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了,14岁高考601分摘县状元,考上清华的山西神童,如今怎样

  神童一般是对天赋异禀的儿童的一种称呼,因为他们小小年纪就参加考试,所以宋朝汪洙作有神童诗曰:“一举登科目,双亲未老时。”这也是天下父母所希望的,要说谁不想自己儿女自小聪明呢?

  7年前,山西神童范书恺,14岁参加高考,以601分摘得河曲县状元,并考上了清华大学,成为2013级清华最小的大学生。

  

  一、范书恺:我不是神童

  范书恺并不觉得自己是神童,他认为读书早,是因为家境贫寒。

  1999年12月,他出生于山西省河曲县一个贫困的小山村里,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县实验初中教师。虽然因为当地教育资源有限,所以他没有上幼儿园,但在家里得到父母辅导,他在两岁就能认识1000多个汉字,能口算10以内的加减乘法,并于5岁上四年级,7岁就上了初中,中考时以604分的高分进入重点中学。

  

  上了高中,范书恺依然保持了刻苦学习的劲头,各科学习都很不错,成绩稳定。在2013年,14岁的他参加了高考,以601分的成绩摘得河曲县状元,被清华机械工程系录取,成为清华2013年年龄最小的新生。

  在当年,他的传奇成长经历通过媒体报道之后,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关注。面对媒体的采访,他说:“我认为自己并不是神童,读书早,是因为家境贫寒。”

  他谦虚又有主见的表现,让当时任清华校长的陈吉宁也“大吃一惊”,并评价其“少年老成”。

  

  二、神童是如何炼成的?

  有人说,神童是与生俱来的,这也并不假,但是神童也是勤奋学习才能保持优异的成绩。

  北宋王安石写的一篇文章《伤仲永》,讲述了江西金溪一个神童方仲永,5岁就可以作诗,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故事说明了,神童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才可能成才。

  所以,范书恺能够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并非只靠天资聪颖,更多的是他后天的努力学习。

  

  范书恺是一个很幸福的孩子,他从小就有一对肯为他花时间的父母。父母为他自制了一个小黑板,还购买了小桌凳,只要有空,就在房间里、院子里专门教他读书学习和做练习题。5岁的时候,他就可以背诵二三百首古诗文,并学完《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的一半内容。

  范书恺的父亲说:“孩子其实也没什么特别,主要就是坚持得好,学习上从没松懈过。”

  一直以来,范书恺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很自律。早晨5点半起床,吃完早餐,要学习一会;中午按时午休;晚上做完习题要到10点左右入睡,到了高三每天晚上更是学到12点半,从不例外。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父母也深谙这一规律,所以在他学习之余,也让他和别的小孩玩一玩,和他做游戏、听音乐、看动画片、读课外书……还买了适合儿童阅读的一系列历史故事书让他阅读。

  范书恺的最大爱好就是读书,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就已经读了好多书籍。父母也非常支持他多读书,读好书。据不完全统计,10多年来父母仅在为他买课外书上的投资就高达一万多元。在他的书房书柜里,都摆满了各种书籍。

  正是因为范书恺培养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得他比同龄的孩子优秀很多,5岁上四年级,7岁就上了初中,14岁参加高考,并在每次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的成长说明了,神童也是努力学习得来的。

  

  三、如今怎样?

  因为范书恺的母亲是当地中学教师,受母亲的影响,他对理科兴趣浓厚,所以上大学时选择了机械工程专业,希望今后从事科研工作。

  在清华学习期间,范书恺非常低调,依然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按照时间来看,他应该在2017年大学毕业,但是在上学期间因为身体不舒服休学了一年,到2018年才本科毕业。毕业之后,他选择了继续深造,并已经通过研究生的考试,如今是一名清华在读研究生。

  

  四、结语

  回顾范书恺的成长史,米酱总结出他之所以学习成绩优异,是因为他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拥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并且对自己很自律。当然也离不开父母对他支持,父母支持他读好书,舍得为他买各种课外书籍。

  试想,如果范书恺家中除了课本,没有其它书籍,那么他就不可能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而剩下的空余时间,估计他除了玩耍,就是玩游戏了,又怎么可能有“神童”之说。

  对于范书恺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下面留言!(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