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者》请回答2020|卫哲对谈秦朔
原标题:卫哲对谈秦朔| 《中国经营者》请回答2020
来源:看一财
经过三个月的艰苦战疫,目前国内已经陆续进入有序复工复产的阶段。《中国经营者》以“危中有机 化危为机”的主题,策划了“请回答2020”系列。
本系列请来了江南春、卫哲、邝子平、秦朔、孙坚、沈晖等等战斗在复工复产第一线的大牌企业家、积极为复工复产鼓与呼的投资大佬,以及著名媒体人。他们从资金链、供应链、人力资源、销售渠道、品牌营销等多个维度,讨论中国的企业家在复工复产路上遇到的最真实的问题、分享他们在战疫过程中最有效的措施。
本期嘉宾
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 卫哲
资深财经媒体人 秦朔
本期金句
★多难,长记性是可以兴邦的,企业也一样
★纪念日、仪式感就是在帮助公司有记性
★你要羡慕别人家的员工,你要先问你是不是别人员工心目中别人家的老板
★面临困难的时候,效率强的公司活得长
★一个企业的精神气好,就是最好的免疫力和最大的康复力
★对企业来说,精神气是第一位的,抓效率是第二位的,拥抱技术是第三位的
★你今天在跟员工谈减薪裁员之前,应该拿出你相当的股份,分给那些愿意跟你继续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们
★在企业最需要钱的时候,我们会坚定不移地雪中送炭
★看好这个领域,不管它现在有没有困难,坚定不移投
★有困难的公司更应该加紧投
★这次疫情让我看到了企业管理的强大作用和力量
★有一部分中小企业的困难,必须政府来解救
★未来几年,中国整个的市场还是会稳定和有所发展的,而且市场集中度会提高
本期嘉宾
卫哲,1993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29岁成为普华永道中国史上最年轻的合伙人,30岁加入跨国企业百安居,任中国区总裁。2006年卫哲出任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兼企业电子商务总裁,直至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2011年,卫哲离开阿里巴巴创立嘉御基金,管理资产总规模近百亿人民币。今年第一季度,卫哲率嘉御基金投出早中期项目近10个,投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逆势出击,引发业内关注。
本期嘉宾
秦朔,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朋友圈发起人、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联席主任,曾任《南风窗》、《第一财经日报》等知名严肃财经媒体总编辑。2015年离开传统媒体,创办自媒体“秦朔朋友圈”,持续研究关注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现如今,全国各地开始陆续进入有序的复工阶段。当下复工复产最大的困难和挑战在哪里?在诸多的自救措施当中,哪一些行之有效?而哪一些又事倍功半?在危机当中会催生出哪些机遇?而对于政策我们又有着怎样的呼吁和期待?一起来看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卫哲如何作答。
本期看点
·多难,长记性是可以兴邦的,企业也一样
·对于复工路上的创业企业,有何意见和建议
·调方向、分股份,究竟什么才是企业家自救的根本
·是抄底捡漏还是长期看好,投资背后有何深层次考量
·从嘉御到高瓴,他们为何不约而同选择“逆势出击”
01
多难 长记性是可以兴邦的
企业也一样
刘晔:您那个时候在百安居、在阿里巴巴,其实当时也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疫情的考验,您觉得在这些大的企业当中,有没有一些比较好的经验措施,今天拿出来给大家分享是很有价值的。
卫哲:百安居是一家欧洲英国老牌的零售商了,我最大的体会是,同样2003年的非典,阿里巴巴是措手不及的,但是靠组织力、靠企业文化扛过来,还找到了新的发展机会。但百安居,我回想那时候我作为百安居中国区总裁,我并没有慌乱,因为在非典疫情前两三年总部逼着我们做所有的灾备预案,让我们模拟店被关了,模拟总部不能办公了,当时我们真是一万个不情愿,觉得这不是没事找事吗?你不能拿跨国公司总部这么大体量的标准来要求我们。
2001、2002年连续做两年灾备预案和灾备演习,所以2003年非典来了以后,我们就把预案拿出来,可能是最不慌乱的企业之一。所以我现在跟很多企业说,这次如果我们损失这么大,教训这么深,一定要长记性。长记性的方法,就是每个企业一定要做好灾备方案,有条件的要演习,不能只是顺着做计划。多难未必兴邦,多难,没有记性是不能兴邦的,多难,长记性是可以兴邦的,企业也一样。
5月10日是阿里巴巴的家庭日,非典已经过去17年了,阿里还在搞5月10日家庭日。每年都有很多90、95后的员工来都会问,为什么今天是家庭日呢?因为那天是阿里巴巴(非典那年)回家办公的日子,就会有老员工一代一代的,把当时是我们怎么扛过来的,讲给新人听。所以这样的纪念日,这样的仪式感就是帮助公司有记性。
秦朔:刚才卫总讲到了百安居的例子,我针对这一次疫情再讲一个例子。这次在武汉有两个企业,其中有一个是一天都没有停产的,包括放假,因为什么?华星光电它做面板的,它不能停,但是他7000人一个都没有出问题。
还有联想在武汉也有最大的工厂,也没有出问题。为什么呢?一些中国的高科技制造企业,它本身的管理体系就已经很厉害了,所以他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他们本身的管理天然的就阻断了很多的问题,再加上自己稍微注意,竟然一点点问题都没有,所以这次也让我看到了管理其实是有很大的作用和力量的。
02
对于复工路上的创业企业
有何意见和建议
刘晔:大环境已经客观存在,但依然有做得好的企业和相对自救措施不得当的企业,所以两位来分享和分析一下,在整个疫情当中自救措施比较得当的企业,他们做对了哪些,自救措施不太得当的企业,他们有哪些经验教训,我们可以来汲取。
卫哲:疫情很不幸,但有的时候也挺公平,所有企业所有个人都会面对。你会发现有的人有较强的免疫力,有的人染上以后康复力强,我觉得内功、内因永远大于外部的原因。如果总结一下,这几个原因很重要。
第一,把企业当作人一样,一个病人,免疫力很重要,康复力也很重要。我把它比喻成企业的组织文化强。组织文化强,这是最重要的。有的老板把员工的请愿书,愿意降薪书给撕了,说兄弟们我有一口饭吃,不会减你们的薪的。所以我说你要羡慕别人家的员工,你要问你是不是别人员工心目中别人家的老板,所以这是对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考验。一个企业的精神气好,就是最好的免疫力和最大的康复力。
第二是效率好。目前免疫力强或者康复力强的企业,以前都是狠抓效率的,它的效率比同行要高,所以自然都面临困难的时候,效率强的公司活得长。
第三,拥抱技术。跟治疗新冠病毒一样,最后还是要靠技术。企业也是要拥抱技术,企业的在线能力强不强,企业的到家能力强不强?企业远程办公的协同能力强不强?它除了组织文化以外,背后还是靠你对技术的拥抱。所以我说就三个方面,精神气是第一位的,抓效率是第二位的,拥抱技术是第三位的。
03
调方向 分股份
究竟什么才是企业家自救的根本
刘晔:对于很多创业企业来说,真的是举步维艰,至少从现金流角度来说,非常的艰难。所以我也想请两位给我们的这些创业企业一些建议和意见。
卫哲:我给创业企业最大的建议还是永远是给创始人的,创始人也有人跟我聊,我怎么减薪、裁员?你付出了什么?如果他也是零工资,不够。我一直劝创始人,现在赶快把股份拿出来给员工。
创始人最大的价值和财富在于他的股份,你公司都没了你要股份干嘛?你今天在跟员工或者任何人谈减薪裁员之前,你应该拿出你相当的股份,分给那些愿意跟你继续同甘共苦的团队、兄弟姐妹们,表明你的决心也是共克时艰,这是你应该最早做的第一件事。
第二,你现在要看你的赛道和方向,疫情当中是加速了,还是减速。船小好调头,今天新出现的新的机会、新的赛道,就要更坚决地扑上去。
秦朔:我觉得有一部分中小企业的困难,必须政府来解救。比如说你开了一个电影院,那你怎么办?像这种就是政府应该让你能够付得起租金,付得了员工的基本社保等等,所以我觉得有一部分中小企业是没有办法的,就只能政府救。
第二个,很多人都在说,我们也受到冲击了,但是未来几年中国整个的市场还是会稳定和有所发展的,而且市场集中度会提高,因为会有很多的中小企业搞不下去了。现在政府也出台了很多的扶持政策,但是这种政策由于你中小企业的资信不够,你的数据不够,所以这些基本上传导不到中小企业上。
这种情况下,确确实实是对创始人的考验。比如说你现在资金有严重的困难,能不能跟供应方或者跟经销商商量,相互之间你可以出让一些股权,让他们来参股,通过命运共同体,获得更多的腾挪空间。
你真的要让员工降薪,或者让员工配合,你用什么样的方法,这都是管理学上的很有意思的东西。所以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有些组织是一哄而散的,马上就不行,但也有一些组织可能就浴火重生了,经过这个过程以后,它有可能就上一个新台阶。
04
是抄底捡漏还是长期看好
投资背后有何深层次考量
刘晔:在疫情期间,卫总第一时间接受了节目组的在线专访,您当时提到一组数字我印象非常地深刻,您说在今年的一季度,嘉御计划投出的资金规模在1亿美金左右,而且这个是嘉御基本上8年多来,第一季度投资规模最大的。
卫哲:我们已经对外宣布了7笔投资,投资额人民币和美元合计也超过了1亿美元。我们大概这七八个项目,一半一半,一半在消费品消费领域,一半在科技领域。
先说消费领域当中的两类,一类是受疫情直接影响的,比如说我们投资全国最大的婚礼堂格乐利雅,那是直接归零。我们刚刚官宣投资上市公司,我们投资它孵化的梦百合恒旅零压房这个项目,是直接和酒店有关,不能说归零吧,去9成的收入也只剩10%。
刘晔:就是重灾区是一类。
卫哲:我觉得重灾区我们会判断它的趋势,是对的、是暂时性的、可恢复的,这时候在企业最需要钱的时候,坚定不移的雪中送炭。第二类我们叫科技类,科技类我们认为本身就不太受影响,我们偏早期的都是科技类的项目,也宣布了四五个,着重是以芯片类为主,芯片类里边全部是跟5G有关的。所以我们从投资角度来说,一,看好这个领域,不管它现在有没有困难,坚定不移投。二,有困难的更应该加紧投。而且我发现这次我们几乎所有的项目都是零接触远程完成投资,这是以前不可想象的。后来发现我们省了很多出差,发现我们原来确实有很多时间浪费在出差和没有必要的社交上了,现在这样远程的话,我们的效率也变高了。
05
从嘉御到高瓴
他们为何不约而同选择“逆势出击”
秦朔:我在春节前,在北京跟高瓴资本的创始人张磊聊过一次,他当时就告诉我,他们很快会发布高瓴创投。2月24日他们就发了百亿人民币的基金,为什么在非常冷的情况下,他反而要做这个。第一个理由是因为他们的很多资金是长线资金,比如美国的一些养老金,常青藤大学的这个基金。
第二个是因为,他们原来觉得中国很多东西是看不懂的,但是这些年通过很多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包括很多中国公司的全球竞争力提高,他们慢慢觉得很多中国公司是可以相信的。只要是沿着市场经济改革开放,未来趋势是摆在这里的,所以说真正的投资家或者有远见的投资者,这种时候反而在发力。
刘晔:有很多人在聊,可能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国际资本涌入到我们中国的市场当中,两位怎么来看待呢?
卫哲:第一,我不认为这次来的是热钱,我同意秦老师说的是资产的重新配置,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资产的稳定性、成长性都会变得更加关注。
第二,我相信我们国家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本身就要在金融领域突破。就在疫情期间,我们国家批准了两家外资证券公司,从占少数股份变成占控股股份。我们把桥和路都铺好了,再加上大量的国际资本本来就要重新审视中国的时候,我认为外资这一轮涌进来的是长钱,是一个重新配置,而不是来去很快那种热钱,是好消息。
秦朔:我觉得分两方面来说,第一方面是二级市场,二级市场由于过去这些年有外资通过中国香港的北上资金,那么北上资金来,其实总体上我们来看,他们的投资偏好都是投中国核心资产。所以我觉得从意义上来讲,它也不是说就是热钱,它其实还是看到了整个中国资产的一些潜力。
第二个是一级市场,从过去一两年可以看得到,现在全世界大的资产管理,基本上都移到中国,排名全世界前20的,基本上都在上海。他们现在把重心都来到这里,其实他都不是短期行为,因为他们要做一个很大的决定的话,他也都是反反复复论证,他都是看得很长。
去年在上海也发生过,已经有好几起的这种就整栋楼这样的商业地产,整个被他们买走了,这个充分的说明从整个的全球资本流向的角度,就中国相比起来来讲,我觉得它未来的前景应该是很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