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长89公里!淮北打造“皖北川藏线”

  大皖新闻讯 "皖南川藏线"大名鼎鼎。皖北也有条"川藏线",已经成为外地游客畅游淮北的网红打卡点。9月13日,参加“聚力交通强省 勇当开路先锋”安徽省第七届公路摄影大赛皖北采访摄影活动的摄影师和新闻记者来到淮北感受"皖北川藏线"魅力。

  夕阳下的"皖北川藏线。范柏文 摄

  新打造的旅游风景廊道

  “ 皖北川藏线”是淮北市新打造的旅游风景廊道,又被当地人称为“淮北川藏线”或“小川藏线”。据介绍,它是由山地森林防火通道改建而成。

  记者是从淮北市烈山区黄营村进入该风景廊道的,车辆行驶十多公里,就看见几位骑行爱好者。路面是双向两车道。行至南观景平台时,看到停车场停有不少私家车,还有搭好露营的帐篷。也有不少的游客在此等待观赏炫丽的晚霞,并用手机拍照打卡。

  据当地相关部门介绍,"皖北川藏线"南起淮北市烈山区黄营村,北至杜集区梧桐村,全长89公里。沿途旅游资源富集、文化内涵丰富,配套建设有观景平台、观景亭、生态停车场、旅游驿站等旅游服务设施,把淮北烈山东部的南庄野杏林、榴园4A景区的石榴博物馆、明清石榴园、龙脊山自然风景区等景观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蜿蜒盘旋的最美风景线,目前已成为外地游客畅游淮北的网红打卡点。

  "皖北川藏线"上的石榴博物馆。刘玉才 摄

  “皖北川藏线”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建设运营方案,杜集段主要包括道路修建、沿线旅游驿站建设,丰富旅游业态。烈山段围绕东部山区沿线建设商业景观节点、住宿,整体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为了推动“皖北川藏线”项目发展,烈山区“石榴红了”美食街区、无动力乐园、自驾营地、沙滩摩托等项目近期陆续投入运营;宋疃镇黄营村黄营灵枣远近闻名,皮薄光亮、清脆爽口、核小味甜。新的道路建成后,不仅能破解黄营灵枣种植基地的发展瓶颈,还将极大方便游客观光进山采摘,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目前,“皖北川藏线”项目仍在实施中。

  沿途中,看到很多摊位卖石榴酒。据石榴博物馆附近一摊主大姐介绍,她家承包了40多亩山地种石榴,石榴都用来榨汁酿石榴酒。石榴酒度数不高,普通一瓶酒20元,很受女性欢迎。来游玩的游客很多,她家的酒不愁卖。她还介绍,这里的石榴酒大多是自家酿造。

  “四好农村路”连接美好生活

  金秋时节,一间间青瓦白墙的农家院舍在红花绿树的环绕中依次排开,一条条通村道路穿梭其间。这是驾车行驶在淮北大地上最真切的感受。

  "皖北川藏线"是条美丽的风景廊道。袁家权 摄

  据介绍,截至2022年底,淮北农村公路总里程4820.22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5%,农村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175.8公里,人口辐射密度24.16公里/万人。

  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助推破解了农村发展的瓶颈,催生了乡村转型发展的蝶变,架起了畅通外界的桥梁,成为通向百姓家门口的幸福路、共富路。

  这两年,淮北市始终关注公共交通的高效利用,因地制宜构建层次清晰、功能完备的农村公路网络,推进“农村公路+公交、产业和旅游”融合发展。

  “农村公路+公交”。淮北市提升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服务水平,陆续开通7条公交线路,城乡公交线路增至13条,开通免费旅游公交线路4条。 村民“抬脚踏上水泥路,出门坐上公交车”的愿望基本实现。

  “农村公路+产业”。淮北市积极推进“交邮融合”发展,全市建成镇级交通综合服务站16个,村级交通综合服务站91个,日投递里程超2800公里,实现了“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农村公路+乡村旅游”。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一条条整洁美观的农村公路把该市一些分散孤立的景点串联了起来,带动了近年来乡村旅游的火热升温。"皖北川藏线"等多个景点成为网红打卡点,“四好农村路”沿线移步换景,乡村旅游遍地开花。

  大皖新闻记者 许大鹏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