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阳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红玺台总园:老师 我睡不着!

     “老师,我睡不着!”午睡环节到了,小班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声音响了起来,相对于其他在园的日常活动而言,“午睡”的适应难度,似乎是一个更高等级的关卡,有的开始流眼泪、有的开始不上床、有的开始嘻嘻哈哈……面对午睡的各种难,我们和孩子们共同开启了“怎样闯过去”的通关之旅。

     通过问卷调查、午睡观察、与家长谈、与幼儿谈等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结合幼儿家庭环境和小班幼儿身体、心理发育的年龄特点,我们发现引起幼儿“午睡难”的原因大致有生理、心理、睡眠环境、适应力因素、午睡习惯等多方面因素,我们决定采取对症的措施,期待通过一定的支持与引导,改善幼儿午睡的整体情况。

     期待入睡,是入睡的第一步,心理上的期待会让幼儿从内生发出“我要午睡”的愿望,这是最好的“催化剂”,而这个契机便来自于个别幼儿起床后的愉快分享:“老师,我做了梦。”

  以此为切入点,我们在绘本《嘘!午安》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引发幼儿猜测故事中的皮皮会做什么梦,继而引发孩子自己想要做什么梦,在积极的表达中,大家似乎开始期待自己做的梦了,而慢慢地对“午睡”的抵触在无形中变小了。这种转移焦点的方式,成功地将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放到了做梦上。

  起床后,教师也持续地通过个别交谈、小组聊天、绘画记录等方式引导幼儿分享做梦的愉快感受,进一步增强了幼儿对午睡环节生发出的正向情绪,有助于幼儿午睡情况的持续良性发展。

     小班的孩子们正处于探索和感受世界以及自我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开始有更多的表达欲望,也开始有更多的“长大”的向往:变得高高的、长得大大的、像爸爸妈妈那样能干、要很聪明……这是自我成长的内在需求,结合孩子们的这一年龄和心理特点,将午睡的好处整合进去,丰富了孩子们对午睡的认知,更加了解了“我们为什么要午睡”,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午睡的愿望。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睡觉姿势和长高联系起来,引发幼儿关注正确的睡觉姿势,如躺着睡或侧着睡,不能趴着睡或跪着睡,要盖好小被子,不能捂住鼻子和嘴巴等。增强了幼儿主动调整睡觉姿势的主动性。

  通过多角度地丰富认知、改变认识,并将良好的午睡习惯如睡觉姿势等与幼儿的内心愿望:长高、变聪明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了幼儿养成良好午睡习惯的能力。

     一段时间下来,有哭闹情绪的小朋友越来越少,容易哄睡的幼儿变得越来越多,班级整体的入睡时长有了比较明显的增加。

  当然,也有个别幼儿午睡情况的改善仍然不是很明显,很大一部分原因和孩子在家的午睡习惯有关。

  为了进一步加强家园合力,我们会利用班级qq群、线上家访、面聊等方式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强化家长对“幼儿午睡”重要性的科学认识,并引导家长关注幼儿在家的作息习惯培养。如:营造宽松、安静的休息环境;睡前不做剧烈的容易引起幼儿兴奋的活动;早起不睡懒觉,加强晨间锻炼;加强和幼儿的交流,让幼儿充分地表达,满足其语言发展的需求等。

  我们也会利用一些外部奖励措施,如:午睡小贴画等,一定程度上地激发难入睡幼儿的午睡欲望。并期待孩子在神奇魔法——“时间”的作用下慢慢地转变。(刘燕敏)

  编辑:高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