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扫码阅读手机版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记者从天津市教委了解到,自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本市围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化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重师德、铸师魂,强化教师职业素养

  本市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党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对教师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先后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举措》等系列文件,划定师德底线红线,强化师德监督、考评、表彰与惩戒力度,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育人工作的首要位置。

  近年来,本市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模范教师、教书育人楷模等先进个人和多个先进集体,河北区光明小学张媛等29名教师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滨海新区大港第四中学等14所学校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等5人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天津工业大学纤维新材料创新教师团队等12个团队被认定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2年,天津市职业大学教师李建国当选“全国最美教师”。本市大力弘扬尊师重教传统,为教师营造教师安心、热心、舒心、静心从教的良好环境。

  强师能、提素质,强化教师专业素养

  本市积极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围绕基础教育师资培训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施完成“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科领航教师培养工程”、“乡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项目”、“乡村幼儿师资培训工程”、“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能力提升计划”等多项师资培训项目,实现了两个“全覆盖”,即:各学段、各学科领军人才和骨干教师培训全覆盖;乡村教师培训全覆盖。

  此外,本市培育构建基础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实施中小学津门三杰(杰出校长、班主任、教师)培养支持计划,已遴选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三个批次,目前累计已有29人入选杰出津门校长,60人入选杰出津门班主任,90人入选杰出津门教师。

  截至目前,本市市级学科骨干教师规模达到1235名,区级学科骨干教师规模达到19196名、校级学科骨干教师规模达到23021名,学科骨干教师资源坚持向农村、边远和薄弱学校倾斜,向薄弱学段、学科倾斜,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梯队逐步建立完善,在基础教育领域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本市聚焦人才引育工作,多措并举增强高校对人才的吸引力,着力打造教育“人才高地”,引来更多“金凤凰”。截至目前,我市高校在聘国家级人才达到1069人。

  重激励、促发展,强化教师队伍管理

  本市深化教师职称分类评价改革。健全和完善高校、中职、中小学教师职称分类评价体系。“破五唯”与“立新标”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分层评价标准。做好教师待遇保障工作。健全完善义务教育教师待遇保障长效机制和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随当地公务员待遇调整联动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落实乡村教师增加绩效工资政策,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落实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进一步激发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给予高校更多收入分配自主权。

  推进实施“区管校聘”管理改革,按3%-5%的比例适当增加农村、偏远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高、中级教师岗位数量。本市持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近年来,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累计交流教师25577人次,其中:骨干教师13211人次;交流校长1953人次。通过教师区域流动、城乡流动,进一步实现优质师资资源均衡配置。

  今后,本市教育系统将坚定信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久久为功,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深化教师队伍管理改革,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市,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支撑,为建设美丽天津贡献教育的智慧和力量。(津云新闻记者 赵颖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