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与时俱进,媒介可以带来哪些帮助呢?

  在当前的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中,教育要想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要不断创新,语文教学要以一种更加开放的视角,更具包容性的姿态走在前列。

  

  语文的范围不断扩大,语文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在国外,插图和视觉性材料居多成为教材的主要特点,教学资源包括很多非印刷形式的文本,比如路标、图标、新闻栏目。

  教师也可以更多地在课堂中通过不同媒介展示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更丰富更真实的学习情境。所以若想要语文教育也能够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媒介教育必须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

  

  小学语文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较高水平的媒介素养,增强自己在语文教学方面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媒介教育,最终实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语文教师需要对媒介教育有准确的理解,学会具体的技能和方法。教师自身媒介素养的提升是培养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保证。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改革从观念开始。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在教学中渗透媒介教育持观望的态度,抱着一种“不熟悉”又“抗拒”的心态,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小学语文教师缺乏相应的理论与技能知识。

  

  因此,首先要从认知层面去提升教师对媒介教育的认识,并消除教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媒介教育的误解。如果不能解决认知上的认识不足和误解问题,教师就无法在外显性技能上有所提高。

  从另一方面讲,认知水平与技能的提升可以同步进行,在实践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在解决困难问题的过程中寻求理论知识的支持,逐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媒介素养。

  

  学校应当结合本校小学语文教师情况承担对教师的媒介教育能力的培养责任。从调查结果来看,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较差,不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收集和整理各种教学资料。

  所以,学校可以承担对语文教师的培训责任,完善在职教师的培训机制。在调查本校教师培介能力的情况下,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媒介教育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培训内容,涉及对各种媒介工具的使用了解、多媒介类型信息的解读、搜索、整理各种信息、制作不同的媒介作品等。

  

  学校可以统一组织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一些语文教学渗透媒介教育的课程实践,制定一些实践计划并给教师提供实践指导。在制度保障上,学校还应该制定相关的学校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以减轻语文教师们的工作负担。

  比如请其他学科的任课老师分担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的日常班级管理的工作,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语文教学。同时,可以特别设立一些专项的教育经费,用于实践过程中的专项开销或者评比激励,提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媒介教育的积极性。

  

  此外,学校可以呼吁有关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建立专业的媒介教育研究机构,有组织地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从而提升教师的媒介素养和媒介教育能力,增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媒介教育的教学信心。

  小学语文教师自身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响应和参与培训学习,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和媒介教育能力。信息时代教师的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以更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去面对新鲜事物,并通过自我学习和参加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自我。

  

  只有教师真正意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媒介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提升媒介教育能力,并在教学中积极尝试,才能真正实现媒介教育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发挥其对语文教学的作用。

  1.教师细致分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多处涉及媒介教育的相关描述。当语文教师细致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之后会发现,媒介教育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切切实实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的。

  

  教师细致分析消化语文课程标准后会对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更加明晰,因而细致分析课程标准是更好地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渗透媒介教育的前提。

  了解常见媒介的种类和特点。根据调查了解到,还是有部分学生不了解常见的媒介的种类和特点。通过了解常见的媒介的种类和特点,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搜索自己想要的语文学习资料、制作不同的媒介作品来进行表达和交流。

  

  学生掌握多种媒介的使用能力,还可以打破纸质阅读资料的局限,拓宽学生阅读的途径,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了解文字、图片、视频的表达特点。文字、图片、视频的表达效果各不相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使用文字信息,而展示多种类型的媒介,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文字传递有深度的思想,也是我们较早接触的媒介,相比于现在的视频、图片,文字的形式略显单薄,但文字依然是信息的主流表现形式,且阅读时不易受到其他元素的干扰,受众广泛。

  

  图片传递的是想象力,在一些情况下,当文字描述具有局限性时,通过图片的展示就得更好地传达信息。视频涉及了五官中的视觉听觉,比抽象的文字更容易接受,传达的内容也更为具体,给学生带来的体验感也是最强的。

  相比而言,留给人的想象空间较小。学生在了解文字、图片、视频等不同媒介的表达特点后,不仅能支持教师在教学时使用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更好的语文教学,而且在自己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能从广度和深度上更好地理解信息或思想,从而提升自己语文学习能力。

  

  信息的获取、辨别、利用能力。信息时代,学生应该具备对各种信息的获取、辨别、使用能力。一方面,学生不可能只坐在教室中学习、只在课堂上学习,学生要能够掌握获取现代社会各种学习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这也能够帮助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整理更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从而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另一方面,当学生在网络上浏览信息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选择和辨别能力,能够分辨信息的真假、信息的来源并且通过批判性地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

  

  这与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不谋而合,学生不能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应当有更多的思考与判断。最后,当学生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创造者和传播者时,他们能够保持一种负责的态度。

  能够认识到自己传递的信息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或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能够做到完整、恰当、准确地表达信息。因此,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辨别、利用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要考虑的方面。

  

  2.优化多媒介语文教学情境创设

  多媒介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语文教学是很有价值的,真实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学习体验,让学生更快地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多媒介教学设施,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媒介教育时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足够的基础支持。

  

  同时教师也要提升自身的媒介使用能力,充分利用好这些媒介设施来为学生创设相对真实的教学情境以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特别是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应该改变教学习惯,多多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

  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媒介已经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还是坚持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小学语文课堂将会呈现出一种枯燥无味的状态,很难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贯彻课程标准中对媒介使用的要求,主动运用多种媒介手段和媒介资源革新教学方法,综合利用视像信息,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毋庸置疑,语文教科书中的选文非常经典,但是如果在课堂上只对传统的、单一的文本进行解读,那么课堂难免显得单调乏味。而融合其他媒介资源,如加入由原著改编的影视文本让学生同时阅读或交叉阅读。

  

  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不同媒介的表达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学过程强调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教师起到及时点拨、引导和评价的作用,这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和组织学生围绕具体的学习任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促进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参与精神,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感觉到自己是自由的、主动的、积极的。

  

  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媒介教育,强调学生的参与互动、自主探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难易程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数字化时代,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媒介教育成为未来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培养小学生现代语文能力的必行之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媒介教育必然会导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的变革。对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评价的改变等问题的讨论必须更加具体明确,避免纸上谈兵。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