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助廉 清风临泉】优秀家风故事展播(一)

  编者按:

  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瑞。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倡树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理念,临泉县妇联联合县纪委在全县开展了廉洁家风故事征文活动,旨在以榜样力量持续凝聚清廉家庭创建合力,以纯正家风涵养清廉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 即日起,县妇联将开设【家风助廉 清风临泉】专栏,对评选出的10篇优秀家风故事进行展播,供全县党员干部交流学习,品读身边的家风故事,共同涵养清廉好家风。

  一路风雨一路彩虹

  临泉县庙岔镇 冷运富

  特殊婚礼传佳话,不要彩礼组成家。

  我叫冷运富,1995年2月到庙岔镇上班,当时工资230元且半年才发一次,虽然生活很苦,但是能够在庙岔镇上班,干什么都新鲜,干什么都有劲,什么都想学,在干的过程中,接触了同事、接触了群众,学到许多东西,有了工作,我已经心满意足了。因为我知道累的感觉,我知道苦的味道,我到过河南密县、平顶山煤矿挖过煤,到合肥、上海、南京等地做过防水,在阜阳进过钢厂、窑厂,在恶劣的环境中,体力透支过,饥饿过,也感到生活无望过。所以我在镇工作没有感到困难和烦恼,连年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在2001年机构改革中荣获总分第一名。1996年初,在镇妇联主任刘敏牵线搭桥下,我与妻子刘凤雷从相识到相爱,我们有共同语言,有共同经历,她不要一分钱彩礼,与我走进婚姻的殿堂。1997年元旦,整个庙岔镇政府大院,热闹非凡,原企业办主任王超、会计熊志远等作为男方亲人到女方家接新娘——刘凤雷,卫民副书记开着车拉嫁妆,镇妇联、团委主持婚礼,王春玉等干部帮助接嫁妆,在党委政府精心安排下,使我这个孤儿有了家。

  一把剪刀闯天涯,心灵手巧人人夸。

  当你踏入庙岔这片热土,就能融入这里的风土人情,你会感知到庙岔人聪颖、博学、勤俭、诚信、仁爱,有经商头脑,庙岔人与社会、与世界接轨非常快,有快的生活节奏、快的思维方式、快的经营头脑、快的承受压力。你会爱上庙岔的土地,爱上这里的人民,结交这里群众,佩服这里的女人。

  “我敢在别人头上做生意,又自由,又快乐,全国各地到处跑,干一半歇一半,一月可挣几千块。”我妻子刘凤雷自豪地说。

  是的,像刘凤雷这样一批心灵手巧、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剪子军”,庙岔镇原来有1000多人,她们用一把剪刀,一双巧手,走南闯北,使庙岔镇皮毛市场交易额达亿元人民币,山东、河南等地的客商不断涌现庙岔,非洲、美洲的商客眷恋庙岔,中原优质毛发,享誉全国,成为全国各地的毛发原材料的集散地。

  虽然“剪子军”收入可观,但是他们的疾苦很少人能够承受,早迎星星晚戴月,夏迎雨水冬顶雪,早喝一碗稀饭,晚吃一碗面,中午不见一点饭。东街吆喝西街串,走街穿巷,上山入川,磨破鞋子,蹭烂裤子,手足流血了,一切都是家常便饭;嗓子哑了,狗咬了,人坑了,可谓司空见惯;练成了金嗓子,百米以内就听到吆喝声;炼成了慧眼,什么假发呀,档位呀,尺寸呀,是否焗油呀,是否顺发呀等等,一眼看到位;炼成一双巧手,用手一摸、一托辫子,剪下头发一钱不差,跟别人留的头型有模有样,像从理发店剪得一样;她们会聊天,把话说到心坎上,大姑娘小媳妇乐意把头发卖给她们;车技炼得好,乡间小道行走游刃有余,树林、山区、丘陵地带畅通无阻,不怕坎坎坷坷到处去,不怕坑坑洼洼跑天下;心气平和,童叟无欺,互帮互助,乐于助人的事例,随处就能听到。如果卖辫子是残疾人,刘凤雷一定多给钱,如果为了上学、看病等卖头发,就无偿捐钱,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安慰又安慰。

  退休干部魏明坤逢人就夸:“风雷这闺女能干,这大院无人能比。”

  勤俭持家做表率,教育子女不松懈。

  “小孩在三观正的情况下,要多读书,我由于读书少,外出烦恼多,不认识字成了瞪眼瞎,历史典故不懂成了哑巴,所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也得让孩子去读书”刘凤雷如是说。

  为了两个子女上学,我妻子刘凤雷操碎了心,自己的衣服改了又改,缝了又缝,从不舍得买一件像样的衣服,一双袜子能穿八年,从不狂花一分钱,为了小孩上学,从不吝惜,大把大把资金投入。随着孩子的成长,逆反心理越来越明显,你说东他往西,你让他打狗他撵鸡,嘴上说好好,行动轻飘飘。一旦课程跟不上,失去了学习动力,就有打退堂鼓想法,每每这个时候,刘凤雷就给孩子讲“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

  最苦就是高三陪读,不管刮风下雨,用摩托车给孩子送饭、接送子女学习和休息。刘凤雷雨天抽出时间,缝缝补补,做鞋绣花,晴天有空操起剪刀收头发,持之以恒,实现一个又一个小目标。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克服了偷懒的心态,从督促到自觉,努力学习,最终都达到他们的目标,2022年女儿考上研究生,儿子考上本科,双喜临门。

  为人处世善为先,他人困难帮在前。

  刘凤雷爱讲盲人打着灯笼的故事:某天,世人看到一个盲人天黑打着灯笼,不解问道。盲人说:“我听说天黑以后,他人都跟我一样什么都看不见,所以我才点上灯为他们照亮道路。”世人说:“原来你是为了众人才点灯,很有善心。”盲人说:“其实我也是为自己点的灯,因为点了灯,在黑夜里别人才看见我,不会撞到我。”为别人就是为自己。善是一种品质,是最宝贵的财富。

  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我们结婚的前几年,每天都烧好一瓶茶,放在窗台上,方便同事和群众能喝上一口热水。2006年10月,后张村两个留守女孩,被其大伯丢弃在办公区,当时被刘凤雷遇到,把女孩搂在怀里,擦去脸上的泪水,给她们做饭,洗衣,同时给她们每人买一身衣服,安顿两个孩子住在家里,直到两天后,她们才被接走。2007年12月份,刘凤雷发现一个学习蛮好的学生,由于离家比较远,被子很薄,主动让她跟自己的女儿住在一起,两年来,对待这个女孩如同闺女一般。2017年为家乡捐款3000元,修村中道路。2018年一孕妇由于骑车不小心摔倒,急需用钱动手术,刘凤雷把做生意的5000块钱,立刻借给他。这样事情数不胜举。

  刘凤雷常说:“我们都是穷人出身,都知道穷人办事难、求人难,千万不能难为他们,能帮则帮;我们都打过工,知道在外挣钱不易,千万不能欺负外乡人,能帮一把是一把;我们也算生意人,给小生意人千万别计较,能多买点就多买点。”

  我与刘凤雷携手走过26个春秋,点点滴滴给子女树立榜样,时时刻刻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遇事不迷路,心中有坦途,做事有善念、有恒心、有韧劲、有担当、有目标,不畏前面有风雨,因为后面有彩虹。

  原标题:《【家风助廉 清风临泉】优秀家风故事展播(一)》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