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一天,家用呼吸机就顶不住了

  导语

  家用医疗设备火了,但没完全火。

  文丨魏江翰

  编辑 | 刘  聪

  今年“双十一”,很多消费者临时决定往购物车里多塞了一台呼吸机。

  二级市场上,投资者们也不忘顺手把几只相关概念股放到了篮子里。显然,至少到16日收盘,他们的心情不会很好。概念股可孚医疗、怡和嘉业等股价纷纷回落,就连前一个交易日还是“独苗”的鱼跃医疗也遭不住。

  家用医疗设备就是主要适于家庭环境,提供安全、方便、经济的治疗或帮助分析治疗是否对患者有效的医疗设备。

  这次家用医疗设备火的毫无预兆,也凉的莫名其妙。行情来去之迅速,可能连家用医疗设备自己也没想明白。具体而言,这次行情的主角是不仅有家用呼吸机,还有家用制氧机。

  事件起因明确,但逻辑推导过程并不清晰。

  11月11日,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几乎“无预警”地发布了20条优化疫情的防控措施。其中“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不再设置中风险地区”“取消航班熔断机制”等新版措施都分别当日冲上了热搜。

  而后石家庄对新措施落实迅速,其行动力之强也多少出人意料。11月14日,石家庄相关部门发布消息证实,目前石家庄已经取消全员核酸检测,并表示今后将只对重点人群、风险性较高的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一时间,“20条”防控措施被调侃成了“双十一最强(打折)力度”,石家庄也成了“国际庄”。尽管政府一再强调“动态清零”依旧不会动摇,但在消费者与投资者眼中,“放开”已然成为了一种预期。

  预期笼罩下的二级市场,让家用医疗设备概念玩了一次过山车。11月14日到11月16日午间收盘,分别对应了“起、降、落”,最终回归原点。

  政策风向改变往往会对二级市场产生巨大且迅速的影响。在这场全民都可能参与的资本游戏中,也向来不缺炒作。道理都懂,但还是忍不住问一句:“为什么是家用医疗设备?”

  01 昙花一现的风口

  很难想象,“可控开放”这一预期率先带火的竟是家用医疗设备。

  11月15日,“家庭抢囤呼吸机”的词条甚至登上了热搜。在更加敏感的二级市场上,国内家用医疗设备概念股在前一个交易日就拉起了长长的阳线:鱼跃医疗涨停,怡和嘉业收涨19.4%,可孚医疗涨幅也有14%。

  但市场留给投资者的美好时光十分短暂。仅1天之后,怡和嘉业、可孚医疗、美好医疗等纷纷掉队,股价开始回落。只剩鱼跃医疗一家,成为了绿叶中仅剩的一朵红花,随后在11月16日开盘之后迅速凋谢。

  以龙头为例,鱼跃医疗、怡和嘉业11月11日的收盘价分别为35.14元和272.23元;14、15日最高点达到了42.18元、326.68元;但截至16日收盘,已经回到了 37.25元和284.89元,两家单日跌幅近10%。尘归尘,土归土,家用医疗设备概念回落并不令人意外。相比之下,反而之前升温之快令人疑惑。

  这次家用医疗设备中主角是呼吸机和制氧机。通常逻辑是,疫情防控让居家隔离难以避免。家人中有慢阻肺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等,购置家用制氧机的目的是防止因封控不能及时去医院就医。

  但显然上述逻辑与“疫情放开”的预期相悖。人们抢购家用呼吸机、制氧机似乎更担心“放开”之后,医院资源紧缺导致去医院之后也不能及时就医。更重要的是,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也大多有着吸氧需求。

  事实上,无论“可控开放”还是“维持现状”,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无疑都会被医院集中且优先收治。而且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通报,截至11月15日,全国现有确诊病例15345例,其中重症病例29例。计算下来,重症率仅有不足0.19%。

  “动态清零”方针没有改变,但很多消费者已被担忧情绪支配,以至于甚至连制氧机和呼吸机的区别都没弄清楚就仓促下了订单。

  二者区别其实很大。呼吸机是通过机械加压,打通气道实现氧气供给,为自主呼吸困难的患者,提供补充氧气的作用。制氧机则是为患者提供浓度更高的氧气,需要依靠患者自主呼吸,用于缓解血液中含氧量不足引起的低氧血症。

  进一步说,家用呼吸机的适应证主要是呼吸暂停,以及一些慢性心肺疾病。家用的医学级别制氧机,主要服务对象也只是慢阻肺、肺间质病等肺部疾病和部分心力衰竭患者。

  至于新冠重症,可能更多是一个恐惧情绪的发泄口,或二级市场上一个华而不实的饵料。

  02 未来可期的赛道

  但从长期主义出发,哪怕放眼全球,家用医疗设备也的确是一条值得关注的潜力赛道。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家庭医疗设备市场是全球慢性病负担加重,老龄化问题加重的直接受益者。

   据国际联合会预计,2045年全球糖尿病人口很可能达到 7 亿。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2019 年约有 2.62 亿人患有哮喘,超过 6500 万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而联合国给出的数据是到 2050 年,全球老年人口将达到约 20 亿——这些人是家庭医疗设备市场扩张的主要驱动力。

  此外,随着抗癌药物的升级,癌症慢病化趋势明显,更多带病生存的癌症患者们也需要更多的定期监测。如果将这部分人群考虑进来,会发现未来家用医疗设备市场的天花板其实高得超乎想象。

  把视角从星空拽回大地。以功能划分,家用医疗设备主要包括治疗类设备、监护与检测设备,以及移动辅助支持设备。在这当中,治疗类设备目前是主要收入来源,可以预见未来增长依旧强劲。

  除上面提到的呼吸机与制氧机之外,主流的治疗类设备还包括家用静脉输液设备、家用透析设备和其他家用治疗设备。据调研机构Precedence Research 测算,2021年全球357 亿美元家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中43%源于治疗设备。

  而以地区来看,在357亿美元中,虽然北美以40%以上的份额主导了市场,但即便是雅培、GE、美敦力、强生等巨头也难以在未来忽视亚太地区的高增速。

  Precedence Research的预测表示,2030年之前,预计北美市场的复合年增速为6.3%,而亚太地区增速可以达到7.8%。

  这样的预测实际体现了对亚太市场的极大信心。因为欧美等国家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更强,而且市场受教育程度更高,更有利于家用医疗设备的市场发育。有很多证据表明,家庭护理环境中缺乏专业知识可能是市场增长的主要障碍。

  但预测者可能更相信数据而非逻辑。

  以国内家用医疗设备龙头鱼跃医疗来看,其主要设备业务板块分别为呼吸、糖尿病及家用POCT。在2015年到2019年(疫情之前)其年营收增速已经达到了近22%;而2020年疫情出现更是极大加快了这一步调,当年鱼跃医疗营收同比增长了45%以上。以“龙头”一家数据参考虽然有些失之偏颇,但也多少能说明一些问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一些深陷红海的传统家电巨头也似乎提前嗅到了风口。

  2019年,海尔开始布局家用医疗器械领域,目前已经推出了制氧机、血压计、雾化器等产品。2020年,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又成立了天津格力新晖医疗装备有限公司;去年,美的集团也斥资近23亿元入主了万东医疗。

  家用医疗设备本就具有消费品属性,家电巨头有着现成的营销渠道,稳定的消费者人群基础,杀入家用医疗设备有着天然优势。

  随着这些玩家的涌入,有理由相信,家用医疗设备并不能寄托于新冠重症一隅,该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