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助力灌区信息化平台建设

  为了改变**灌区现行管理手段落后的状况,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根据**灌区管理现状和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建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灌区的管理水平和优化水资源调配的能力,所采集到的信息通过4G无线通讯网络实时发送到灌区管理云服务,从而实现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与监测,采集到的数据经过格式转换存储到数据库,作为灌区动态管理系统的数据来源。

  灌区信息化建设示意图

  根据灌区管理现状,结合新技术手段,定制开发灌区信息化监控管理平台,提高**灌区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灌区信息实时监管、数据共享和综合管理,达到灌区管理精确化、实时化和深度管理的目标,为灌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提供支撑,并结合实际,整合新建、已建灌区渠道流量监测站点数据。

  项目包括信息化监测站点建设以及完成相应的网络部署、硬件系统的集成和管理软件系统的开发部署,并完成硬件设备的安装和调试,配备相应的附属设施。系统由灌区信息化监测站点、灌区监控中心建设及灌区信息化监控管理平台三大部分组成。

  测控一体化闸门

  (一)灌区信息化监测站点

  灌区信息采集监测站点作为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新建灌区现地雷达流量视频雨量监测站、新建灌区现地雷达流量视频监测站和改造灌区现地雷达流量视频监测站三个模块。新建灌区现地雷达明渠流量视频雨量监测站主要由雷达水位流量计、雨量计、红外高清摄像球机、智能遥测终端、免维护蓄电池、太阳能板、立杆及户外防水机柜等设备组成;新建灌区现地雷达明渠流量视频监测站主要由雷达水位流量计、红外高清摄像球机、智能遥测终端、免维护蓄电池、太阳能板及支架、立杆及户外防水机柜等设备组成;改造灌区现地雷达明渠流量视频监测站主要新增雷达水位流量计、红外高清摄像球机、免维护蓄电池、太阳能板等设备。功能是采集灌区渠道的流量、视频、雨量等信息,经过加密后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实时信息传送到服务器。

  

  为了及时准确地获取有关流量、水位等信息,需要布局合理、准确可靠的传输手段。目前,信息采集系统采用的数据通信方式可简单地分为有线和无线两大类,其中有线通信主要包括架设光缆、电缆或租用电信电话线等,而无线方式则包括GPRS通信、3G或4G、卫星通信等。根据本项目的实际现场情况和技术要求,经过比较分析,选择中国移动的4G无线通信作为站点传输数据的通信信道。

  本项目信息采集系统所设站点地处渠道取水口及主要分水口,属于交通相对不便、市电供电相对困难的地点,根据本项目的实际现场情况采用蓄电池组供电,太阳能电池浮充的供电方式。

  (二)灌区监控中心建设

  监控中心设于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内。监控中心设备主要有监控主机1合、服务器1台、数字电视1套、路由1合、16口核心交换机、A4打印机1合等设备。

  

  (三)灌区信息化监控管理平台

  1.平台总体架构:

  应用采用B/S架构设计模式,系统主要由灌区总览、监视预警、工程运行管理、供用水管理、量测水管理、后台管理、接口数据交换、农业水价综合、块地配置、水权流转和移动APP等模块组成。

  

  (2)监视预警模块

  监视预警模块以列表和图表的形式显示所有灌区监测站点的相关信息。列表中的每一项对应站点的实时图像以及实时信息。实时信息包括当前时间、站点所示区段、实时流量、流速、水位、图片。软件系统为类表中的每个监控站点提供对应的详情页面,详情页面显示站点水位、流量的过程曲线,历史图像以及渠道信息。

  

  (3)工程运行管理模块

  工程管理实现对**灌区渠道、渠系建筑物以及信息化工程的建档管理、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保障灌区工程的安全运行。将具体的安全管理及工程管理制度落实在信息化平台,通过建立工程档案、关联巡查/运维责任人、巡查检查内容等,将灌区工程及安全管理流程规范化、标准化,使灌区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任务落实到点。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