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利亚·蒙特梭利的生平和工作

  玛利亚·蒙特梭利的生平和工作

  课堂笔记

  玛利亚·蒙特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以为杰出的育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史上第

  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的主张与教育理念对社会教育与儿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玛利亚·蒙特梭利的生平

  1870 年 8 月 31 日,玛丽亚蒙特索利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地区的基亚拉瓦莱小镇。他的父亲亚历山德鲁是当地烟草厂的主管,母亲瑞尼尔斯托帕尼是一位贵族,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舅舅是地质学教授。作为独生女的蒙特梭利深得父母宠爱,受到良好家庭教育。因此从小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的博爱胸怀。

  5 岁时,因父亲调职而举家迁居罗马,这次搬家开始了她的求学生涯,成为了她人生重

  要的开端。 蒙特梭利虽是独生女,但父母并不溺爱她,而是注意对她的教育,如:要求她守纪律, 同情和帮助穷苦和残疾的儿童。因此她幼年时就特别关心那些不幸的儿童,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蒙特梭利从孩提时代起,她的自尊心就非常强烈。有个老师对学生很严格,很权威,不尊重,不关心。有一次这位老师曾用略带侮辱的口吻提及她的眼睛,为了抗议,蒙特梭利从此不在这老师面前抬起“这对眼睛”,她认为孩子也是一个人,也需要受到尊重。在安科纳上小学时,蒙特梭利也表现出关心、帮助其他儿童的倾向,对教师轻视儿童和侵犯儿童人格尊严的态度和行为极为反感。

  12 岁小学毕业,在当时小学毕业后的女孩如果还能继续上学那也只能在教会学校上学。可是她不想上教会学校,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很喜欢数学和科学学科。她跟她母亲说她要学技术,要学习数学。

  13 岁时她选择了多数女孩不感兴趣的数学,进入米开朗基罗工科学校就读。且于 1886年时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奠定了数学基础。 中学毕业后,在进入国立达芬奇工业技术学院,学习现代语言与自然科学。

  十六岁(1886 年)进入工科大学,专攻数学。因后来发现对生物有兴趣,于 1890 年进入罗马大学读生物。读了生物,蒙特梭利觉得对医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她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学医。 “女子学医”在当代保守的欧洲社会里女子学医可谓荒谬与决不可能。她的父亲担心在权至上的社会环境中,女性要学习医学非常艰难,因此反对她的决定。而她母亲却选择支持了她的决定。

  1890 年,蒙特梭利不顾父亲的反对,入学申请也被学校驳回,后来在不断的申请沟通下并同意了学校提出的一些限制条件之后,凭着她不屈不挠的努力,蒙特梭利终于获准进入医学研究院。在学习过程中,她因为自己的性别受到很多歧视与限制,例如在解剖学习时,她只能等其他学生离开后,晚上再去解剖尸体,以至于为了减少尸体气味的影响,她在那时学会了抽烟。而因为在求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歧视和困难,也让她开始对女性权益的思考。蒙特梭利哲学理论--玛利亚·蒙特梭利的生平和工作

  1896 年,她顺利的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且获得毕业典礼上演讲的殊荣。她的家人也以她为荣,肯定了她的努力和成就,也给予了她更多的支持。同一年,她成为了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女权大会的意大利代表之一,首次提出个人对教育的看法。

  1896 年-1898 年,毕业后,蒙特梭利被分配到一家儿童精神病诊所工作,也就是精神病院,她发现这里的儿童跟成人的问题,并非大脑的缺陷所导致,而是这些特殊的小孩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充分的活动,让他们充分的发挥天性,他们的一些行为没有被充分尊重和发挥出来,进而导致行为异常。

  医学背景让她开始对精神诊所内的儿童进行观察记录,以便于送医治疗或纠正行为,她则通过这些大量的观察, 慢慢的形成自己的一些见解,她发现这些儿童的智能和精神是“饥渴”的,他们的精神没有被“喂饱”。 她深入研究和检验了伊塔和塞根的教育低能儿童的方法,在此期间,曾去巴黎和伦敦参观和访谈有关低能儿童的教育机构。

  蒙博士在特殊儿童诊所工作时,与主治医生蒙特萨诺相爱了并怀上了他的孩子。在当时社会不允许未婚先孕,蒙特梭利选择悄悄地离开儿童精神诊所。如果坚持要生下孩子,就只能回到家乡待产,并且必须隐瞒孩子私生子的身份。 1898 年 3 月 1 日蒙特梭利唯一的儿子马里奥出生了,由于是未婚先子,马里奥无法冠上父亲的姓。生下孩子后她只能隐瞒自己母亲的身份重新回去工作,蒙特梭利将他儿子托付给她的朋友。而对自己孩子的思念,让她对儿童产生了一种大爱。她的儿子马里奥一直到 12 岁,才能隐隐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母亲是谁,很久以后才与自己母亲相认并公开身份。

  1898 年,在参加都灵教师大会时,她在演讲中宣称:“很多所谓的智障儿童,其实只是教育的问题,而不是生理上的问题!”这一观点给教育者造成很大的冲击,这导致政府机构后来作出成立特殊儿童学院,并为此培训特殊教育教师的决定,他们还邀请了蒙特梭利担任指导。在这时她提出自己的理论:“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儿童发展提供辅助,去引导,唤醒并点亮他们。还提出儿童有自己发展的奥秘,教师只需要帮助他们唤醒,因为儿童并不是一个空的容器,不是让我们去把他填满,他是一个具有无限潜能的心智,等待被唤醒的孩子。”

  1898 年,蒙特梭利认为仅仅从医学角度去观察研究儿童行为问题是不够的,于是她决定去巴黎的博纳维尔研究院学习,去学习伊塔和塞根博士的研究方法。这次学习经历对蒙特梭利教育理念有着更加深刻的影响。

  伊塔博士对蒙特梭利的影响:伊塔博士主要研究自然原因对智力障碍的影响。他因为对

  聋哑人比较感兴趣,所以从事语言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例如对于狼孩的研究,伊塔博士认为狼孩因为脑部存在缺陷,导致不会说人类语言。而蒙特梭利则对此持怀疑态度,她认为一定是某些特殊事情造成狼孩的大脑无法学习人类的语言和动作。这是她第二次提出自己的怀疑观点。

  塞根博士对蒙特梭利的影响:塞根博士于 1835 年在巴黎开了一家专门针对智障儿童的学校,目的是教育智障的孩子,同时研究如何用心理学方法来治疗智障人,蒙特梭利从他那里借鉴了很多关于教育的理念,把孩子自己的感官经验和探索的理念附着在教具上。这些教具的理念是通过孩子自己的感官理念来探索。通过这些经验,蒙特梭利再一次提出:”药物绝对不是帮助智障儿童的唯一答案,答案在于教育!“这也是我们的儿童教育和学前教育全新的观念,问题儿童需要智能和精神上的帮助,也需要生理和医学上的关注。

  从巴黎回到罗马,她在与智障儿相处中,利用并改良了塞根的教具,用来帮助这些儿

  童阅读,书写。渐渐地,通过感官的探索,这些儿童开始学习阅读写字,并且在参加公立学校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在当时造成了轰动。

  她也开始考虑,如果把这些教具和引导方式用于普通正常儿童身上会怎样呢?医学、 生理、环境都是儿童成长必须的。所以她又去学了教育学和人类学。

  1900 年,蒙特梭利发表了关于女权和童工的演讲。

  1900 年回到罗马大学学习教育人类和哲学;认为药物仅仅提供了一部分的治疗。

  1904 年被罗马大学聘为人类学系的系主任。

  1906-1907 年,她一边学习人类学一边研究儿童心理学,并支持女权运动。

  蒙特梭利的第一所儿童之家在罗马的圣罗伦左区也是当时的贫民区开办,一些贫民的孩子给委托给儿童之家照顾,在这里,她制作了更多的教具。她认为如果成人对孩子过度的干扰, 则会影响儿童的成长潜能。

  1908 年,著名的音乐老师—安娜老师与蒙特梭利一同研发了音感钟,通过让孩子听不同高低音来培养孩子的音感。

  1909 年她完成了《发现儿童》这本经典的儿童教育著作。

  她认为,应让孩子有归属感,满足孩子对快乐的渴望,她开始帮助孩子如何照顾自己,

  如何照顾环境,教会孩子基本的自理能力,教会他们礼仪,引导孩子照顾环境中的植物以及他人,当孩子能感受到轻松的时候,他就会形成归属感,以及自尊感。要让孩子在学校中有家的感觉,教具家具都要符合孩子的尺寸,让孩子在环境中能自由地轻松自如地使用,儿童之家的教具被放在一个开放的空间中,便于孩子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工作,并且能被自由移 动教具到他们想要的地方。

  这是一种对生命进行帮助的方法,教具对蒙特梭利环境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环,蒙博士把

  教师作为一个终生的服务,因此需要不断的进化,以满足孩子的需求。第一所儿童之家给普通人造成很大震撼,于是更多儿童之家被成立。

  1910 年蒙博士出版了《教育人类学》

  1913 年,在罗马举办国际培训中心培训来自各个国家的学生,一个名叫阿黛尔·科斯塔·尼

  奥基学生加入国际课程培训,他后来也成为了教师并与蒙博士合作出版了 0-3 岁的教育课程。

  1913 年开始设计教具,让孩子们试用,评估他们的用途,检测是否有意义。

  1916 年,蒙特梭利写了《蒙特梭利高级教育法 I 和 II》,强调新型学校需要一个经历了内在转化的老师去为生命服务。教师不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实现内在转化。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进行教学时,蒙特梭利还与一位神父创建了一座儿童教堂,这是进行儿童宗教教育的开端。之后通过索菲亚老师的协助,蒙特梭利发展了帮助儿童实现宗教潜质的宗教课程。

  1916-1918 交替在美国和意大利两地工作

  1913-1930 年在罗马,洛杉矶巴塞罗地、伦敦、那奥利、德国、荷兰和意大利开设国际课程。

  1929 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MI)成立。

  1934 年发展出了适用于 3 岁以下儿童的课程。

  1940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蒙特梭利在与更大年龄孩子共同工作的教育实践中,发展出 6-12岁课程以及发现吸收性心智。

  1952 逝世于荷兰。在他的墓碑上写道,我恳求所有亲爱的强大的孩子们,与我一起为了世界及人类建设和平。蒙特梭利哲学理论--玛利亚·蒙特梭利的生平和工作蒙特梭利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教学方法,而是学习如何帮助孩子开展自己生命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播知识,应该有一种新的发展方向,那就是释放人的潜能,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教育呢?我的回答是人出生起就要进行这样的教育,因为人一出生就具有无

  限潜能。

  ---玛丽亚 蒙特梭利

  二、玛利亚·蒙特梭利的工作

  蒙特梭利工作四个阶段:

  1、与非正常儿童:对非正常儿童的医疗实践。1896 年至 1898 年,她被分配到儿童精神病院。她当时是助理医师,观察儿童的各方面状态再把结果交给医生。她发现这些非正常儿童不是精神方面有问题,不是脑部缺陷,而是因为没有玩具。这些孩子的家庭环境多是贫民家庭,缺少亲情陪伴,智能与精神都没被满足。儿童的技能是可以发展的,那些所谓非正常儿童的智能只是没有被展现出来而已。

  2、与正常儿童:发现幼儿强大的学习能力。

  3、与更大年龄孩子工作,发展出 1-12 岁课程以及发现吸收性心智。

  4、与不认识字的成年人一起工作以及对于和平的工作。

  蒙特梭利工作三个方面:科学、道德、精神

  1、科学方面:以前是教师跟儿童,老师讲孩子学,从蒙特梭利开始了教师与儿童的新

  角色。完备了环境激发孩子本性,用科学的方法,客观精确地观察孩子,在儿童之家及小学儿童工作中总结。用科学的观察法,科学的精确性,所谓的科学就是客观精确,通过观察更了解孩子。她在儿童之家得到更加深刻的蒙特梭利教学法。

  相关作品:1909 年《发现儿童》、1916 年《高级方法一和二》、1934 年《心理几何学》、 《心理算数学》、1936 年《家庭中的儿童》、1938 年《童年的秘密》、1939 年《从儿童到 成年》、1949 年《吸收性心智》

  2、道德方面:蒙特梭利教育需要成人进行深刻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儿童感受到

  他所在环境中体现在人类身上的道德观。例如兄弟情谊、团队合作,自由,独立的发展,创 造和平的环境和平的发展。 相关作品:1939 年《教育与和平》、1946 年《对新世界的教育》、1949 年《人的形成》

  3、精神方面: 相关作品:1916 年《巴塞罗那的经历》、1922 年《教堂中的儿童》、1931 年《基督的生命》、 1932 年《为孩子解释的神圣弥撒》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