捐赠,维持博士团的日常运转。

  在国家人才驱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战略背景下,博士团秘书处第一时间应地方需求针对潮汕地区发展瓶颈与人才需求组织专题研讨,下一阶段将进一步梳理在京潮籍博士专家的资源信息,与潮汕地区政府官员、企业代表积极对接,发挥桥头堡与桥梁作用,为北京潮籍博士专家反哺家乡经济建设提供保障。

  博士团副秘书长林泽鸿、丁培耕,以及秘书处本硕骨干陈子昂、杨璐、吴子珊等参与研讨会。

  来源:

  文:陈子昂、杨璐、丁培耕、林泽鸿、许格希

  图:吴子珊

  审阅:博士团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