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秃,多汗、出牙晚、O型腿其实跟缺钙没关系!爸妈一定要了解!

  要说到中国孩子的各种营养元素,钙,大概其中最憋屈的一个了。貌似啥都可以和缺钙扯上关系。新手爸妈本来就有点焦虑,这周围的各种「好心声音」还不消停。那宝宝的这些「异样」真的就是缺钙吗?宝宝真的都需要补钙吗?

  这 10 种症状都不是缺钙

  

  1. 枕秃

  很多婴儿从生后2个月开始都会出现脑后、颈上部位头发稀少的现象。

  枕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宝宝躺在床上时间长,头皮摩擦枕部导致头发被磨掉,另外也和新生儿的毛发生长周期有一定关系。

  枕秃只是宝宝一个正常的周期现象,等孩子大一些头发就会重新长出,和缺钙关系并不大。

  2. 肋骨轻微外翻

  婴幼儿的膈肌没有发育完全,看起来总是鼓鼓的,会向内拉肋骨,造成肋缘轻微外翻。相较于胖宝宝,较瘦的宝宝肋缘外翻会更加明显。

  这种表现一般在宝宝 2~3 岁会逐渐缓解,不用补钙。

  3. 走路不稳,容易摔跤

  走路不稳容易摔跤,太正常不过,没有谁一学走路就健步如飞,都是个过程,与缺钙无关,如果孩子没别的异常,耐心等待就好。

  

  4. 囟门晚闭

  宝宝的前囟门会在 9~20 个月左右闭合,后囟门一般在 3 个月左右闭合,还有个别婴幼儿会于两岁后才闭合,没缺钙什么事儿。

  5. 孩子 O 型腿、X 型腿

  O型腿→X型腿→直腿,这是宝宝正常的生长轨迹。宝宝刚出生时,由于长期在妈妈肚子里盘着腿的「造型」,都会有点 O 型腿,2 岁左右会自己变直;然后由于生长发育的原因,开始有点 X 型腿,到了 7 岁左右,又会变直。

  美国儿科学会(AAP)表示,多数孩子2岁以前是O型腿,6岁以前是X型腿。但也有的孩子,要到8-9岁,甚至10岁,腿才变直。家长不必过于担忧,也不需要什么治疗。

  6. 夜里入睡出汗多

  对于 8 岁以下,特别是 3 岁以内的孩子,出汗常发生在睡后最初的几个小时内,这种现象可能跟宝宝的新陈代谢旺盛、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有关。

  随着年龄增长、发育完善,汗多的情况便会逐渐好转、消失。

  

  7. 夜闹、易醒

  宝宝睡觉时易醒是因为影响宝宝睡眠的因素很多。

  比如孩子经常吃着奶睡着,或者大人长时间抱着哄着睡着再放到床上,导致孩子养成了不良的习惯。

  父母们要根据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不要急于干预,靠补钙更没用。

  8. 磨牙

  对儿童来说,在出牙期(包括乳牙和恒牙萌出),是出现夜间磨牙的高峰时期。另外,遗传基因、心理因素、白天运动量过大等原因,也会导致孩子磨牙。

  对于学龄前儿童,一般无需特别干预,磨牙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但是如果有不适或疼痛,就需要带孩子去看牙医。

  

  9. 个子矮小

  婴幼儿长得比同龄人矮与遗传基因有很大关系,另外喂养是否合理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盲目补钙并不可以让孩子快速长高。

  儿童期足量钙摄入不仅能保障其骨骼健康,还能减少日后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在骨骼未达到骨量峰值的生长阶段,钙缺乏可以通过补充钙而得以纠正。补钙黄金期应该是儿童期。

  10. 指甲有白点

  宝宝手指甲上的小白点,多半是宝宝自己好动磕伤的。指甲长时间暴露在外面,本来就很容易就会被挤压和碰撞,这时就会出现小白点。

  一般来讲小白点也会随着指甲的生长,慢慢移动到指尖,修剪掉就行了。

  枕秃,多汗、出牙晚、夜醒、O型腿都经常被当作是宝宝缺钙的表现!

  谣言源自何处?为何会有这种说法?

  小编查阅文献,认为,这可能与佝偻病的表现有关,老的教科书盲目地把缺钙与佝偻病划等号!这也导致了很多流传下来的说法。

  

  ◆2016年“营养性佝偻病防治全球共识”:

  对既往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相关疾病命名进行了重新定义,统一为营养性佝偻病!该共识首次把维生素D和钙同时作为佝偻病发病原因予以阐述,当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时,同时伴有钙缺乏或不足,则导致佝偻病发生。

  ◆维生素 D 缺乏及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中提到: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可分为活动期(初期、激期)、恢复期:

  1.初期 :多见于婴儿(特别是6个月内)。早期常有非特异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枕秃也较常见。骨骼改变不明显,可有病理性颅骨软化。

  2.激期 常见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有明显的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症状。骨骼改变可见颅骨软化(6个月内婴儿),方颅,手(足)镯,肋串珠,肋软骨沟,鸡胸,0型腿或 X 型腿等体征。

  3.恢复期 初期或活动期经晒太阳或维生素 D 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逐渐减轻、恢复。

  

  大家看到这里,有没有恍然大悟,其实一直很多流传的关于缺钙的表现,几乎都是说的是佝偻病的体征表现,是盲目的将佝偻病与缺钙划为等号罢了!

  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维生素D缺乏,可能伴有钙不足,表现出以上所说的枕秃,多汗、出牙晚、夜醒、O型腿等症状!所以,原来钙一直是在无辜背锅!

  一般来说,只要孩子营养均衡,基本上都不会缺钙,而大家平常所说的部分缺钙表现,更直接的原因其实是缺乏能够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 D。

  关于骨密度检查

  看到这里,有的家长会说,「这些我都知道啊,但我家宝宝在医院做了骨密度和血钙检查,结果说是缺钙,我能不补吗?」

  我们的答案依然是:不 补!

  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说说。

  骨密度和血钙检测结果

  都不能说明孩子缺钙

  1. 骨密度低就是缺钙?不靠谱!

  现在的儿童体检全家桶里,总会出现一项名为「骨密度测试」的检查。

  别不信,大部分宝宝测出来的结果都是骨密度低,一看就是要补钙的。

  

  其实真实情况是:由于各种干扰因素,目前在技术上还没法确定判断儿童骨密度的专有标准,临床上一直在拿成人的标准来判断孩子的骨密度。

  儿童的骨密度本身比成年人来得低,又一直拿成人的骨密度标准来衡量处在快速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测出来的骨密度能不低吗?

  

  做连标准都没有的骨密度测试,该拿什么来相信缺钙的结果。

  2. 测血钙能判断宝宝缺钙?不靠谱!

  人体 99% 的钙都在骨头和牙齿中,只有 1% 的钙游离在组织液和血液里。

  当血液中的钙含量不足时,受生长激素、降钙素等激素调节,骨骼中会自动游离出一定的钙去补充血清中的钙。

  可以这么理解:即使人已经缺钙了,血液中的钙含量并不会有什么变化。

  以血液中的钙含量判断孩子是否缺钙,非常荒谬。

  婴幼儿(0-3岁)要缺钙,真的很难

  那怎么才算缺钙呢?

  一句话来说,只要孩子喝奶吃饭正常,很难缺钙。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 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推荐钙摄入量作了以下区分:

  0~6 个月的宝宝,每天适宜摄入 200 毫克钙;7~12 个月的宝宝,每天适宜摄入 250 毫克钙;1~3 岁的宝宝,每天推荐摄入 600 毫克钙。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 版)》

  6 个月以内的宝宝,每天的食物还是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

  一般来说,母乳中的钙就足以满足孩子的需求了(每 600 mL 母乳中就大约含有 200 毫克钙了)。

  喝配方奶的宝宝更方便妈妈根据奶粉中的钙含量,把控奶量,更不用担心缺钙了。

  6 个月以后,宝宝开始添加辅食了,钙摄入的来源也多了起来,绿叶蔬菜、豆类中都含有丰富的钙。孩子没有其他的钙摄入来源,每天保证 600~800 mL 的奶量就不太可能缺钙。

  

  1 岁以后,宝宝摄入钙的来源就更多样了,巴氏杀菌的原制奶酪、酸奶或是虾干、豆腐干等健康小零食都可以作为宝宝钙摄入的来源。

  这时候宝宝只需保证 400~500 mL 的奶量,就足以满足宝宝对钙的需求。

  当然,如果对于添加辅食后的孩子,实在做不到均衡膳食,奶量充足,适当补点钙剂也可以。

  但是,钙不是越多越好,盲目补钙还会对孩子身体带来负担。

  奶量充足,饮食均衡,每天给孩子坚持补维生素 D 促进钙吸收,就够了。

  特殊医学状况下要额外补钙!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童的钙补充

  由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性及来自母体的低钙储备,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童的钙补充应按其体重计算,钙摄入量为70~120mg·kg-1·d-1,同时增加维生素D补充,磷的摄入量为35~75mg·kg-1·d-1。可采用母乳强化剂,特殊早产儿配方奶等以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

  营养性佝偻病的钙补充

  对0~6个月和6~12个月婴儿,足够的钙摄入量分别为200mg/日和260mg/日;大于12个月儿童钙摄入量小于300mg/日会增加独立的血清25(OH)D水平低的佝偻病患病风险。

  对大于12个月的儿童,依据膳食钙摄入量分类,充足:大于500mg/日,不足:300~500mg/日,缺乏:小于300mg/日。

  因此,佝偻病儿童在强调维生素D补充的同时,每日应给予大于500mg钙(含饮食钙源)以满足对佝偻病的治疗需求。

  

  关于孩子补钙黄金期:儿童期!不是婴幼儿期!

  纵向研究探讨长期膳食钙摄入与儿童线性生长的相关性,在调整了其它潜在的混杂因素如体育锻炼水平等后,非线性回归发现:饮食中钙摄入量低于327mg/日的男孩成年后的身高更矮,而钙摄入量达566mg/日的儿童身高增长较快。青少年时期钙的摄入与身高的快速增长有关,钙摄入量低于300mg/日可能导致成年人身材矮小。

  膳食钙来源

  奶类是儿童期最主要的钙源,也是最好的钙源。婴儿期要鼓励母乳喂养,并给予乳母适量的钙剂补充。婴儿后期要坚持每日一定量的奶制品供给。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6个月以内儿童纯母乳喂养,需要的钙从母乳获取,6~12个月儿童,每日奶量应达600~800mL,1~3岁儿童每日奶量不少于600mL,学龄前儿童每日奶量为400~500mL,学龄儿童每日奶量为300mL。豆类食品含钙量丰富且吸收较好,是除奶类食物外的又一补钙食物,绿叶蔬菜也有一定的含钙量,但吸收相对较差。

  

  钙剂的选择

  受中国饮食习惯的影响,除母乳喂养(0至2岁)阶段以外,奶类摄入量通常不足,仅靠日常膳食很难满足对钙营养的需求,从其它途径补充钙以达到适宜的供给水平成为可考虑的选择。

  目前市面上的钙制剂品种繁多,给儿童补钙时应首选钙含量多、胃肠易吸收、安全性高、口感好、服用方便的钙制剂。但应关注婴幼儿(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营养性佝偻病患儿等)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的生理特点,注意钙制剂的体外溶解性。

  目前,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常用钙制剂元素含量、溶解度及相关特性见下表,表中的参数除含钙量比较稳定外,口感依具体产品而异。

  

  防止钙过量的最好办法就是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补充,充分认识缺钙对健康不利,过量补充也对身体无益,选择正规的食物性钙源不会造成钙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