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坚持做好“融入”文章 着力打造三个宣讲课堂

  

  大众网记者 秦雅琨 通讯员 王芯然 郝志民 德州报道

  基层宣讲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今年以来,禹城市在开展“理论宣讲下基层”活动中按照围绕中心、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总体目标,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构建“市镇村三级宣讲网格”为载体,不断在宣讲队伍、宣讲内容和活动、宣讲形式和方法、宣讲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与创新,努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打造“赶集”互动课堂 让服务群众“零距离”

  走进禹城市辛寨镇辛寨村社区广场,国家安全教育暨首届“公益大集”宣讲活动正如火如荼举行。现场设置防溺水、交通安全、用药安全、未成年人保护暨365暖流中心等16个摊位,通过公益宣传“赶大集”的形式开展宣讲,普及国家安全常识,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维护国家安全,保护自身安全,为国家安全作贡献。”现场参与“公益大集”活动的辛寨镇尹庄村村民郑德新说。

  

  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就进行到哪里。近年来,禹城市“润禹有声”理论宣讲团立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融入农村赶集习俗,以农村党员、村民为主要对象,采取花鼓戏、情景剧、快板、器乐表演、朗诵等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宣讲活动,坚持用群众的话讲理论、用身边的事说政策,让群众听得懂、能体会、可落实,真正达到了传“党音”、送“服务”、接“地气”的目的,传统的农村大集赶出了新内容、新气象,党的“好声音”也飞入辖区千家万户。

  打造“思政”校园课堂 让革命种子“播心田”

  暑假期间,在安仁镇红色教育基地里,宣讲员张雅倩正在为少先队员们宣讲红色故事。她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将红色精神传承并发扬光大,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听了张老师讲的红色故事,我们都被革命烈士们勇于献身、忠于报国的精神所打动,我一定要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树立正确人生导向,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力量。”参加宣讲活动的安仁镇中心小学学生赵倩倩说。

  禹城市“润禹有声”理论宣讲团党员干部积极融入中小学思政课堂,挖掘红色资源,开展思政课集体备课,开发特色思政课程,开设《时政热点》等专题读书班56期,围绕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录制《思政小课堂》20余堂,带领青少年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旧址、纪念馆,用生动的讲解,让青少年了解本地红色资源,了解百年党史中鲜活感人的故事,引导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激扬青春岁月。

  

  打造“村社”特色课堂 让传播政策“进万家”

  近日,为切实发挥县级党校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禹城市委党校宣讲团深入各镇街社区和田间地头,主动融入“百姓圈子”,将党的精神送到老百姓身边。“老乡们好啊,今年的西红柿又是大丰收。咱们这好日子都亏了党的乡村振兴好政策。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就是不光让咱的西红柿坐在棚里等,还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插上电商的金翅膀……”中共禹城市委宣讲团成员、市委党校教师郭秀梅表示,把党的精神“原汁原味”传递到基层群众心中,让老百姓听得懂,照着做,是禹城市在广大农村理论宣讲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宣讲地点亲民化、宣讲内容惠民化、宣讲成员群众化等方式,解决了宣讲地点、时间的限制,进一步加快了宣讲助力乡村振兴的脚步与速度。

  

  禹城市“润禹有声”理论宣讲团始终坚守为党育才初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扩大理论宣讲覆盖面,开创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新局面。在乡村,组织宣讲员前往“田间地头”“种养一线”,开展微宣讲活动;利用村村响,开设“空中微课堂”,让农民群众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到理论宣讲。在社区,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社区活动中心等,定期组织“茶话会”“交流会”,把理论与拉家常紧密融合,用鲜活的事例来感染群众,以提炼回味的形式坚定政治立场,把单一式“说教”变为有趣的“唠嗑”,让宣讲变成互动交流、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