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女着男装现象:成为时尚的潮流,更多是摆脱旧礼教的束缚!
引言
唐朝建立初期,李唐皇帝,并非单纯是汉族血统,陈寅恪在书中记录:唐代创业级初期,君主如高祖之母为独孤氏,太宗之母为窦氏,即纥豆陵氏,高中之母为长孙氏,皆是胡种,而非汉族。从先唐皇帝的血统可知,他的血统并非是汉族,而是胡族血统。这是后面唐朝能接纳“女着男装”行为的原因之一。
皇帝的出身以及国家民族的强大是初唐前期社会开放风气盛行的主要原因。唐朝之所以能够拥有开放的社会风气,与唐朝皇帝的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唐朝基本上是儒家经典,佛教和道家文化为首,形成教育思想的多元化,久而久之“女着男装”风气就开始流行。
唐朝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一个国家,对外交流达到了顶峰,与几百个国家民族有所接触。正是因为多国文化之间产生的火花,让唐朝放宽对女性礼教的限制,“女着男装”成为潮流,还设专门的法律条例保护女性,女性地位高体现在经商、婚姻自由之外,甚至是服饰上也很直观的体现。这可以看出,唐朝的女性地位有多高。这也是为什么唐朝的女性能够穿男装在街头出现的原因。
一、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女性地位空前提高
唐代被世人称为是一个开放的朝代,许多的教育思想和观念都比较接近现代文化。在古代,开放的社会风气无疑是对女生来说是一个解放。她们不再被旧礼教束缚,不再受封建陋习的折磨。在唐朝之前,女性地位是极低的,在大街小巷里基本没看到几个女性,她们只能呆在家里相夫教子,还有严格的伦理束缚,而男性却可以为所欲为,三妻四妾。到了唐代,开放和包容的社会风气大幅度提高了女性的社会风气,文化迎来了一个巅峰时刻,这也是后人无法超越的一个时代。
唐朝推行的积极的外交政其他动漫策,信仰“敬万物”、“育万类”。与高丽还没激发矛盾时,《册府元龟?帝王部?来远》有提到:“申辑睦,敦聘好。”“朕敬万物,不欲骄贵”。唐高祖时期,《旧唐书?高祖本纪》有记载: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在这一句话,可以看出唐高祖,推崇的是开放的民族政策。
唐基本上是以儒家经典,佛教和道家文化为首,形成教育思想的多元化,而不是封闭的。历代唐朝皇帝的治国主张和理念都表露了对外开放的思想。从农业手工业也可以看出,唐朝的经济发展,物质资源雄厚,让更多人得到机会创造文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唐朝皇帝紧紧抓牢经济的发展,重视农业,从而农业迅速发展。国民有了优厚的物质保障,精神保障也随之发展,使唐朝人自信心十足,对外来者持海纳百川的态度。这也是,唐朝能做到开放的主要原因。
唐朝仿佛是一位让众人尊敬的老者,多个国家都争先恐后地前来拜访、进贡。还有很多外来学者不赴路途遥远,来到唐朝学习政治、文化,这也间接促进了对外开放的格局。唐朝时期并没有继承“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而是让女性拥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社会地位。
所以在唐朝,女性可以释放天性,做自己想做的事。婚姻也不再是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而是自由恋爱。这对于古代女性来说简直是个解脱,唐朝敢打破这种禁忌,改变了社会的思想潮流,唤醒大部分女性的意识觉醒。
国强民强的唐朝受到了少数民族的爱戴,出现了民族大融合。治理国家的舞台上,唐朝还出现过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女性当家做主是前所未有的,武则天能当上领导者,打破了传统面纱,把女性地位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环境下,女性能出席一些日常社交活动,后期为了出行方便,一些女子开始穿着男装,渐渐形成了一种时尚。
二、唐朝盛行“女着男装”之风
古书《礼记内则》就记载着:“男女不通衣裳”,男性跟女性穿的服饰大不相同。但在唐朝,女生却能穿着男生的衣服出行活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唐朝经济繁荣,盛行开放的社会风气,吸引了很多外来友人前往学习,我们在与外国交往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外国文化。仔细观察唐朝的历史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文书都记录过唐朝街道出现过胡人。陌生的面孔加上“奇装异服”,很快就引起了唐朝的女子的注意,开始效仿起来。在唐朝壁画里,我们也能发现相似的画面,女性穿着男士的袍服,搭配一条裤子,脚还是穿着女性的线鞋。
唐朝的道教文化迅速发展,间接引领了“女着男装”的风向。古代道教文化里,许多神话人物都为女性,譬如精卫,女娲,洛神等,道教对女性的形象是神化的,充满崇拜。唐太宗也说:
“调自今已后,斋供行立,至于称谓,道士女冠可在僧伲之前”
正是因为这样,女性才敢开始解放个性,摆脱传统旧习的束缚,大胆地穿着男性的服饰,出席日常社交活动。
据《大唐新语》记载:
天宝中,士流之妻,或衣丈夫服,靴衫鞭帽,内外一贯。
在那个时候,一些朝廷官臣的妻子,也开始尝试穿丈夫的衣服。在唐族的皇亲贵族中,女穿男装已经是普遍现象了,查看绘画作品和壁画等,文学创作也能发现这个现象。但是,这一个女装男装的现象的出现,并非是一个偶然的结果,而是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的一个特殊认可。
唐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能对外宽容、和睦相处,对内包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给这个朝代注入了新鲜气息,从而导致女性要解放个性的思想觉醒,不再受“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打压。他们对外界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开始参与管理,不再是的一位只能在家相夫教子和照顾家庭的妇女。
历代以来,女性的形象都是优雅,小家碧玉的。思想开放之后,女性从刚开始的优雅之风转向多元化,既能有贵族的优雅之气,也能有少数民族的洒脱,直爽的形象。让“女穿男装”的现象,不是世人眼里的“奇装异服”。这个带有新鲜气息的思想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越来越多的女子尝试穿着男装,甚至变成日常的服饰 ,这也促使唐朝盛行“女着男装”。这一时尚潮流,与唐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密不可分。
三、兼容并包的思想,是摆脱旧习束缚的开始
随着女性地位越来越高,女性的思想觉醒,展现了超越的才华与见识。社会开始接纳女性参与政事治理。武则天就是一个例子,在《旧唐书》卷一九一的《袁天纲传》中,对女性的社会形象是以男装装扮出场的。文章里说:出生没多久的武则天穿着男孩的衣服,被乳娘抱来给相士看向,相士看到后,大吃一惊说:“这孩子眼睛有神,长大后有权谋,会大富大贵,不可忽视。如果是女生,更不能轻视,长大后有当皇帝的风范。”她父母让男子形象出现在他人面前,说明那会不像其他朝代一样排斥女性,“女穿男装”的潮流对后世的发展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武则天当皇帝那一时代,女性地位已经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
《新唐书?五行志》记载到这一幕:唐高宗举行家庭聚会,他的爱女太平公主穿着一身男装出席聚会,唱歌跳舞无所不能。唐高宗看到后,宠溺地笑骂她:女孩子又不能当官,你为什么还这样子打扮?从唐高宗的反应来看,我们可以知道,当时他并不反对女儿女扮男装。这一幕如果放在以往的朝代,可以说是一件丢脸失礼的事。
唐朝“女穿男装”的现象影响甚远,放眼望去,中华上千年的历史,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唐代社会的开放风气与包容之心,让女子在教育上,有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小康的家庭会聘请家教辅导孩子认字,学习琴棋书画等知识。教育上的认知,能丰富她们的思维,拓宽她们的视野,提高了她们的文化素养,开始追求个性的解放,也能创造出有自己个性的文学作品。
在社会制度上,唐朝之前,女性一直受《女论语》《列子?天瑞》等道德规范束缚。到了唐朝,女性社会地位空前提高,能自由的参加社会活动、恋爱,与男性的交往也不需要回避,能碰面和聊天。 “女穿男装”的社会风气渐渐盛行,这一穿着就成了当时的时尚潮流。女性除了参加社交活动外,还可以,参与骑马、射箭、打猎等竞技类活动。随着这类竞技活动的普及,女装在运动中就显得累赘,没有男装轻便,所以女性开始模仿男性穿着,这也是加快普及“女穿男装”现象的一大重要因素。
“自从胡骑烟尘起,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杂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法曲》
社交强大的唐朝,还注重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有一定话事权。经济上的往来,少数民族把当地的民族特色带入了中原,他们豪爽、洒脱的胸襟和具有民族特点的物件得到了唐朝女子的喜爱,渐渐开始模仿。我国与外界的交流,看似是经济上的往来,其实是我们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取长补短的一个方式。各个民族的拜访,填补了唐朝的短板,促使民族大融合。文化之间的兼容,也影响到宗教思想,淡化了旧社会的封建思想。同时,唐皇帝还推崇“众生平等”的思观念,大大冲击到儒家经典。宗教,思想的发展使世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多元化,让唐朝女性的审美观发生变化。
结语
在这种兼容并包的思想下,不仅让经济文化得到的迅速的发展,而且让唐代世人的审美观也发生了改变,最明显的就是“女穿男装”和喜欢的风格是“以肥为美”。他们的变化在历史文物中也有所体现。比如陶俑,它们能更直观的表现当时的穿着风格和审美观。
唐代的开放文化只有在社会经济保持良好的状态时,才会以多元化的形式出现。也是因为这样,女性的思想觉悟得到启发,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以男权为主的社会中渴望自由,摆脱旧礼教的束缚。回归现代,我们的服饰,建筑等也有很多历史因素在里面,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值得深思。
参考文献
《新唐书》
《册府元龟?帝王部?来远》
《旧唐书?高祖本纪》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