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吼叫究竟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伤害?100年前就有人做过实验

  相信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有过情绪失控,对孩子大吼大叫的经历。

  有些父母能够及时调整心情,找到其他的引导方式;而有些父母则简单粗暴,看到孩子不听话或者犯错,就会立刻开启“吼叫”模式。

  

  其实作为父母,内心都知道总是吼孩子是不对的,可是每当焦虑、烦躁的情绪涌上来的时候,想要控制住不发火是很难的。

  

  父母的吼叫究竟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伤害呢?早在将近100年前,就有人对此做过专门的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1920年带着助手做了一个著名的“小阿尔伯特实验”,这个实验在一个名叫阿尔伯特的小孩子身上展开,实验的过程很残忍,后果也很令人痛心。

  实验者将这个不到一岁的小孩子放在了一个单独的房间,然后把一只可爱的小白鼠也放了进去,孩子看到后非常兴奋,于是想要用手摸一摸小白鼠。

  就在此时,实验人员在一旁制造出了巨大的刺耳噪音,孩子听到后非常害怕,立刻把手缩了回来。

  过了一会儿,孩子又想去触摸小白鼠,然后恐怖的噪音又一次响起,就这样重复了多次,孩子再也不敢伸出手了。

  这个实验过后,小阿尔伯特变得非常胆小,尤其是看到毛茸茸的东西时,立刻就会恐惧得缩成一团,直到成年后也没能走出心理阴影。

  父母对孩子的吼叫和责骂,就和实验中的恐怖噪声起着异曲同工的作用,这种无形的伤害会严重阻碍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破坏孩子的大脑发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平日在大家面前温柔、优雅的女人,可一监督起孩子来,就变得暴躁、歇斯底里……

  “小宝宝快睡觉吧,别玩玩具了可以吗”

  “把颜料画在纸上!怎么在撕纸呢 !”

  “能不能好好吃饭?又要跑去哪里玩?!”

  ……

  各种吼还是无动于衷,一人带娃,全家受累。

  想要孩子专注的做一件事,怎么就那么难呢?!

  01

  专注力越高的孩子越有出息

  但前提是不被大人一步步破坏的

  比起记忆力,很多父母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强大的专注力,可以专心做好一件事情。

  1. 专注时间短是有问题吗?

  专注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加拿大一个专门研究孩子行为发育的网站显示:孩子专注力每年大致提高2~5分钟。

  

  事实上,每个年龄段都有该年龄段专注力的正常水平,而这又是和孩子的大脑发育状态有关。

  2. 孩子学习环境杂乱

  当爸妈的总想给孩子更好的,于是把孩子的房间布置得丰富又温馨,玩具绘本全都堆一起。

  孩子的专注力本来就有限,一旦被这些事物吸引,就更难专注于手上的事情了。所以,千万不要以为给的多就是对孩子好!

  3.强行给孩子意见

  孩子还在天马星空的阶段,喜欢在自己的世界里,专注的画画。也许不一定天空是蓝色的,草地是绿色的,他们会有自己的想象力。

  如果父母强行切入指导,会干扰了孩子的思路,还造成了注意力的不稳定,也就难怪孩子做事经常分心了。

  

  02

  正确引导孩子

  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

  萌稚园婴幼儿成长中心引入“尊重与回应式照护”理念,创设突出婴幼儿主导的适宜性活动,为婴幼儿提供充分的探索自由和个性化的指导,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起居、学习、运动、玩耍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行为习惯。

  

  课堂上,老师指引孩子参与到主题课程的游戏里,让孩子可以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和孩子们互动,让他们感受到他们的回答会得到认可,得到回应,自然也更专注的融入课堂当中。

  孩子在多元宽敞的空间中自主地探索和学习,结合科学的特色课程,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健全人格,积极正向发展。

  03

  明确学习与玩乐区域

  给孩子可以专注、不受干扰的空间

  园区根据0-3岁孩子的视角设计,通过不同的区域及安全材料的设计,满足各阶段孩子的成长需求,刺激孩子感官发育,培养孩子主动积极的学习、探索的思维,营造属于孩子100公分的世界。

  

  其中规划了生活区、建构区、阅读区、科探区、艺术区、照料区六大区域,使孩子可以专注在这个空间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

  功能区划分清晰,满足各阶段孩子的成长需求,刺激孩子感观发育,培养孩子主动积极的学习、探索的思维。

  结合精细化的日常生活的引导,刺激五大感官的发育训练。给孩子一个温暖又安全的成长环境。

  

  孩子的教育本就是一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所以孩子们短时间的变化不大,或者感觉培养孩子注意力很难都是正常的。这条路道阻且长但又充满了爱和希望,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成长努力吧!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