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建成我国最完备新诗文献数据库

      武汉晚报讯(记者周劼 通讯员  毛军刚)538位诗人,1407本诗集,123本译作,72种诗论,261种文艺期刊,84个社团流派……9月15日,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泽龙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结题鉴定会在该校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二楼会议室举行,与会专家现场验收了我国目前搜集、整理、建设最完备的现代文学(1917—1949)新诗(白话诗)文献集成和数据库,7680多万字的总体量包括了4500万字左右的原典和2100万字左右的传播、研究资料,基本囊括了从发轫到成熟现代文学新诗三十多年发展的全貌。

      点击名为“乐园鸟·新诗云”的网站,这项持续7年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一览无余。现代文学新诗相关文献按照诗人、诗集、译作、诗论、团体流派、文艺期刊等不同板块、不同门类分别排列,每个条目配上作品原始版本和作者照片等图片以及简要的提要文字。

      据该项目首席专家王泽龙教授介绍,新诗传播开通了中国诗歌的现代转型,成为建构中国现代诗学品格、形成现代诗歌丰富形态的重要动因与思想资源,文献集成和数据库将为学界深入考察研究中国现代诗歌提供文献资料与学术资源。

      据悉,该文献集成和数据库中收集了大量的民国版诗集,很多都是各大图书馆里的孤本,通过翻拍复印而得到。王泽龙表示,其中的绝大部分诗人和诗集都是一般文学史里没有介绍的,甚至很多“名不见经传者”连专家学者都未了解和研究。文献集成和数据库将这些人和诗拂去历史的尘埃,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他举例说,抗战时期是我国新诗创作的一个繁荣期,家仇国恨、爱恨情仇刺激着诗人们的创作热情,但一般的文学史只会简单地提及田间、艾青等诗人诗作,而这次的文献集成中就收录了198种抗战诗集,可以更好地反映当时中国新诗的现实关怀,补全新诗的历史拼图。

      从文献集成和数据库相关传播、研究资料的量化比较中,王泽龙也列举了新诗史上的一些有趣现象,比如他心目中现代文学的十大诗人分别为:胡适、郭沫若、徐志摩、闻一多、卞之琳、冯至、穆旦、戴望舒、朱英诞、艾青,而艾青以其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成为最受各种诗歌选集“青睐”的诗人,出现次数最频繁,而且被选诗歌也最多,可谓“诗人中的诗人”。

      王泽龙介绍,数据库“乐园鸟·新诗云”作为新诗研究、分享平台,相关信息已向社会公开,大家可以自由浏览、检索,但限于版权等原因,目前还不能完全下载。

      关于中国新诗的价值,与会的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名誉院长谢冕表示,中国新诗诞生于一个伟大的时代。它一方面继承了中国诗歌的千年传统,另一方面又向世界诗歌寻求新的启发。新诗的“变”是恒常的状态,但它的传统自古至今没有断流。接纳和表现现代世界的信息、与世界沟通现代人的情感是新诗的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