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数学:数轴与动点压轴题的必备数学思想方法,竟然是……

  初一上册数学,数轴与动点问题的压轴题,运用到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实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对于刚升入初一的学生来说,数轴就是一种数形结合的类型。并且这一类型,作为初一上册数学的难点,常常让学生们不知所措。不妨,通过下面几个例题,看看这种类型究竟如何神通吧!

  例题讲解

  阅读下面的材料:

  如图①,若线段AB在数轴上,A、B点表示的数分别为a、b(b>a),则线段AB的长

  (点A到点B的距离)可表示为AB=b-a。

  请用上面材料中的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

  如图②,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1cm到达A点,再向左移动2cm到达B点,然后向右移动7cm到达C点,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cm。

  (1)请你在数轴上表示出A,B,C三点的位置,并直接写出线段AC的长度;

  (2)若数轴上有一点D,且AD=4cm,则点D表示的数是什么?

  (3)若将点A向右移动xcm,请用代数式表示移动后的点表示的数?

  (4)若点B以每秒2cm的速度向左移动至点p1,同时点A,点C分别以每秒1cm和4cm的速度向右移动至点p2,点p3,设移动时间为t秒,试探索:p3p2-p1p2的值是否会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请说明理由.

  考点分析

  (1)根据题意容易画出图形;由题意容易得出CA的长度;

  (2)设D表示的数为a,由绝对值的意义容易得出结果;

  (3)将点A向右移动xcm,则移动后的点表示的数为-1+x;

  (4)用代数式表示出和,再相减即可得出结论.

  此题考查了数轴,掌握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求解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参考答案

  练习巩固 1

  若点A、B、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a、b、c满足|a+5|+|b-1|+|c-2|=0.

  (1)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A+PB=PC?若存在,求出点P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若点A,B,C同时开始在数轴上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每秒3个单位长度,每秒5个单位长度沿着数轴负方向运动.经过t(t≥1)秒后,试问AB-BC的值是否会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请说明理由。初一数学上册压轴题:有理数中的动点问题有多难?竟无从下笔

  巩固练习2

  已知数轴上有A,B,C三个点,分别表示有理数﹣24,﹣10,10,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

  (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P与A的距离:PA=________;点P对应的数是________;

  (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若P、Q同时出发,求:当点P运动多少秒时,点P和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

  参考答案

  解:(1)PA=4t;点P对应的数是﹣24+4t;

  故答案为:4t;﹣24+4t;

  (2)分两种情况:

  当点P在Q的左边:4t+8=14+t,解得:t=2;

  当点P在Q的右边:4t=14+t+8,解得:t=22/3,

  综上所述:当点P运动2秒或22/3秒时,点P和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

  看了这几道数形结合与数轴中的动点问题压轴题,感觉如何?

  是不是就像华罗庚说的那样: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