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象观察76期 | 油电平权运动,是不是伪命题?

  最近,油电平权运动,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且听汽象自媒体联合会的大咖们,对此作何分析。

  

  

  “W动力”颜延(本期主理人):

  油电平权是好听的幌子

  油电平权含义广泛,有多种含义。

  从政策上说,要做到油电平权最直接的就是取消“最丑”绿牌,取消补贴。其实这种声音很多,目前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已超燃油车,长期看取消绿牌是可能的。可发展的天平已经倾斜,即便未来绿牌没了特权,意义能有多大?

  而很多车企都在谈油电平权,他们完全站的是不同的立场。比如传统车企喊出油电平权,他们强调的是车内的软硬件全面提升,比如搭载超大双连屏、通骁龙8155芯片、女王(参数丨图片)座驾等,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再多卖几年燃油车。而新能源车企喊出油电平权,强调的是纯电车定价和油车平等,他们想表达随着新能源发展,新能源产品的溢价将消除,目的也是给自己拉客。

  表面看强调的是平等,其实都是在为自己赚吆喝。所以本来就是两个时代,就不要硬扯在一起吧,传统车企你纯电计划该快点快点,新能源车企该降价降价,大家别拿油电平权当幌子。

  “车透社”罗裕(汽象自媒体联合会2023轮值主席):

  大势所趋,但尚有和谐共存期

  汽车产业正进行着一场空前的变革,从进展上看,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的燃油车是大势所趋。

  但需要明确的是,在渐进式的变革过程中,不应该一刀切。尤其是出现一系列的新技术,应不仅仅局限于新能源车型。

  尤其是现阶段,“油电同享”的战略,同样符合现实,也更适合消费者来自主选择。

  毕竟到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就在30%左右,与油车还是“三七分”。

  “油电切换”的较量,实际上是“新旧之争”。

  新势力高举大旗,把智能化与电动化相结合,然而智能化并非电动车的专属领域。

  燃油车也可以OTA,燃油车也是在新的电气化平台上实现高智能化,智能程度甚至可以不逊色于其他电动车。

  所以,油车和电车,不是简单的0与1。例如上汽通用提出的“新汽车”概念,强调“新鲜感”与“智能化”,也为油车翻开崭新的一页。

  说到底,评判油电平权,还是取决于技术的深厚积累。

  造车初心很重要,那就是要让消费者能够享受到“科技平权”。

  从这方面讲,油车和电车,还可以好好和谐共存一段时间呢!

  

  “钟叔驾道”徐钟:

  现阶段,“油电”没有绝对的平权

  按照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轨迹,更多的是遵循着政策导向-市场导向的发展规律。

  像之前为了大力推广小排量车型、进一步降低空气污染,推出的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减按7.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政策,一定程度上就是对1.6升以上车型的不公平。但要想改变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发展趋势,必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公平。

  同理,新能源汽车市场也避免不了。要想消费者接纳新鲜事物并推进行业发展,前期就要给予更多的倾斜,比如路权、税权和产业层面的优先权,这样才能让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市场得以迅速成长和规模化。

  按照如今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这也是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替代作用在不断加强。随着新能源产品层面的优越性不断增强,即使政策导向的存在感越来越弱,相信消费者也会作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目前看来,国家对新能源车行业发展的天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会出现倾斜。当无需任何权利的倾斜,真正实现市场导向之际,“油”和“电”才会出现相对的平权。

  “大侠上车”任辉:

  “平权”,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伪命题

  最近有不少车企喊出“油电平权”的口号,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根本就不可能平权。首先我们从最重要的路权来说,要知道消费者在选购传统燃油车时,不仅无法享受免购置税的政策,还要受到限号限行的管制,反观新能源汽车就既不用交购置税还不被限号,这何来“平权”一说呢?

  更直白地来说,目前新能源汽车是在享受“特权”,不过这种“特权”并非贬义词,毕竟这要站在更高的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比如新能源不仅能助力本土汽车行业完成弯道超车,还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发展方向,并且还能通过新能源汽车达到释放消费潜力的目的,因此奉劝车企在宣传中尽量少使用类似“平权”的口号,这反而还引起部分消费者的反感,毕竟油电从各个层面来看都不可能平权。

  “鬼斗车”王魁军:

  油电平权只是开始 但仅凭一国之力无法实现真正平权

  何谓油电平权?其实就是价格相同。这中间其实有太多的左右因素:1、电池上游基础原料成本;2、电池衰减以及日后的分解再利用成本;3、技术更新及储能方式等研发成本。这些都是最终实现油电平权的重要因素。鬼哥之所以说仅凭我国一国之力还无法实现真正的油电平权的原因就是,鉴于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电力成本控制,可以让我国的电价远远低于燃油成本,参考天然气如CNG和LNG的使用成本是燃油车的三分之一,而用点是燃油车的十分之一,可一旦随着电车增多,用电需求量无限增加,电价上涨3-5倍甚至更多,即使油电平权,在计算综合使用成本以及二手车残值后,还会有这么多人购买么?在这里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这里所谓的平权,鬼哥认为是早晚的事,一旦电池技术有重大突破,电车价格会远远低于燃油车,可使用成本会不会增加呢?此前是燃油车抢油抢天然气,未来抢电又咋办?这些都要考虑清楚。作为宣传方式,油电平权只是目前的一个口号,各大车企还是要提升自身研发能力的同时,做好各种应对措施。

  

  “车哆哩”王智良:

  油电同权只是时间问题

  新能源纯电的热度不断,已经成了上半年的常态,就一个字儿“卷”。导致的结果是大把的热钱投向这片“沃土”。但,新能源企业尤其是新势力又长时间处于亏钱状态,卖得少或多都很难改变这种处境。而新能源的博弈与竞争越来越激烈,赚钱的车企凤毛麟角。尤其是特斯拉屡屡调价之后,市场引发较大波动。如果照此“热”得过头,市场是不会得到良性发展的。

  实际上,按照现在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充电桩、充电设施设备等已经逐步到位,电池价格也因“饱和”导致价格合理调整。从未来看,“油电平价”没有理由不可能。从今往后还会有更多“油电平权”的声音,这不是空穴来风。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长期靠政策支撑,每走一步都离不开政策的“拐杖”,这根本不是大家想要的市场竞争,应该是逐步从政策导向走向市场导向,新能源汽车才有未来。

  另外,混动车早已提到公众层面。今年1月1日以上海为先,之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响应并加入到取消混动挂新绿牌这股“大流”中去。

  再者,从另一个层面来讲,纯电车、混动车与燃油车是竞争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市场本应百花齐放,并行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汽车消费经济的稳定前行,有利于国家能源的多元化利用。

  综上,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有人已经提议取消绿牌,部分省市也将对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按目前的市场发展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燃油车,新能源汽车享有的“特权”也应逐步取消,做到“油电平权”才是汽车市场的良性竞争,当这样的呼声日益高涨,“油电平权”也就只是个时间问题。数年太久,只争朝夕?但愿不是痴人说梦吧。

  “三个司机”刘志向:

  汽车终将实现新能源“霸权”

  在补贴不退的情况下,新能源车与燃油车无法做到平权,而当新能源车没有补贴之后,还能与燃油车竞争,那意味着新能源“霸权”的到来。技术可以改变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从大环境看,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不断地颠覆,所有产业从业者都需要面对这个现实。至少在中国市场,逆整体战略和政策导向的挣扎都是无谓抗争。其根源是我们在技术、标准和话语权方面的独立和突破,遭到各方面利益的阻击,也早在预料之中。整体产业转型,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是站起来还是继续趴着,这次换道超车没有回头路可言。

  从小环境看,利益驱动已经成效显著。营运车辆带来的规模效应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从业者获得了远超燃油车的利润。如果一台出租车报废的年限相同,那么是电车成本高还是燃油车成本高,这根本都不用纠结。而且现在还有补贴,还没有购置税,车价已经跟燃油车拉平……

  可以肯定,中国市场上绿牌车的“特权“未来必然被取消,而那个时候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应该达到50%以上。

  

  “阿贵看车”凌玉贵:

  政策不改,油电永远难同权

  前几年,为了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相关鼓励政策层出不穷,不管是购车补贴也好,免购置税也罢,抑或是免过路费也好,免摇号也罢……总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些政策成为了压倒油车的稻草。特别是去年开始油价的不断攀升,更是大大拉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渗透率一度接近30%,这也让众传统油车大佬坐不住了。

  于是乎,今年初开始,我们看到了众合资品牌纷纷推出了重磅新能源汽车,并喊出了“油电同价”。在“油电同价”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进一步上涨,特别是近日国家相关部门对于新能源汽车相关优惠政策的延长,无疑让油电同权成为了一句空话,一句口号。换句话说,在油电同价且油价居高不下的今天,如果新能源汽车还能享受免购置税、免过路费(部分省市有)、免摇号(部门省市有)等政策优惠,油电不可能同权。那就意味着,“电车”的份额会进一步得到释放!

  所以,阿贵哥认为,如果相关减免优惠政策不改,油电同权永远只是一句空话,一句口号!

  “Nice好车”李云凯(汽象自媒体联合会2023轮值秘书长):

  抛开时代背景谈“油电平权”,未免太聒噪

  回看近些年,新能源车优惠政策源源不断,燃油车价格暴跌、合资企业很受伤、油车拥趸们很憋屈。也许是源于上述某一类利益相关者的发声,也许是源于汽车评论员们的泛泛而谈,遂有了所谓“油电平权”的说法。但实际上,油电平权并非是简单的汽车能源类型的区别,其背后往往影射了时代的发展趋势、技术革新的进展、以及国家工业的发展战略等等更为沉重的山石。

  倘若贸贸然追求平权,技术革新的是否会被拖慢、我国汽车工业还有机会弯道超车、老牌汽车劲旅们会否继续搞技术封锁以“躺平”,都是需要去思量的问题。油电平权是大方向,但在现阶段在我国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平权并非好事。而对于平权的展望,起码得等到未来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的市场占比达到1:1、甚至新能源车占比更高,才是时候真正把油电平权放在台面上严正讨论。

  “中视汽车”张少杰:

  油电平权可促进行业良性竞争,但短期内别指望了!

  今年以来,汽车行业的各种变化引起了大范围的热烈讨论,油电平权的议论更是不绝于耳。的确,如今路上随处可见的“绿牌”,虽然经常被吐槽丑,没有高级感,但已经广泛使用七八年了。特别是在一些限购、限行城市,特权那是相当明显。毫无疑问,这一系列特权是为了刺激消费市场,不断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如今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了30%,足见效果之明显。而且国家对于新能源车也有大量的补贴与支持,毕竟汽车电气化是一个必然趋势。

  我个人觉得,目前不断喊出油电平权的,大多是一些传统大厂,至于原因可想而知。而且目前很有意思的一点,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上升,但背后的汽车制造商大多处于亏损状态,只有少数品牌能够在新能源汽车上盈利;燃料车型销量低迷,但仍保持盈利能力。在主要汽车集团中,新能源车型的研发和各种成本也依赖于燃料车型的利润。

  我很同意众多行业人士的一点看法,就是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油车是一种竞争关系,而不是一种替代关系,这是很客观的。如今的汽车市场有两点情况不容忽视:首先,新能源的渗透率虽然不断增加,但至今也只达到了30%左右,占据着70%市场份额的燃油车仍是主力军,市场更迭并非一日之功。因此,燃油车市场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疲软,相反仍是兵家必争之地。其次,充电问题、续航焦虑仍然是阻碍许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型的因素。持续了很久的价格战也提升了消费者的观望情绪,所以新能源车型的吸引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所以我觉得,目前大家所讨论的油电平权,是有助于行业实现良性竞争的,但是短期内别指望了,“油电同价”倒是可以大力的去搞一搞,毕竟已经有先例了。

  ps:以上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