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即将升入小学,需要的常识储备有哪些?
上一篇我们说到,孩子在一二年级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兴趣和习惯。而孩子在这两方面的养成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是否会跟孩子沟通,会“帮助”孩子。
家长们不妨拿今天我给出的建议来练练手,看看如何帮助孩子为入学做好准备。
与大人相同,孩子进入了新的人生阶段,自然也要有相应的准备。但与大人不同的是,大人也许看了几遍文字建议之后,心中便能有一个大致方向;而孩子则需要大人反复引导和教育。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其实只有四个字,就是“潜移默化”。大人做好榜样,并适当帮孩子总结、答疑,孩子想学不会都难。
今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在未来的两个月里,做好入学准备。
或许有人认为,孩子才五六岁,这么小的孩子你跟他聊责任,他能听懂吗?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
责任意识并不是一瞬间建立起来的,而是逐渐形成的。进入小学,正是让孩子认识到“责任”的一个良好契机。
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切入,去跟孩子聊责任意识:
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家庭“大目标”和“小任务”。我们吃得饱、穿得暖、有得玩,都是源自于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
所以从你上一年级开始,你不只是一个小朋友了,你成为了一个小大人,你也有了你的“大目标”了。你成为了爸爸妈妈的小帮手,爸妈会以你为傲。那我们握个手,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这其实就类似一个战前动员,每一位士兵都要被激起斗志,才能奋勇杀敌。由家庭成员的责任引出的目标,是孩子无法抗拒的。因为孩子知道自己需要依赖于家庭。家长也需要帮助孩子明确这一点。
接下来,我们可以让孩子猜一猜:你觉得你的“大目标”是什么呢?可以让孩子随便猜,期间多穿插一些插科打诨,切忌否定或批评孩子。两三个回合后,我们把话题收回到我们这里:
学校是一个神圣的地方,那里会有老师和同学,你们一起完成你们的大目标——学习。可别小看了学习这两个字,就连大人也依然在学习呢。
通过学习,你会慢慢知道太阳为什么每天升起又落下;你会知道为什么动画片会出现在电视上;你会知道你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你学得越好,就能越快知道这些,就连动画片都会觉得比原来有趣了呢。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爸爸妈妈的目标和任务比较辛苦,你学习了许多东西之后,就能保护爸爸妈妈了。爸爸妈妈也有许多害怕的事情,需要你的保护。
孩子听得懵懵懂懂,但是好奇心、责任心的种子已经种下了。
责任意识需要不断强化,在强化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可以进行下一步——目标拆解以及困难预防:
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任务需要完成:
比如爸爸妈妈要去上班,有的时候会很辛苦,很晚才能回家。甚至有可能会受到别人的批评呢。
你也一样,学校里像你一样的小朋友有很多,大家都需要坐端正,跟老师学习知识。
你觉得坐端正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吗?我们从明天开始尝试一下好吗?每天看小猪佩奇的时候坚持坐端正20分钟,做到了第二天就可以继续看20分钟哦。那我们把这项任务记下来吧。
这是在帮助孩子预设第一个“小目标”——上课坐端正。同时也能帮助孩子进行对于困难的心理预设。
还有,你的目标是学习知识,那知识是从谁的嘴巴里说出来的呢?所以上课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样?如果有问题可以随便说话吗?非常好,有问题可以举手、或者等下课再问老师。老师会非常喜欢爱提问的小朋友,但不能干扰到别人喔。
放学回家之后,老师会布置一些小的任务回家完成,这是你的最后一项任务啦。如果你能把这项任务完成得很好,你可能就是咱们家最厉害的家庭成员啦。
如果遇到困难,怎么办呢?要哭鼻子吗?可以向爸爸妈妈求助喔。不过,爸爸妈妈也有很多任务要完成,所以我只能在晚上8∶00—8∶30帮助你,过了这个时间,妈妈就没法帮助你咯。
坐端正——认真听讲——完成作业,这三点小任务,足够孩子在一年级初去适应了。能做到这三点的小朋友,在一二年级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就不用愁了。
另外,跟孩子约定好一个“帮助”TA的时间段,是《正面管教》里提倡的内容。这表明:每位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任务,如果你需要他人的帮助,需要以他人的时间为准。
各位家长朋友可以在一周到两周的时间内,分步跟孩子完成以上对话。
安全教育大致涵盖饮食卫生、游戏安全等。核心原则是尽量避免孩子与他人发生肢体冲突、避免食用不干净的事物、不跟陌生人走、避免将自己的隐私部位暴露给他人等。
至于自理能力,孩子们一般都不会存在太大问题。吃饭、上厕所等,孩子在幼儿园时就已经学会了,值得训练的是整理收纳的能力,以及跟家长及时沟通联络的能力。
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有条件的家庭需要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跟孩子协商制定出一张时间表。包括但不局限于作息时间、学习时间、娱乐时间等。可在入学后半年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制定时间表有利于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早睡早起以及按时完成任务的好习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充分吸取孩子的建议,否则时间表对于他来说,就会变成一个执政者强压下来的命令。
制定好的时间表要严格遵守。每个月或者每两个星期召开一次家庭会议,孩子有权对时间表的不合理之处提出异议,全家商讨决定是否更改。
如果大方向上无法更改,可以给孩子适当留出一个偷懒的空间。比如每周有一次睡懒觉的机会,自己思考用在什么时候,爸妈负责提醒。
像这样的过程未必真的能让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像大人一样强,目的主要还是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和一种良好的生活、沟通模式。
这种充满仪式感的行为会让孩子兴奋。当然,机智的小朋友可能很快会意识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很难受,所以父母一定要不断去细化、完善规则,适当给予孩子更多的乐趣。历史的经验表明,在这个过程中,先放弃的往往不是孩子。
孩子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会充满好奇和兴奋。而对一部分小朋友而言,更多的可能是恐惧。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克服恐惧,在前面的心理准备环节,我们进行了适当的动员,帮助孩子树立了目标感。而必要的常识和知识储备,则会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帮助孩子在新的环境中树立自我认同感。
第一,自然和社会常识。
自然常识方面:能准确说出对应的天气和季节的名称;能准确说出常见动植物、食物的名称;能大概知道一些常见的科学现象,如水会结冰等。
社会常识方面:能够识别自己和他人的名字、性别、大致年龄;能够准备描述家庭、学校的地址和成员;能够了解城市中特色地点的作用,如故宫、长城、邮局等;能够了解国旗、国歌、首都、节日等重要国家信息;能够了解必要的交通工具的特征与区别等。
大家看到这些常识不要觉得压力大,这些东西都在小朋友的好奇心之内。我们适当引导孩子发现,再做适当讲解即可。
第二,语文相关知识。
1.养成听故事的习惯,爱听将来才能爱读,爱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2.汉语拼音要会读会写,不会拼读没关系,否则一年级从头开始学会有些吃力。
3.能认读一些常见的简单的汉字,不会写没关系,这样上学后很快就能独立读题、自主阅读简单的儿童读物了。
4.积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词语,会背几首耳熟能详的古诗,常陪孩子玩一玩词语接龙之类的游戏,培养孩子的语感。
第三,数学相关知识。
1.认识并会写阿拉伯数字,书写一定要规范;明确加减法的含义,东西“合起来”“全算上”“所有的”“变多了”要用加法,东西“变少了”“拿走了”“吃掉了”要用减法。
如果家长担心教得不够专业,加减法可以不用刻意教。能掰手指头掌握10以内加减法,即为合格。
2.认识基本的图形,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如正方形、正方体等。
3.能分清简单的方位,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4.能识别区分生活中常见的颜色,如红、黄、蓝、绿等。
5.能认识和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宽窄、厚薄、 深浅、轻重等。
6.能认识时间,知道一年有几个月,一月有多少天,一天分上午、 下午和晚上,一个星期有几天等。这也算是常识练习。
第四,英语相关知识。(来自李羚老师的建议)
1. 有一个自己的英文名字并会读、会写。最好知道有什么含义。
2. 认识并会书写26个英文字母。即使在数学中也会高频率使用前几个字母。
3. 能够用英文做一个简短的英文介绍。比如:Hello,everyone!My name is XX, I am six years old.
全文读下来之后,各位宝爸宝妈可能会感受到更大的压力,不过也不要急。两三个月的时间虽然有限,但只要在合适的时机使用恰当的方法对孩子进行针对性训练,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孩子的接受能力很强,尤其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常识类知识。但也不宜一次灌输太多,最重要的还是帮助孩子养成兴趣和好习惯,以及一定的自信心。
如果各位宝爸宝妈有哪些疑问或者心得,欢迎大家在留言区交流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