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硕博连读生临近博士毕业,被退学成本科学历,曾向导师下跪
得知博士学籍也被注销后,杨涛起诉了南开大学,可一审、二审都败诉了。法院未对案件本身进行审理,只是说他超过了诉讼时效,并以此驳回案件。今年5月,杨涛向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简称天津高院)申请再审,法院受理后,至今还未正式立案。7月23日,法官告诉杨涛的母亲徐玲:“我们还在研究。”徐玲称,法院人士私下认为,南开大学在处理杨涛退学的程序上“确实有问题”。与师兄互殴后,被安排到外校做实验
2013年本科毕业后,杨涛又考上了南开大学泰达学院的“凝聚态物理”硕士研究生,导师是一位姓曹的教授。这个专业就业面较窄,一般情况下,除了教学就是去科研单位。杨涛刚上硕士研究生时,就打算毕业后去国外读个博士,所以学习非常刻苦。“研一下学期,曹教授提出让我上南开大学的硕博连读,他仍是我的导师。”杨涛说。但他和导师关系恶化,也是从读博开始的。不过,因是硕博连读,杨涛只能在博士毕业后拿到博士学位证书,其间无法取得硕士学位。在读博第一年,杨涛还算顺利,他大多时间待在“光催化实验组”做实验。导师也比较相信他,不仅把工作邮箱密码给了他,还让他管理过实验室钥匙。杨涛有个同校的延期博士师兄名叫兰晓龙,此后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围绕着他俩。据杨涛介绍,兰晓龙因不会计算论文中的有些数据,去找导师帮忙。导师本来把这个任务安排给同组的于某某,但于推给了杨。他说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兰晓龙的实验和数据对上,“他让我凑数据,我拒绝后,我们开始结仇。”杨涛说。2016年9月,两人又因琐事发生矛盾,彼此还动了手。杨涛说,兰用擀面杖打了他的头。兰晓龙称:“是他攻击我,被我夺抢过来了,完全是自卫,后面他还用了铁椅子。”总之,关于这次打架,两人各有说法。但这场争斗并无留下视频证据,警方也没介入,所以到底谁在说谎,目前很难断定。到了2017年春节,杨涛没回家过年,刚过完正月十五(阳历2月11日),他突然从天津返回长春对父母说,导师让他到吉林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博士答辩时再回去。至于导师为何让杨涛去联合培养,曹教授未回应采访。兰晓龙的说法是:“他在学校表现很差,害怕干出格的事,才给弄到吉林大学。”联培期间,杨涛还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第十九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集》2017年”中发表学术论文。该论文其他作者,既有他在南开大学的导师曹教授,也有吉林大学的联培导师。论文作者的署名单位是“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物理学院”。发现导师“学术造假”,
实习期间被要求休学半年
2017年7月下旬,杨涛意外发现了一封《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杂志社的退稿邮件,该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主管,属于“化学类核心期刊”。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的退稿信息。受访者供图退回的稿件名为《不同长宽比的金纳米棒的非线性光与性质研究》,该论文共6名作者,第一作者是兰晓龙,最后一位是曹教授。从退稿信息来看,杂志社在2017年6月13日收到稿子,6月23日编辑部初审时,发现该论文“思路比较清晰,但是缺乏重要参考文献,关键部分讨论逻辑性有欠缺,希望作者好好修改。”后外审专家审完论文后提出,稿件中所有试验结果,已经发表在一篇名为《金纳米柱的可控制备及其光学非线性性质》论文中。外审专家表示,后来那篇论文的所有试验结果,已经发表在前述论文的文献中:“该稿件选用了其中的3个样品,所有数据和图表基本相同。”对此,《影像科学与光化学》编委会复审后,建议杂志社退回稿件。退稿信息,恰巧被杨涛知晓。杨与兰本就有矛盾,他看到这一信息后,马上将其发到网上。杨涛说,他本只想让同学们知道兰晓龙“学术造假”,却忽略了导师的姓名也在论文里。他不知道这个举动,会给自己带来什么麻烦。对于“学术造假”一说,兰的解释是杨涛在造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