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聊城市“十四五”时期民生保障和改善重点任务举措

3月24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邀请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振光同志,聊城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郇立军同志,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广立同志,介绍“十四五”时期民生保障和改善重点任务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内容

大家上午好!首先,借此机会向一直以来关心、关注和支持聊城市民生事业和财政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市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有关情况。保障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支出作为财政保障的重中之重,“十三五”时期,全市一般公共预算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累计达到1603亿元,比“十二五”时期增加55.8%,民生支出占比近80%,是民生政策出台多、民生投入力度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多的五年。随着民生投入的大幅增加,各项民生事业长足发展,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脱贫攻坚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4.49亿元。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累计建设产业扶贫项目1425个,脱贫25.85万人,676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改造贫困户危房1.3万户,资助贫困家庭学生58.4万人次,减免贫困人口医疗费用9211万元。全市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超过8800元。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目标全面实现,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二、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一”理念,全市一般预算教育支出从2015年的68.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97亿元,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20%。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每生每年710元,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小学每生每年710元、初中每生每年910元。大力新建和改扩建公办普惠性幼儿园、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动态清零,“全面改薄”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实现全覆盖。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率先与省教育厅签署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协议,达成共建聊城大学协议。

三、促进就业创业扎实有效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着力抓好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政策落实,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更趋合理,就业环境更加公平,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十三五”期间,全市实现财政就业补助支出4.2亿元左右,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0万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488元,较2015年增加7239元。

四、医疗卫生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全市财政医疗卫生支出242.8亿元。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50元,居民和职工医保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70%和8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提高到74元。特别是去年以来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有效,在全省率先实现确诊和疑似病例清零并且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

五、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十三五”期间,全市财政养老保险基金补助支出63.43亿元,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实现省级统收统支,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六连涨”,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42元、增长67.1%。建成养老机构104家、农村幸福院300多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0余所,养老机构床位达到2.2万张。

六、住房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市实现财政住房保障支出54亿元。棚户区改造开工225个项目、12万余套,基本建成9万余套;全市老旧小区改造累计投入4.2亿元,改造老旧小区440个,惠及居民5.38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完成1.3万户、清洁取暖改造67.2万户。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有效改善。

七、社会福利和救助体系建设持续推进

“十三五”期间,统筹各级社会救助和福利资金约20亿元,对“老小孤残”等弱势群体进行重点保障。进一步完善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临时救助等认定条件和保障政策,城市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84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132元。先后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制度等,对困难群众的救助保障制度日趋完善。

此外,文化体育、妇女儿童、民族宗教、残疾人工作等各项事业也取得全面进步。

“十三五”时期的累累硕果,为“十四五”时期民生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了“十四五”时期我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描绘出未来五年我市的民生蓝图。“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力量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努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工作中,重点把握好四项原则:一是聚焦问题、精准施策。群众需要什么、期待什么,我们就要干什么。“十四五”时期,重点聚焦群众所急、所忧、所盼,及时将社会各界反映突出的新问题、新诉求纳入民生实事,逐项交账、滚动实施,不断提升民生实事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二是久久为功、一抓到底。对各类民生实事,坚持以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尤其是对群众满意度高、实施效果好、需要持续推进的事项,接续实施并不断健全工作机制,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是多方参与、共建共享。进一步健全民生投入机制,既充分发挥政府主渠道作用,也鼓励引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形成共建共享的民生投入新格局,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四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财政承受能力,按照轻重缓急原则,集中有限资金保障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支出,确保民生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相适应。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民生工作十分重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聚焦聚力民生保障提出了明确要求,即使财政再困难,也要确保民生领域支出占比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我们将坚决贯彻中央、省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民生改善工程,努力办好各项民生实事,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重点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聚焦“学有所教”,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与省教育厅合作协议,促进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启动新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快中小学餐厅建设,让学生们吃上放心午餐。新改建中小学24所,健全完善大班额长效防控机制。新改建幼儿园42所,推行“优质园+”办园模式。落实教师补充机制,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深化与聊城大学城校融合发展。

二是聚焦“劳有所得”,大力促进就业创业。继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亿元以上,确保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失业人员再就业6000人以上、困难群体就业2000人以上。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鼓励支持各类企业开展全员职工培训。

三是聚焦“病有所医”,加快建设健康聊城。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提高到79元,将城乡居民医保年均补助标准提高到580元,强化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全面实施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支持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和疫苗接种。争创国家级区域医疗专病中心,加强市、县两级疾控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快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50%的县级综合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完善康复医疗体系,发展社区康复服务。

四是聚焦“老有所养”,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全面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将居民养老保险平均待遇水平再提高5%左右。加快生活服务设施“适老化”改造,建立政府为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新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7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8处,改造提升农村敬老院13处。

五是聚焦“住有所居”,着力改善居住条件。今年新开工棚户区改造2.5万套、基本建成1.5万套,改造老旧小区172个。出台补贴政策,支持有意愿的老旧楼房加装电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推动改厕后续管护长效机制有效运行,农村污水治理完成省定目标,改造农村公路350公里。实施省市县三级联创,确保9月底前36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完工。

六是聚焦“弱有所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适时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等各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进一步扩大困难群体帮扶救助范围,强化兜底保障作用。

七是聚焦提升效能,繁荣群众文体生活。大力挖掘历史文化,统筹推进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遗存的更新保护,切实有效推进历史文化名城整改,延续好城市的文脉。提升文化氛围和品位,“一校三馆”基本建成。提升“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工程的群众满意度。适时举办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龙舟大赛、全民阅读等活动,让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希望广大记者朋友们持续关注我市重点民生实事的推进情况,共同做好政策解读、讲好民生故事,为重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