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校先活动、脊柱健康进体检 五部门发文改进学校健康教育
新京报讯(记者 冯琪)9月3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公布,提出把预防新型毒品等毒品教育纳入健康教育课程;加强青春期、性道德和性责任教育;提倡中小学生到校后先进行20分钟左右的身体活动;将脊柱健康检查纳入中小学生体检项目等。
“健康教育如何贯通大中小幼需要全面系统的规划和教授。过去,这门课在教育内容、教授方式、教学效果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9月3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教育部召开的发布会上指出,《意见》对于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推进、怎么教等都作出明确界定,对于学校健康教育的规范化、系统化具有历史性突破。
《意见》经教育部党组会审议通过,于近日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
毒品教育纳入课程,将加强性教育
记者注意到,《意见》强调深化健康教育教学改革。
《意见》明确,要修订《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日常锻炼、传染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性与生殖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把预防新型毒品等毒品教育纳入健康教育课程。落实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任务,加强青春期、性道德和性责任教育。
同时,《意见》提出,完善课程安排,系统设计教学标准、师资配备、评价体系、制度保障,确保各级各类学校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鼓励普通高校开设健康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师范类、体育类普通高校应开设健康教育必修课和教法课。落实各学段健康教育教学时间,中小学校每学期应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总课时中安排4个健康教育课时。
提倡中小学生到校先进行20分钟身体活动
除课程外,《意见》对学生的食品营养健康、体育锻炼时间、心理健康教育、健康行为习惯等作出细致要求。
例如,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方面,要求学校按照教会、勤练、常赛要求,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开展全员运动会、亲子运动会。严格落实眼保健操、课间操制度,提倡中小学生到校后先进行20分钟左右的身体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意见》明确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应对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的技能,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加大学校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2022年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达到80%,2030年达到90%。
脊柱健康检查纳入学生体检
如何夯实学校卫生工作?《意见》提出,要宣传和落实生活垃圾分类要求,推进学校厕所革命,建设、改造学校卫生厕所。加大学校控烟宣传教育力度,建设无烟学校。
同时,要预防、控制学生近视、肥胖、脊柱弯曲异常等发生、发展,定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修订《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将脊柱健康检查纳入中小学生体检项目。
此外,每年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每3年开展一次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每5年开展一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调研。
《意见》还提出,2022年,中小学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70%,2030年达到90%。
新京报记者 冯琪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