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奥密克戎变异株免疫逃避能力增强,挑战单克隆抗体治疗

  ·与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BA.5和BA.2相比,BQ.1.1和XBB在刺突(S)蛋白的受体结合域(RBD)中发生了变化,而刺突(S)蛋白是Covid-19疫苗和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的主要靶点,因此,这些亚型变异株可能比BA.5和BA.2更具免疫规避性。

  当地时间2022年12月7日,日本东京大学科学家Masaki Imai等人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文章《Efficacy of Antiviral Agents against Omicron Subvariants BQ.1.1 and XBB》(以下简称“文章”)称,奥密克戎亚谱系 BQ.1.1 (BQ.1亚谱系中的一株,记作BQ.1*)和 XBB 的免疫逃避能力大于早期的奥密克戎变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持续进化加强了针对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单克隆抗体治疗的需求。

  单克隆抗体治疗,是指抗体可以结合特定的抗原,通过筛选单个B 淋巴细胞克隆,获得性能一致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靶向特定的分子的特定区域。若这个区域选择的合理,则可以起到阻断该分子上下游反应的效果。若针对病毒上的表位,可能起到中和病毒、阻断传播的效果。若针对新冠重症患者的过度免疫反应,单克隆抗体可靶向特定的细胞因子或其受体,减轻其产生的过度免疫反应。

  据悉,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BQ.1*是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BA.5的一个亚谱系,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XBB是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BA.2.10.1和BA.2.75的亚谱系重组。

  文章称,与BA.5和BA.2相比,BQ.1.1和XBB在刺突(S)蛋白的受体结合域(RBD)中发生了变化,而刺突(S)蛋白是Covid-19疫苗和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的主要靶点,因此,这些亚型变异株可能比BA.5和BA.2更具免疫规避性。

  文章介绍,团队以BQ.1.1和 XBB为对象,采用活病毒中和测定法,通过50% 焦点减少中和试验 (FRNT50,FRNT50滴度越高,意味着血清针对特定病毒越有效),对单克隆抗体的滴度进行了测验。

  实验结果显示,5种抗体(REGN10987、REGN10933、COV2-2196、COV2-2130和S309)没有中和BQ.1.1或XBB的分离株;抗体LY-CoV1404可有效中和 BA.1、BA.2、BA.4 和 BA.5,但对 BQ.1.1 或 XBB 没有效力;两种单克隆抗体组合(即imdevimab-casirivimab和tixagevimab-cilgavimab)均未能中和BQ.1.1或XBB。这些结果表明,4种抗体(imdevimab-casirivimab、tixagevimab-cilgavimab、sotrovimab和bebtelovimab)在临床环境中可能对BQ.1.1或XBB无效。

  同时,由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22年批准了瑞德西韦(remdesivir) 的使用,以及莫努匹拉韦(molnupiravir)和奈玛特韦(nirmatrelvir) 的紧急使用,所以研究人员通过测定每种化合物对该变体的体外50%抑制浓度(IC50)值来测试这些抗病毒药物对BQ.1.1和 XBB是否依旧有用。

  实验结果显示,与原始毒株相比,对于 BQ.1.1,IC50瑞德西韦组的值降低了0.6倍,莫努匹拉韦和奈玛特韦组的值分别高出1.1倍和1.2倍;对于 XBB ,IC50瑞德西韦组和莫努匹拉韦组的值分别降低了0.8倍和0.5倍,奈玛特韦组的值高出1.3倍。这表明,瑞德西韦、莫努匹拉韦和奈玛特韦在体外对BQ.1.1和XBB均有效。

  据10月28日美国CDC(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数据,BQ.1及其变种BQ.1.1已占新感染病例的27%,较此前的16%,占比明显上升,而BA.5在确诊中的占比目前约为50%,低于此前的6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截至2022年10月上旬,BQ.1*的流行率为6%,已在65个国家发现,在欧洲、美国等地流行趋势较为明显。目前,BQ.1及其变种BQ.1.1在法国已是主流病毒,并在欧洲和北美迅速扩散,在南非、尼日利亚和非洲其他地区也快速蔓延。XBB的全球流行率为1.3%,已在35个国家发现,并在新加坡和印度等国显示出明显的流行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目前的数据并不表明XBB在引发重症和死亡方面与其他变异株存在实质性差异。然而,早期证据表明,XBB免疫逃逸能力更强,再感染风险更高,XBB增加的免疫逃逸是否足以驱动新一波感染浪潮,似乎取决于各区域的免疫状况和疫苗接种覆盖率。

  2022年10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病毒和新兴病原体项目联合主任Shan-Lu Liu团队研究发现,BQ.1*是奥密克戎亚型BA.4和BA.5的后代,继承了它们的大部分能力,BQ.1*及其亚型BQ.1.1具有高度的传染性,而高度的免疫逃逸能力能使单克隆抗体的识别率大大下降。

  据媒体报道,瑞士巴塞尔大学病毒进化专家Cornelius Roemer等人也通过分析病毒基因数据发现,一个变体拥有的RBD(受体结合域)突变越多,传播速度就越快。就最新出现的两个亚型病毒为例,BQ.1毒株有5个关键RBD突变,而BQ.1.1有6个,因此传播性更强。XBB有7个RBD突变,比BQ.1.1还多了一个。这也意味着,XBB相较于BQ.1具有更强的传染能力。Roemer说:“如果XBB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可能会在欧洲和北美看到某种双重浪潮。”

  2022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进化技术咨询小组(下简称“新冠病毒进化技术咨询小组”)举行会议,讨论亚型变异株XBB及其亚谱系,以及其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新冠病毒进化技术咨询小组认为,根据目前可用的证据,XBB和BQ.1*的整体表型与其他具有额外免疫逃逸突变的奥密克戎亚谱系之间的差异不够大,在必要的公共卫生反应方面,并没有达到需要指定一个新的“需要关注的变异株”和分配新标签的程度。

  不过,新冠病毒进化技术咨询小组同样表示,XBB和BQ.1*仍然是令人担忧的亚型变异株,将继续密切监测XBB和BQ.1*,并要求各国对此保持警惕,继续监测和报告基因序列,并对不同的奥密克戎亚谱系进行独立和比较分析。

  10月29日,英国卫生安全局临床和新发感染主任米拉·钱德(Meera Chand)称,新冠变异株出现并不意外,疫苗接种仍是防范未来新冠感染潮的最佳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接下来也将会对XBB和BQ.1*进行定期风险评估,如果有任何重大事态发展需要改变公共卫生战略,将会立即向会员国和公众发出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