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7月16日至31日在福州市隆重举办

“继往开来,福州文化遗产保护新征程”新闻发布会在福州举行。(张艺涵 摄)

中国日报福州7月6日电 近日,“继往开来,福州文化遗产保护新征程”新闻发布会在福州举行。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翁国平,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福州市文物局局长吴聿建,福州市历史名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林少鹏,福州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池小霞出席发布会,并介绍近年来福州市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成效和工作情况。

据悉,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7月16日至31日在福州市隆重举办,目前各项筹备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作为世界遗产大会的举办地,近年来福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福州历史悠久,7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为福州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1986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475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现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84项,其中国家级16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6个,中国传统村落47个。

重点文物保护修缮成效显著。2018年至今,福州市共有98处文物新公布为全国、省级、市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十三五”期间,严格按照文物修缮原则,全市共完成福建船政建筑、华林寺大殿、宏琳厝等全国、省级重点文物修缮工程226处,绝大部分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都得到保护修缮和利用。华林寺大殿、林文忠公祠、林则徐出生地等进行全面修缮,并布展对外开放,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城乡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夯实有力。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城乡建设中文物保护修缮、管理利用机制。建立全市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完成40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文物本体、保护范围等保护线划定,并纳入国土空间信息系统。2017年至今,市文物部门对2700多个建设项目提出文物保护审查意见,并协调相关部门落实文物保护各项措施;配合福州地铁、闽侯二桥等60多个重大基建项目开展文物调查和考古勘探、发掘工作,有效实现城乡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协调发展。

古厝保护及品牌建设风头正劲。成功举办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发布《福州宣言》,凝聚古厝保护、利用和传承共识。率先在全国首创古厝长制,积极探索文物守护志愿者、文物点认养等长效工作机制,打造福州古厝保护“样本”。开展新一轮古厝保护提升工作,形成“六个一批”91项335个项目,资金176亿元。合理利用文保单位、历史建筑和名人故居等,修缮设立博物馆、非遗馆、美术馆等场所,开展非遗进古厝等系列文化活动。集中开放南公园等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及51条传统老街巷;提升300个文化遗产参观点,打响城市中轴线古厝旅游金字招牌。

据了解,近年来福州市政府坚持依法依规保护,加大非遗保护力度。坚持活态传承,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团队整合三坊七巷、海丝、船政等具有福州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分别采取保护型、文博馆所型、旅游景观型、文化商业改造型等不同模式进行保护开发利用。坚持文旅融合,持续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海丝文博月、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我为福州文物代言”等活动,全面提升全市人民对海丝遗产保护、文物保护、古厝保护的意识。

下一步,福州市将继续把全市的文物保护、修复、利用搞好,不仅不能让它们受到破坏,而且还要让它更加增辉添彩,传给后代”的要求,高水平办好第44届世遗大会,扎实做好文物保护各项工作,继续推动上下杭、烟台山等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历史建筑群)保护修复工程,持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