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经营安全测评8月榜:华润反超中海拔头筹,美的升势明显,旭辉降5位

  价值公司100系列价值榜单,是从媒体视角出发,联合专业研究机构,发布融合价值判断和数据判断的综合榜单,致力于挖掘中国好公司、发现企业独特价值。

  “中国上市房地产企业经营安全测评星级榜”为价值公司100系列价值榜单下的分行业子榜单,

  由、搜狐地产及焦点财经联合发起,通过对主要上市房企的长期财务性指标(如资产情况、销售额等)、短期经营性指标(如土地投资额、融资额等)、近期股债表现等阶段性指标,结合全方位、多维度的综合评判,遴选出60家代表房企纳入研究范畴。

  并由此形成企业研究体系,对上市房企经营安全进行测评。

  根据测评体系,测评结果如下所示:

  

  对8月房企经营安全测评模型进行了大量底层数据更新,主要包括企业陆续公布的2023年中报财务数据。

  此外,为观测房企销售进度及对市场的判断情况,本模型将房企年度销售目标完成情况添加为测评指标之一。最新模型的结果显示,5星房企阵营稳定,但由于2023中期报告的数据影响,房企具体排位有所微调。

  此外,中部房企相对扩容,三星房企阵容增加两家新公司。

  2023年以来,市场对房地产存在一定修复预期。而房地产总体表现先扬后抑,一季度由于此前的需求积压,各城市点状复苏,造就了热点城市“小阳春”行情。

  8月一线城市政策刺激程度到达相对顶峰,同时结合融资端的政策支持扩容,鼓励市场冲击“金九银十”的势头明显。

  政策方面,一线城市全部落实“认房不认贷”

  8月多地多部门密集发文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其中最受瞩目的则是“认房不认贷”政策终于在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四个一线城市先后落地。该政策在一线城市落地极具“风向标”性质。

  “认房不认贷”让过去因为首付限制或政策不明朗而观望的购房者更有入市积极性,房价逐步企稳,有助于房地产市场减轻下行压力。

  销售方面,房企8月销售依旧保持在低位

  据克而瑞数据显示,2023年8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3430.1亿元,单月业绩规模延续下半年以来的低位,保持同环比双降,其中,环比降低1.3%、同比降低33.9%,同比降幅较上月进一步扩大。

  累计业绩来看,1-8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37524.7亿元,同比降低8.5%。

  融资方面,收并购市场热度回升明显

  房地产收并购市场8月热度回升明显,资产处置仍是房企资金回笼的可行方式之一。

  据统计,2023年8月重点房企共涉及26笔并购交易,其中披露交易金额的有22笔,总交易对价达367.3亿元,同比大幅增加116.2%、环比增长200.8%,交易规模升至半年以来的小高峰。此外,“第二支箭”政策再度扩容,金辉、龙湖及美的等民营企业压力缓解。

  投资方面,房企集中抢夺一二线优质“地盘”

  2023年以来,土地市场降温明显,一方面土地供应方以去库存为主,另一方面,房企回款不畅,资金压力较大,且同现有去库存压力,因此拿地更加谨慎,行业周转速度明显减缓。

  基于此,房企为了抢占去化情况良好的市场,投资集中度越发高企。一二线为企业争夺的聚焦点、多数三四线无人问津,而且一二线城市本身核心地块与非核心区地块也已拉开差距。

  1、持续稳健房企:

  随着宏观经济复杂化,市场红利逐渐消退,行业走到了艰难的转折点。此时,有国企央企背景的房地产公司由于资金无忧,经营稳健等原因,可以在市场中逆流而上,因此在本次测评中大多获得五星级或四星级的评价。

  其中,华润置地凭借持续稳定的经营表现,以及中报展现的良好财务数据,反超中国海外发展,荣登本期测评的榜首。

  华润置地:上年年营业额达729.7亿元,债务融资成本3.56%创十年新低

  华润置地2023年中报披露:期内营业额729.7亿元,虽然同比增速仅0.1%,但在房企业绩普遍下滑的当下实属不易。

  

  此外,华润置地毛利率仍处在行业较高水平,2023年上半年整体毛利率为25.7%。其中,开发销售型业务毛利率为17.0%;经营性不动产业务毛利率为71.3%。

  而在融资和投资端,截至2023年6月末,华润置地加权平均债务融资成本较2022年底下降19个基点至3.56%,创近十年新低。此外,华润置地逆势拿地,上半年新获取项目35个,一二线城市投资占比93%,补充货值人民币2270亿元。

  在财务管理方面,华润置地资产负债表稳健,总有息负债率及净有息负债率分别降至39.5%和28.5%的行业低位,三道红线保持绿档。

  基于以上短期与长期表现,华润置地升至榜首,总评为五星级。

  2、明显改善房企:

  截至目前,房地产行业呈现先扬后抑的态势,短期楼市复苏仍存波折。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依旧有部分房企复苏迹象强于大市。在本期测评中,美的置业排名上升较快,共上升7位,为所有房企中涨幅最明显的房企。

  美的置业:8月发行两笔中票融资9.2亿元,重启拿地新增47万平米土储

  从短期表现来看,美的置业1-8月份,合同销售金额491.1亿元,较上年同期535.1亿元下降8.22%;已售建筑面积约393.4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421万平方米减少6.56%。

  融资端,美的置业8月发行两笔中票合计9.2亿元,其中,5亿元第二期中期票据为纯信用方式;4.2亿元第三期中期票据,不仅有绿色标签且再次获得银行全额创设CRMW(信用风险缓释凭证)覆盖。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信用发行及创设CRMW对民营房企资信要求极高。美的置业成功发行中票,对民营企业释放了正向的积极信号。

  从长期表现来看,2023年上半年,美的置业实现收入363.35亿元,同比上升14.8%;毛利为47.92亿元,同比下降15.5%。

  土地投资方面,美的置业上半年重启拿地,在佛山、长沙等城市均有斩获,新增土地储备约47万平方米。2023年到期公开债务共6笔,合计人民币51.44亿元,截至中报公告日期,已清偿人民币43.04亿元,债务压力相对较小。

  基于以上短期与长期表现,美的置业在总榜中上升7位,总评为四星级,位列榜单第17位。

  3、表现下滑房企:

  在行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漫长的下行周期后,部分房企由于亏损难逆、化债缓慢,导致股价崩盘、年报难产,最终在市场中停牌甚至退市。在本期测评中,旭辉控股表现不佳,排名下降5位。

  旭辉控股:上半年转盈为亏达68.8亿元,债务压力高企全力变现

  从短期表现来看,8月末,旭辉控股(集团)发布内幕消息,包括盈利警告,延迟刊发2023年中期业绩和继续暂停买卖。

  而随后发布的截至2023年6月末的财务资料概要显示,旭辉1-6月营业总收入275.78亿元,净亏损为68.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64.32亿元。

  数据显示,2023年1—7月,旭辉实现累计合同销售466.4亿元,较上年的792.4亿元,下滑41.14%。

  从2022年年末开始,旭辉在债务端面临一定压力。截至2023年6月末,旭辉集团短期借款为1.7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236.89亿元,短期债务达238.67亿。

  自2022年11月以来,旭辉已经先后变卖了长租公寓项目以及酒店项目,也将其总部大楼、甚至旭辉永升服务股权摆上了交易台。

  基于以上短期与长期表现,旭辉控股在总榜中下降5位,依旧保持3星级评级。

  4、新晋入榜房企:

  由于暴雷、财报难产等原因,多家房企宣布停牌,且复牌动作仍不明确。因此为保证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榜单的权威性,对榜单个别房企进行了替换,以求更加合理的反映市场变化情况。本次榜单中,新加入:()和()。

  大名城:上半年净利增923.27%,拟定增融资25.5亿元

  据大名城2023年半年度报告披露,公司录得营收52.24亿元,同比增长154.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4亿元,同比增长923.27%;扣非归母净利润2.91亿元,同比增长1257.25%。

  大名城表示,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报告期公司2020年新增投资的“上海映园项目、上海映云间项目”于本年陆续竣工交付,带来本报告期的营业收入及营业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同时公司坚持压缩负债去杠杆的经营方向,持续降本增效、精细化运营。

  从财务情况上看,大名城总体债务水平可控,公司扣除预收账款资产负债率31.67%,净负债率13.55%,现金短债比1.27,三道红线继续维持“绿档”。

  此外,在融资端,大名城是为数不多获批定增的民企之一,近日大名城发布定增注册稿,拟募资不超25.5亿元。

  华远地产:营收增长但净亏损5亿元,上半年“以价换量”销售额微降

  据华远地产2023年半年度报告披露,上半年营收45.99亿元,同比增长16.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2亿元,去年同期为-2.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12亿元,去年同期为-2.26亿元。

  华远地产开发项目分布于北京、涿州、任丘、石家庄、西安、银川、重庆、长沙、天津、广州、佛山等城市。

  2023年上半年,华远地产操盘及并表项目实现开复工面积约316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约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约40万平方米;完成销售签约额36.48亿元,同比减少0.8%;完成销售签约面积30.51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5.1%。

  本轮房地产调控始于2020年,以金融管控为主线并且政策频出,影响深远。

  从“三道红线”、“住房贷款集中度管理”到“两集中供地”,再到“二手房指导均价”,地产调控政策频出。

  调控政策的不断深化,使得房地产行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原有的“高杠杆、高周转、高负债”的经营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找到发展新模式、实现持续稳健发展成为房企的首要义务。

  在行业转型过程中,房企普遍面临着组织变更、市场策略调整等诸多问题。部分房企未能及时调整市场策略,最终在发展过程中爆发了“流动性”问题,甚至出现债务违约和破产重组的情况。

  由此,“稳定”成为2023年房地产行业的首要目标。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其对房地产行业的定位是以“防风险”为前提、以“稳定”为目标,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脉相承。

  因此,持续关注房地产企业安全经营状态,防范房地产行业发生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次安全测评的意义在于:规范房地产企业经营行为,引导房地产企业健康成长,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