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最后一句话仍心系他人,24年后,朱镕基总理得知后泪流满面

  朱镕基总理韩国剧参观周恩来纪念馆2000年4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在江苏考察期间,携夫人劳安专门来到淮安的周恩来纪念馆参观,这距离周总理病逝已经过去了24年。时任纪念馆资料科科长秦九凤全程陪同参观,他晚年回忆这件事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当讲解员提到周总理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时,深情地说:“这就是人民的好总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到的仍然是一直关爱的人民。”听到这里,朱镕基总理和劳安已经泪流满面。当参观结束,朱镕基总理走出纪念馆登上中巴车,向大家挥手告别时,他的脸上还挂有没有擦干的眼泪。周总理的一生真正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朱镕基总理是践行者之一,而周总理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则被他一生谨记。

  朱镕基总理那么,周总理临终前最后一句说的是什么话呢?这要从周总理被确诊患上膀胱癌时说起。1972年5月12日,保健医生张佐良在给周总理做尿常规时发现了异常,经过再次化验后,于5月18日确诊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这一年周总理74岁。这是一种恶性癌症。正常情况下,周总理应该立即住院进行手术,可他太忙了,加上早期膀胱癌患者几乎没有症状。1973年1月13日,周总理突然出现血尿现象,短短两个月后病情恶化,小便时出现剧烈疼痛。在大家的不断劝说下,周总理于当年3月10日进行了一次治疗,接受膀胱镜检查和电灼术的治疗。这次治疗效果很好,不到半个月血尿现象就消失了,周总理又投入到紧张繁重的工作当中。因经常熬夜工作,加上吃饭不规律,短短7个月后周总理病情恶化,血尿现象日益加重。起初,周总理还是拖着不手术,直到1974年3月12日才接受了第二次膀胱镜检查和电灼术治疗。

  周总理和邓颖超这次治疗效果不好,肿瘤很快复发,并伴有大量血尿,从原先的每天出血量几十毫升到200多毫升,所有人都无比担心,可周总理却很淡然。周总理始终是边工作边治疗,有时候打点滴还没结束,他就拔掉针头前去人民大会堂接待外宾。因尿血现象严重,凝固的血块会堵住尿道口,使得无法顺利排尿,这让周总理痛苦不堪。张佐良晚年回忆说:“有时疼得总理在沙发上翻滚。他的病已到了再不住院治疗随时就可能由于血尿疼痛引发心脏病而危及他的生命了。”周总理本人也意识到必须要手术不可了,可还是太忙了,那时的他决定把自己最后一点力量用在工作上。周总理究竟有多忙?据《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下卷)中记载:从1974年1月至5月期间,周总理真实的工作量为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有9天;14至18小时有74天;19至23小时有38天;连续工作24小时有5天。同时,从3月中旬到5月底这两个月时间里,周总理除了日常工作外,一共参加中央各种会议21次,外事活动54次,其他会议和谈话57次。这样的工作强度即便是铁打的身体也难以招架,邓颖超非常着急。眼看继续下去可能再也无法工作了,周总理向中央写报告,请求住院接受治疗,毛主席批准同意。1974年6月1日,周总理离开了生活26年的中南海西花厅,住进了解放军305医院。

  周总理或许知道这一次住院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周总理决定在西花厅吃一顿像样的饭。住院前一天,邓颖超打电话给侄女周秉德,让她回到吃午饭。周秉德后来回忆表示,当时她非常意外,因为一般都是周末放假才回去,怎么现在提前让她回去?周秉德这样描述她跟周总理在一起吃的这顿饭,“伯伯吃得很少,放下碗筷,他没有离席,好几次为我夹菜!余光中,我发现伯伯一直在看我,那眼神显得格外温柔、亲切。这在过去是很少有的,往日他吃饭总是很快,无暇聊天,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与西花厅的工作人员会餐,他也总是第一个离开,一是为了让大家不拘束、多吃点,另外他也的确太忙。”吃晚饭时,周总理告诉侄女自己明天要去住院了。周秉德一听很高兴,“知道他要去住院,我的心情真像少年儿童过节,由衷高兴:伯伯难得肯抽时间去住院,他只要好好睡觉‘充充电’,过十天半月正常人的生活,他便能够精神焕发,夜以继日地工作。”周秉德并不知道,周总理对生活26年的西花厅有太多的留念,这里有他最喜欢的海棠花。周总理住院第一天,便接受了第一次大型手术。如果从这次手术算起,到1976年1月5日最后一次手术,周总理接受大小手术13次,这意味着平均40天就要接受手术一次。

  周总理接见外宾虽说是住院正式接受治疗了,可周总理的工作量一点都没有减少。事实上,早在1967年保健医生张佐良就发现周总理心脏有问题,心电图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周总理得知后却要求身边工作人员对此严格保密。然而,工作人员看到周总理太辛苦了,就商议在他办公室门上贴身一张注意事项。邓颖超看后提了几点意见:一、力争缩短夜间工作时间,改为白天工作;二、开会、谈话及其他活动之间,稍有间隙,不要接连工作;三、每日工作安排应留有余地,以备临时急事应用;四、从外面开会、工作回来后,除紧急事项,恩来同志和有关同志不要立即接触,得以喘息;五、会要开短些,大家说话简练些。恩来同志坚持努力实践,凡有关同志坚持大力帮助。对于大家提的建议,周总理的回答是:“诚恳接受,要看实践。”如今住院了,应该要好好休息一下了,可周总理关心工作、关心他人健康要远远超过自己的病情。正如李先念所说的那样,“他管别人的病管得多,管得细。”李冰当年是日坛医院肿瘤科的医生,有一件事她一生都无法忘怀。有一次周总理躺在手术台上即将接受手术,医生们正在进行手术前的各种准备,突然李冰被告知周总理在喊她。李冰赶紧走到手术台前,原来周总理是向她询问云南旧矽肺病和肺癌情况,让她尽快组织一支医疗队前去。

  周总理和邓颖超李冰后来回忆时泪流满面,她说:“那个场面,他的声音我这一辈子也忘不了的。”高振普是跟随周总理多年的卫士,他就做过一个统计,时间跨度是周总理从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病逝。这580多天时间里,周总理的工作情况是这样的:约人来医院谈话220人次,谈话最长时间达4小时20分;公开会见外宾65次,每次时间大都是1小时左右,最短的1次15分钟;开会32次,去医院外看人5次。周总理的病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毛主席就非常关注,他专门派张耀祠到医院值班,随时报告情况。周总理住院后,每次到中南海游泳池毛主席住处开会或者汇报工作,毛主席都会详细询问他的病情。周总理也经常以书信的形式,向毛主席汇报自己的病情和医生实施的治疗方案。1975年3月20日,周总理就写了一份长达700多字的报告,详细地向毛主席回顾了确诊患癌后的病情发展、治疗情况。毛主席看了信件后很担心,于3月26日批准了对周总理进行第三次大型手术。这次手术历时8个多小时,手术还比较成功,但医生发现腹腔里的肿瘤已经转移,并有向全身扩散的趋势。

  毛主席和周总理握手6月16日,周总理决定趁自己还能拿起笔,给毛主席写了最后一封汇报病情的信件。周总理写道:“主席:问候主席,您好!我第三次开刀后,这八十天恢复好,消化正常,无潜血。膀胱出血仍未断,这八十天(从三月二十六不到,但较去年十一月十二日到今年二月四日,中间还去主席处五天,一月开全会共两次),共八十多天只有13cc,还略多:那八十多天只有增生细胞二次,可疑细胞只三次,这八十天却有坏细胞八次,而最后十天坏细胞三次,所以我与政治局常委四位同志面谈,他们同意提前进行膀胱照全镜电烧,免致不能电烧,流血多,非开刀不可,十五日夜已批准。我现在身体还禁得起,体重还有六十一斤。一切正常可保无虞,务请主席放心。手术后情况,当由他们报告。祝主席日益健康!”这封信写完,周总理又给张玉凤写了一张便条,“现送十六日夜报告主席一件。请你视情况,待主席精神好,吃得好,睡得好的时候,念给主席一听,千万不要在疲倦时念,拜托拜托。”自己已经病入膏肓,还在关心他人,这怎么不令人感动。周总理的医疗小组组长吴阶平就说:“本来治病已经很不容易了,放下了工作算是住院了。他好像在那里治病,可是他脑子根本就没离开过工作,一会一个问题,都是工作。”这一切都被邓颖超看在眼里,她难以阻止,只能每天都去医院陪伴,给周总理读文件、读报纸,跟他聊聊天。按理,邓颖超应该一直呆在病房里,可她是一名党员,组织上有工作安排,而周总理也不允许她这样做。

  周总理时间来到1975年12月底,周总理进入病重状态,已经无法下床。周总理是一个非常注意仪表的人,这期间他拒绝给他理发多年的北京饭店职工朱殿华前来,因长时间没有理发,加上病情的折磨。周总理的容貌已经完全变了,胡须几乎把嘴唇遮住,花白的头发蓬长杂乱,面部瘦成了皮包骨,深陷的眼窝发黑,已难以看到原来的风采了。朱殿华几次托人带信要来医院给周总理理发,都被周总理拒绝了,他对身边卫士说:“朱师傅给我理发二十多年了,看我现在病成这个样子,他会难受的,还是不要让他来。谢谢他了!”1976年1月5日,周总理接受了最后一次手术。这是一次小手术,对病情没有任何帮助,为了是解决大便不通畅问题。手术后,周总理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直到1月7日晚上11点左右才醒来。这时周总理看到病房里还有很多医生在忙碌,他认出了吴阶平医生,便对他小声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这就是周总理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总理抢救无效病逝,享年78岁。很遗憾,邓颖超没能见周总理最后一面。周总理病逝当天,邓颖超便把他的遗嘱公开:一、骨灰不保留,撒掉;二、身后事的处理不要搞特殊,更不要超过任何人;三、不要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

  周总理遗体告别仪式对于周总理遗嘱,中央领导不同意,最后毛主席批示追悼会、遗体告别都要搞,骨灰在按照遗嘱要求来办,追悼会结束后撒掉。在生命最后时刻,周总理还是希望能贡献一点力量,要求自己病逝后对遗体解剖。周总理的原话是这样的,“现在对癌症的治疗还没有好办法,我一旦死去,你们要彻底解剖检查一下,好好研究研究,能为国家的医学发展作出一点贡献,我是很高兴的。”这是一生为民的周总理,我们永远怀念他!谨以此文纪念周总理!周总理一生无儿无女,病逝后却是十里长街百万群众含泪送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总理年少时的誓言。如今我们可以告慰他:这盛世,一定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