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重症病房阴影
因病被送入重症监护室,就如同人生的一场噩梦。梦醒后,一些人庆幸重获新生,一些人却陷入另一个幻影重重的梦境。英国心理学家发现,不少重症患者经历过死亡线上的挣扎后,虽然身体康复,心理却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出现幻觉、失忆等症状。为此,心理学家呼吁人们关注重症患者的心理健康。
ICU后遗症
芭芭拉·克拉克现年81岁,今年4月份在伦敦大学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动脉瘤手术。她在重症监护室(ICU)昏迷3天,醒来后“看见”身边围绕着鬼魅:“它们有头,长胳膊长腿,但全都没有脸。它们四处飘荡,不放我走。”
出院6个月后,克拉克仍不时被幻觉困扰。10月的一天,她和女儿去商场购物,往车里装东西时,突然“看见”前排座位上出现一个女人,“50多岁,胖胖的,穿一件绿色外套。她坐在那里,手提袋放在腿上。”
45岁的凯文·比尔德今年初突发疾病,被送进同一家医院,在ICU躺了5个星期才脱离危险。其间,他经历多次心脏病、中风和器官衰竭,接受61次输血。身体的痛苦让他噩梦不断,悸动中时常抓扯插在身上的各种管线。为了防止他伤害自己,护士给他双手套上海绵垫。
身体康复后,当比尔德回到ICU想对那些悉心照料他的医护人员表达谢意时,他发现自己一个人都不记得。
“他们说我是他们照看过的最严重病患,但我认不出他们中任何一人。对我而言,他们全是陌生人,”他说,“这是一段非常、非常离奇的经历。”
听起来虽然离奇,但克拉克和比尔德的经历并不罕见。伦敦大学学院附属医院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说,重症患者在ICU经历身体上的“死里逃生”同时,精神遭受巨大冲击,超半数患者在离开ICU后的头三个月内会受到频繁噩梦、失眠、健忘、幻觉等困扰。
这份发表在《重症医学》学术杂志上的研究报告指出,在进过ICU的受访患者中,46%的人脱离ICU后精神抑郁,44%心理焦虑,27%的人则患上更严重的精神创伤后心理混乱(PTSD)。
实施这项研究的心理学家多萝西·韦德说:“我们早就知道重症患者会出现 记忆闪回 ,会重现在ICU里产生的那些可怕幻觉。但我们现在惊奇地发现,许多患者会因此患上抑郁和心理混乱。这不仅让他们饱受心理创伤,还影响他们的身体康复,增加死亡风险。”
药物致幻?
韦德认识的一名年轻女患者在脱离ICU后出现严重幻觉,每日不得安宁。她告诉韦德:“每一天都是一个十足的噩梦。我宁愿已经死了。”这促使韦德关注重症患者的心理世界,想弄清楚为何ICU会给他们留下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她研究发现,大量服药产生的副作用,“开肠破肚”的大手术,对死亡的恐惧,身处陌生空间里的孤独和被遗弃感,以及病痛折磨下的神志不清,都可能给ICU病人留下难以抚平的心理伤疤。
药物对病人心智的影响已经得到验证。先前研究发现,镇静剂的主要成分为苯化重氮,是一种可抗忧虑、让肌肉放松和催眠的化合物,但长期摄入可能导致神志不清。
韦德的研究指出,ICU病患时常需要注射或服用这种化合物,以缓解紧张和镇痛。而大量镇静药物进入人体后,在病痛和感染等因素影响下,很可能打破人脑内微妙的化学平衡。
伦敦大学学院附属医院医学专家戴维·豪厄尔说:“一些镇静药原本只适合短期服用,一旦病人不得不长期服用,就很可能产生副作用,例如情绪焦虑、产生错觉等。对重症病人而言,他们的身体更难将这些化合物分解并排出体外,因此承受药物副作用的时间就会更长。”
此外,韦德的研究还发现,血管加压药和肌肉收缩药可促进重症患者的心血管功能,但长期服用会导致病人情绪焦虑。
对于这些ICU患者常用的药物,医学专家们遗憾地表示,目前尚无更安全、无副作用的新药可取代。
“我们知道,我们采用的多种(医疗)技术在短期内效果良好,”伦敦大学学院重症医学教授蒙蒂·米特恩说:“当病人被抢救过来时,我们感到欣慰。但问题是,三年后他们会怎么样?随着时间推移,我们需要面对这个事实:我们挽救了生命,但在保持生命质量方面,我们可能没有做出正确判断。”
摆脱阴霾
英国全国卫生与临床学会2009年建议所有ICU病患在出院前接受身体和心理状况评估。如今,韦德的研究报告再次引起业界对ICU病患心理健康的关注。
豪厄尔医生坦承,长期以来ICU医护人员更多关注如何挽救患者垂危的生命,而不是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人们认为重症监护就是在病人身上插各种输液管,做心脏复苏。这些事情我们确实全都做到。但我们愚蠢地忽视了一点:病人的心理康复也一样重要,”豪厄尔说。
意大利去年一项研究发现,为ICU患者提供临床心理辅导,能将病人在出院后一年内患PTSD的几率降低一半以上。如今,一些医院开始采纳这种办法,为重症患者提供各种心理支持。
基础的心理辅导方式包括放松疗法、音乐疗法,以及医护人员和病人讨论他们看到的幻觉,并向他们解释为何会出现幻觉。
“目的在于减少病人的服药量,尽力让他们感到安全,”韦德说,哪怕是一句简单安慰,或肢体接触,也能带来不同结果。“有病人说: 我只想那时能有人握住我的手 。”
在ICU工作多年的老护士伊莱恩·索普说,护士们开始学着多和病患说话、对视。“你必须具备相当的耐心,心平气和。要知道,跟普通病人几秒钟就能解释清楚的事,你得花上一个小时解释给神志不清的重症病人听。”
豪厄尔说,一些病人能在短期内摆脱ICU后遗症的阴影,身体和心理都得以康复,一些病人则在出院后需要接受长期心理辅导。目前,业内专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探索才刚刚起步,还需要时间摸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方式帮助病患恢复身心健康。
文章开始提到的克拉克前不久收养一只狗,起名为查利,每天跟它说话。她觉得这对自己有帮助。“我们能成功,是不是,查利?”
相关链接:贴心提示帮患者
阿利斯泰尔·德拉蒙德61岁,今年2月9日患病,在重症监护室度过4个星期。康复后,他回忆起在ICU里经历的一些场景,发现病房里一些不起眼的提示帮助他保持神志清醒,促进身心尽快康复。
在住进ICU之初,他浑身插满管线,不能动弹,靠呼吸机呼吸。他噩梦连连,出现幻觉,认为自己右边总站着一个日本人,手持高尔夫球杆。“每次房门打开,他就挥动球杆,”他说。实际上,他住的是单人病房,屋里没有其他病人。
每次从昏迷中醒来,他都能看见病床对面悬挂的一块白色提示板,上面有日期信息,例如“今天是2月20日,在重症监护室里的第10天”。他认为这很有用,因为这类提示信息能帮助意识模糊的病人明白自己身在何处,从而分清真实与幻觉。
他有大概3个星期时间无法发出声音,只能翕动嘴唇。所幸,一些护士会读唇语,能与他有效沟通,缓解他的内心焦虑。
德拉蒙德的妻子苏说,护士和心理医生还建议她替德拉蒙德写日记,记录下他在病中的反应,以便等他清醒后跟他解释,帮助他战胜幻觉。
3月5日,德拉蒙德病情好转,不再需要呼吸机。8月,他成为伦敦奥运会志愿者。出院5个月后,他重返工作岗位。他的身心都恢复良好,没再出现精神抑郁或产生幻觉。(张代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