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百年 起航东大 东北大学百年百事系列报道

  

  东北工学院在1958年研制出数字计算机样机。

  百年岁月沧海桑田,百年学府风华正茂。值此东北大学建校百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沈阳日报联手东北大学共同推出“奋进百年起航东大——东北大学百年百事系列报道”,通过对东北大学百年大事的真情回顾,全景式展现东北大学百年发展历程、百年奋斗故事。

  百年百事 25 研制中国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

  1956年,东北工学院电力系研制出国内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课题组负责人是我国最早倡导和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的学者李华天。后来,苏联著名计算机专家卡冈在参观过我国几所大学的模拟计算机后,认为东北工学院的模拟电子计算机是他看到的中国最好的模拟机。在国内首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的基础上,李华天课题组又开始研制更先进、更复杂的数字计算机。1958年9月,课题组研制出数字计算机样机。

  百年百事 26 “谢绪恺判据”问世

  1957年,东北工学院教师谢绪恺在第一届全国力学学术会议上,宣读了《研究线性系统稳定性的新方法》论文,提出了多项式稳定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这一成果后来被复旦大学编入《一般力学》教材中,并命名为“谢绪恺判据”。这是国际自动化学界首次出现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判据。谢绪恺还撰写了现代控制理论方面的第一本中文教材《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百年百事 27 主编中国第一部炼铁专业课教材

  东北工学院首任院长靳树梁教授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他主持修订教育计划,增加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靳树梁提倡厂校合作,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他坚守教学第一线,亲自讲授炼铁专业的“高炉操作”课。经过丰富教学经验的积累,他主编了国内第一部结合我国实际的炼铁专业课教材《现代炼铁学》。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贾咏 岳雨

  通讯员 王钰慧 张广宏

  (校史资料和图片由东北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