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80多岁才成熟的山水画大师,因画太黑,没人要

  

  黄宾虹(1865 年1月27日——1955 年3月25日),原籍安徽省歙县,生于浙江金华。近现代画家,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

  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被称为“白宾虹”;70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被称为“黑宾虹”。与齐白石齐名,被称为“北齐南黄”。

  

  (黄宾虹《拟董巨二米大意》以1667.5万元成交)

  1、学业阶段

  1865年1月27日(清同治四年正月初一),黄宾虹生于浙江金华,原籍徽州歙县。黄宾虹的少年时期,正是父亲的生意如日中天的时候,家境较为宽松。父亲设家塾请名儒教授黄宾虹兄弟。打下了扎实的古文和诗词基础。与此同时,在绘画篆刻等方面表现出超群的悟性和天分。

  黄宾虹5岁习书,6岁习诗词书画,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天赋。到13岁时,黄宾虹返回歙县应童子试,14岁时应府试并名列高等,16岁时考入金华丽正书院,以后隔年回歙应“岁考”。

  青年时期,黄宾虹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游学经历。他随业师李灼先游览了金华北山三洞。从画师陈春帆学画,并游义乌。随舅父游永康、金华。赴福建探望黄崇惺,然后回歙县观赏了同乡先贤清汪訒弇的遗印,激发了他收藏古玺印和学习篆籀的浓厚兴趣,从而开始了他一生不间断的收藏。

  旋赴扬州,业余从郑珊学山水、从陈崇光习花鸟,并得以观摩扬州收藏家所藏的古书画。23岁后,一直从汪宗沂学习经学,并习琴、剑。

  

  2、革命党阶段

  1892年(27岁),这才停止学业,到南京坐馆教书。常去扬州、杭州等地,拜师访友。1894年(29岁),父亲去世,回到家乡。

  1897年,到安庆敬敷书院学习一年。访老画师郑雪湖(珊),闻“实处易,虚处难”六字画诀。与谭嗣同晤于贵池。第二年,谭嗣同被杀,触动很深。

  1900年春(35岁),出游山东、河北等地。因义和团、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只好回家。途中游历黄山及九华山,赋诗写生。回家后,与人做开垦荒田的生意,维持生计。闲暇时,请老师为族中子女和村中学童启蒙。

  1905年(40岁),新安中学堂,招为教授。被荐为安徽铁路公司“议员”,前往芜湖开会。结识了被通缉的革命党人,并收留。1906年,秘密组织黄社,以诗酒鼓吹革命。1907年,被告发,离开家乡,去了上海。

  

  3、上海阶段

  1909年(44岁),加入南社,成为重要成员之一。1911年,全家搬到上海。《美术丛书》开始出版。包括初、二、三集120册,于1920年出齐。担任《神州日报》笔政,持续多年。1915年(50岁),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携巨款收购《神州日报》,愤然辞职。

  1916年,康有为创办《国是报》,邀为主编副刊。约稿陈独秀。1919年,《时报》创办《美术周刊》,任主编。1922年,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事务部,任美术部主任。

  

  1924年(59岁),到贵池避乱。在贵池待了大半年,整天与山水一起,颇有感悟。对他的画风有很大影响。黄宾虹开始由“白宾虹”逐渐向“黑宾虹”过渡。

  1928年(63岁),去广西桂林讲学,遍览粤西名胜。归经广州、香港,游览写生,被誉为画香港的第一人。1933年夏(68岁),游历四川、重庆等地,到秋天返回上海,从此画风大变。

  

  (1932年,和友人摄于四川)

  4、北京阶段

  1935年(70岁),因南京法院调查原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等人“故宫盗宝案”,聘他鉴定故宫书画。第二年,移居北京。

  1937年,辞去鉴定故宫书画工作,应北平艺专的邀请,担任教授。后发生卢沟桥事变,无法离开,留在了北京。1940年(75岁),患白内障。

  几十年来游历写生、思考渐已成熟。北平十年间,黄宾虹特有的“浑厚华滋”、“黑密厚重”的总体风格确立。

  

  (1947年和友人摄于北京)

  5、杭州阶段

  1948年,离开北京,任国立杭州艺专教授。1952年,白内障急遽恶化,双目近乎失明。黄宾虹放开胆魄尝试各种可能,画风一新。

  1953年,到医院割治白内障。手术成功后,黄宾虹收拾起“实验”的激情,安详而雍容,用整饬、严谨的笔调,创作了一批凝重浑穆、意蕴宏博、开合大气的的作品。

  1955年3月25日,医治无效去世,实年90岁;举行公祭。公祭会上,家属遵照遗愿,将收藏与自作书画悉数捐献国家;后葬于杭州市郊协山公墓(今南山公墓)。

  

  (1954年,杭州灵隐寺写生)

  画作欣赏

  “白宾虹”阶段

  

  

  

  

  

  

  

  “黑宾虹”阶段

  

  

  

  

  

  

  

  

  

  

  喜欢的话,请订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