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园《科目二》重要备考考点汇总(一)

  1.幼儿园教育的原则:教育的一般原则、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 (1)教育的一般

  原则: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面向

  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

  教育资源的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 (2)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保教结合的原

  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发挥一日活

  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2.幼儿园教育的特点(由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以及幼儿教育的性质规定的):

  (1)启蒙性:学前教育的实质就是启蒙教育;(2)生活化;游戏性;活动性;

  潜在性。

  3.幼儿园班级:(1)是幼儿园进行保教活动的基本单位;(2)根据幼儿的年龄,

  可分为大、中、小三个班级。 (3)有些地区受人口分布等因素制约,只能采用混

  龄班形式的学前教育。

  4.幼儿园班级管理概述: (1)管理的主体是人。 (2)通过计划、组织、实施、调

  整等环节来实现的。 (3)对象是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 (4)

  最终目的是实现管理目标。

  5.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意义: (1)保证教育的实施,促进未来社会发展; (2)促进

  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长远目标——基本素养的培养;近期目标——为升

  入小学做准备)。

  6.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目的: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主

  要体现在:①发展幼儿的自律能力和行为的有序性;②幼儿园正常生活学习的保

  障;③发展幼儿良好的情绪和情感。

  7.幼儿园班级管理可分为三个环节: (1)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的制订; (2)幼儿

  园班级工作的组织与实施;(3)幼儿园班级工作的总结与评估。

  8.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1)生活管理;(2)教育管理;(3)其他管理。

  9.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方法: (1)规则引导法; (2)情感沟通法; (3)互动指导法;

  (4)榜样激励法;⑤目标指引法。

  10.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参与性原

  则;(4)高效性原则。

  11.健康目标:①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②生活、卫生习惯

  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③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④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12.语言目标:①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②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

  用语;③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④喜欢听故事,看图书;⑤能听懂和会说

  普通话。

  13.社会目标:①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②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

  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③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④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⑤爱父母长辈、老师和

  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14.艺术目标:①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②喜欢参加艺术

  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③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活动。

  15.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①学前教育的政策会以教育公平为原则,倾向于

  “弱势群体”;②随着社区建设的日益成熟和完善,幼儿教育会更多地与社区服

  务结合成一体;③幼儿园课程会趋向多元化;④注重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16.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包括:生活活动、游

  戏活动、教学活动三部分。

  17.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意义(1)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园合理安排幼儿的一

  日生活,动静交替,有张有弛,劳逸结合,能减少孩子的等待时间和大脑的负担,

  是幼儿园最基本的保健方法。 (2)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期是最

  容易养成固定习惯的时期,而从小形成某些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 (3)全面完

  成幼儿园教育任务的保证,组织好幼儿的一日生活,能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

  的集体环境,与老师、同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学习如何在集体中生活。有利

  于保教人员主动、有效地组织班集体活动,完成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18.婴幼儿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

  差异性。

  19.婴幼儿发展阶段划分,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乳儿

  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

  12岁) ;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 ;成年期(25~

  65岁) ;老年期(65岁以后)。

  20.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1)生长发育是具有阶段性和程序性的连续

  过程;(2)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身体各部的生长速度也不均等;(3)

  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不均衡,但统一协调; (4)每个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都有

  自己的特点。

  21.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2)认识活

  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3)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生,开

  始向有意性发展;(4)情感由易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5)个性开

  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22.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 (1)客观因素:①遗传素质:为儿童心理发展

  提供最初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②环境:把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③教育:

  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起着主导作用。 (2)主观因素: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

  发展的动力,促进个体发展。

  23.成熟势力说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

  24.行为主义学说(1)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

  境决定的。 (2)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设人之

  一,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正强化、负强化、消退)(3)班杜拉的社

  会认知理论:①交互决定观,即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三

  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性质;②观察学习,为核心。(定义、

  分类、过程)。

  25.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1)观察学习可分为三类: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

  观察学习;创造性观察。 (2)观察学习的过程: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复制过程; (4)动机过程。 (3)强化的种类: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

  我强化。

  26.精神分析理论: (1)创始人:弗洛伊德(奥地利)。 (2)人格结构理论:人格

  由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和超我构成(遵循道德原则)。

  27.埃里克森(德)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婴儿期(0~18个月,基本的信任感

  对基本的不信任感);儿童早期(18 个月~3 岁,自主对羞怯与怀疑);学前期

  (3~6、7岁,主动对内疚) ;学龄期(6、7~12岁,勤奋对自卑感);青年期

  (12~18 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成年早期(18~30 岁,亲密对孤独);成

  年中期(30~6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晚期(60岁以后,完善对绝望)。

  28.认知发展理论:(1)代表人物:皮亚杰。(2)发展的影响因素:成熟、自然

  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化。(3)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

  运算阶段(11~16岁)。(4)三山实验:自我中心。

  29.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1)强调活动的重要性; (2)

  强调兴趣和需要的重要性;(3)发现式教学方法;(4)强调智力发展是一种积

  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5)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

  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6)发展儿童的主动性;(7)强调儿童的

  实际活动;(8)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

  30.文化历史理论:(1)代表人物:维果斯基。(2)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有

  两种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

  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

  近发展区。 (3)重要性: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 (4)

  教学启示: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跳一跳,摘桃子”。

  31.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3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33.注意的分类:按照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两类: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34.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3 岁前

  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35.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1)依赖于生理的成熟;(2)后天的学习、训

  练、个人的知识经验以及兴趣有关。

  36.注意的范围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范围,又叫注意的广度,是指人在比较短

  的时间片段中所能清楚地知觉到事物的数量。

  37.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集中于同一对象或同

  一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 (1)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3~5分钟,(2)4岁幼儿

  能集中注意10分钟, (3)5~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如果教师组织

  得法,5~6岁幼儿可以集中注意20分钟。

  38.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于两种或

  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

  39.感觉规律:感觉适应(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的现象) ;感觉对比(指不同性质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相互作用,使感

  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联觉(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联觉是

  感觉相互作用的表现,常见的有颜色与温度联觉、色听联觉和视听联觉);感觉

  的补偿作用(指某种感觉缺失后由其他感觉加以弥补的现象。比如,盲人的听力

  一般都特别灵敏)。

  40.幼儿情绪情感概述: (1)情绪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2)情绪情感的

  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保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