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驿站 第10期】用爱滋养孩子,用自身言行影响孩子,家庭教育才有效果

  晚上,在孩子就读的小学门口,等待接学生放学的家长们小声地交流着最近自己家孩子的课业情况;周末的中小学培训机构门口,停满了接送孩子上课的私家车。这样的场景,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周一至周五,家长们上班,孩子们也在“上班”。到了周末,家长们休息了,却有了空闲时间来督促孩子们继续“加班”。

  现今的社会焦虑,家长们身处其中。的确,如今各行各业的竞争如此激烈,成年人自己在漩涡之中努力攀爬,多么希望孩子能赢在一切起点,所以家长们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焦虑,早教班、兴趣班、特长班、学习班......抱着将孩子送进名校的决心努力着。但努力的实施者,最终是孩子。

  孩子终究只是个孩子,他能真正体会到社会焦虑吗?他不能。但他还是从家长口中捕捉到了紧张感,继而变得又害怕又担心,当他开始面对一次次大小考试时,这份焦虑和恐慌最终传递到了他们的身上,于是他们越发慌乱了起来,成绩越来越不能体现在分数上,继而开始变得焦躁。这样的结果,是家长们想要的吗?当然不是。

  

  父母是角色,这个角色很重,肩负着哺育下一代的重担。父母很难,难在也是当了父母以后才要学着如何当好父母。但父母也只是从孩子长成的大人而已,父母也都曾经是孩子,也青春年少过,也懵懂无知过。

  

  那么,父母面对孩子时,是否可以允许他们也只是孩子呢?可以偶尔放纵他们任性,偶尔不循规蹈矩呢?请别把名校梦放在孩子身上,不管你是否名校出身,也请允许你的孩子可能做不到,他或将成为一个普通人。请在指引孩子方向时,也问问你的孩子是否他所愿。更别把所谓的成功梦放在孩子身上,成功的定义千万种,不管孩子选择哪一种,请给予尊重、支持吧!

  学做会调节情绪的父母

  做父母确实很辛苦,既要把自己的生活过好,还要给孩子当榜样。如果一直把自己放在父母这个位置和角色里,时间久了,就容易惯性去演绎,加上枷锁去生活。为家庭和孩子“放弃”的所有东西最终都将变成一根刺,终将刺进孩子的心里。因为不快乐的父母,负性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是一定会爆发的。而爆发的对象,大多数时候是孩子。

  

  可能是在辅导作业时,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写错字;也可能是孩子磨蹭着没开始作业前,你的情绪就在某个点上炸了。父母会觉得最终引发冲突的只是孩子学习不用心,却全然没有觉察到自己本身是带着情绪的。

  如果带着这样的坏情绪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去,还能指望孩子可以快乐学习吗?不要一味地说,是为了孩子好。如果想为了孩子好,就要接纳自己真正的情绪。处理好了坏情绪,再来用心用爱滋养陪伴孩子。

  

  父母不是圣人,要允许自己有各种情绪,接纳自己的这些情绪,并将负性情绪通过合理的方式发泄出去,比如写日记或者运动。会调节自身情绪的父母,不容易伤害孩子,也会教会自己的孩子养成平和的情绪。快乐是一种可以习得的能力,快乐的父母才能养育出快乐的孩子。

  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得到幸福。

  幸福是可以感觉到的,就像快乐也是一种感觉。幸福与快乐是可以习得的能力,它往往取决于你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的不同看法。而如何看待一件事情,取决于人们的认知。而认知就是通过学习来得到的。

  父母首先要成为快乐的自己,孩子才容易获得更加幸福的人生。

  请尊重独立的人生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雅斯贝尔斯(德国)

  父母给孩子带来生命,而孩子却终将成长为独立且必须独立的个体。父母用爱去滋养孩子,用自身言行去影响孩子,才能起到真正的教育效果。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武亦姝站在第二届《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缓缓说出这句浪漫诗词,收获掌声无数。大量的阅读积累,成就了当年那个从容自信的16岁才女。这一切,既是她自身的努力,也有教育的成就。父母给予了她好的引导,阅读成了愉快的日常亲子时光。她从家庭教育中得到了充分的滋养,结合学校教育,她不断地成长着自己。

  每个孩子都有无数种可能,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应该是成长,而不是去毫无目的一味地追求成功。

  让我们一起尊重独立的人生,给予孩子爱的滋养。

  供稿:家校社协同育人指导中心

  原标题:《【同心驿站 第10期】用爱滋养孩子,用自身言行影响孩子,家庭教育才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