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一天语文公开课,没用信息技术,没用多媒体设备,效果依然好

  

  是小学语文的内容,我虽然是初中语文老师,还是听得津津有味,深受启发。

  比如下午两节课全是学的王维的诗,王维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就是带着学生一遍一遍地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画面。学生一开始谈自己感受的画面就很浅显,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就越来越有代入感,仿佛自己也跟王维一样过起了隐居的山中生活。

  上课的老师就提到说不想给学生灌输太多的知识点,什么诗歌的体裁,什么赏析的技巧,毕竟只是三年级的学生,不需要讲得太深入,关键是学生自己的体会。

  

  而现在的一些语文课感觉被公开课绑架了。如果一个老师不会上公开课好像就不是一个优秀老师,上公开课不用点信息技术好像就不能体现老师的综合能力。

  我并不是反对信息技术。在这个信息时代,老师一定要与时俱进,要会用信息技术。比如之前湖南省有个教师信息化2.0工程我觉得很有意义。

  

  但是,语文课相对来说,不是所有课文都适合用信息技术。

  比如诗歌、文言文这种,重在朗读,重在文本,对信息技术要求就没那么高;但说明文这种科普类的文章,就需要信息技术加以辅助,适当拓展。

  我记得以前我们那里用的教材是语文版的,有一篇说明文是讲导弹的,我什么都不懂,学生也是一片空白。还好运用了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以及各种新闻报道引导,大家才了解。

  但我觉得学习语文的重点依然是文本,依然是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学习方法后自学。 #搜创教育先锋官#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