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雯推出最新小说集《在北方》,她说“孤独是我创作中的主题”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路艳霞

  张惠雯小说集《在北方》分享会日前在北京举办,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以及作者张惠雯等嘉宾共同出席了活动。

  

  张惠雯,1978年生,祖籍河南。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现居美国波士顿。已出版短篇小说集《两次相遇》《一瞬的光线、色彩和阴影》《在南方》《飞鸟和池鱼》《蓝色时代》,散文集《惘然少年时》。

  《在北方》是张惠雯的最新短篇小说集,包括《雪从南方来》《二人世界》《黑鸟》《玫瑰玫瑰》等九篇,主要书写生活在美国的华人群体,尤其是行至人生中途的女性面临的情感、婚姻、养育等问题。

  从相对富足的日常生活展开,张惠雯以自己对风景、天气、光线等自然元素的敏感营造小说氛围,又用克制而精确的笔法渐次推进人物心理变化,抵达人性深处,为读者呈现了异域他乡安居后,女性所经历的隐疾、孤独,以及保持独立人格和自由的不易。

  

  活动现场,张惠雯表示,虽然她写的是华人移民的生活,但大家面临的基本问题是相似的。比如家庭关系中的困难、婚姻关系中的挣扎、如何保持自由和独立等等。“人在哪里都可能感觉孤独,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人类相通的,孤独是我创作中的主题。”

  张惠雯的另一个创作关键词是女性主义。“我一直关注女性面临的问题,不管在中国、美国、欧洲,女性面临的问题很多都是类似的,比如如何从家庭关系和母子关系中保持自己的完整性、解放自己,这是不分地域性的问题。”

  “陶渊明的诗曾写‘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我认为《在南方》《飞鸟和池鱼》《在北方》反映的人生遭遇、人生情绪其实是一样的,就是‘飞鸟恋旧林,池鱼思故乡’。”韩敬群指出,“最早的时候,很多海外华文作家凭借比较浅表的题材新鲜感吸引读者,而张惠雯的《在南方》已经涉及比较深入的美国社会问题。随着聚焦地区的转移,《在北方》的笔触显得更为严峻、尖锐,或者说是忧伤,这种变化或许与她进一步深入思考女性命运有关。”

  大连理工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戴瑶琴长期关注海外华文文学,她认为张惠雯的写作契合世界华文文学整体的发展脉络,2000年至2010年的创作重心是中国故事,2010年后回归他国故事,在紧跟创作热点的同时建立了个人作品的辨识度,“惠雯的小说有很明显的个人风格,她的作品特别注重在细微处经营,例如人面临的某种处境、情绪,或是在特定成长阶段中的心理变化”。《当代》杂志社主编徐亮晨认为,较于直接书写现实经验的作家,张惠雯的小说语调、叙事风格等方面非常沉稳、有个性。徐晨亮还提出,张惠雯无论是写移民生活或是返乡主题,都书写了特别重要的主题——人在生命中和美、爱相遇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