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是洋节?要不要取消这个节日?我们一起来揭秘!
每逢元旦假期大家的心情总是激动而兴奋,因为我们都知道元旦就意味着放假了,也知道就是迎接新年的到来,那元旦是怎么来的呢?有人说他是洋节,我们本国人应该过中国节,这个节要不要取消?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 “旦”在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就有了,下面的一横代表着波涛澎湃的海面, 一轮红日从海上喷薄而出, 放射着灿烂辉煌的光芒。这个象形字生动地反映了旭日东升的现象。把“元”、“旦”合在一起,寓意人们以蓬勃的朝气和奋发的斗志,来迎接崭新的开始。元旦,那也就是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元旦”这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的诗: “四气新元旦, 万寿初今朝。” 元旦, 最初有很多种称呼: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 北齐时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 “元春”; 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 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zhuan)顼(xu),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十二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义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于是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于是最终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并列入了法定节假日。所以从这根源来看,元旦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也是世界的节日,并不存在洋节的说法!
在古代农村每到元旦节,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吃年糕,吃汤圆,意味着团团圆圆。有的地方在大家开心聚餐以后还会一起欢歌艳舞、是观赏花灯、舞狮舞龙等节目来辞旧迎新,发展到现在大家称之为元旦联欢晚会!
(原创作品 喜欢趣走乡村分享的朋友欢迎点击关注 与你分享更多民间风俗趣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