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怎么办?

  疫情之下,很多人陷入了“总怀疑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的焦虑中。

  自身出现的任何症状都会无限放大,最终成为证明自己论点的证据,如此循环……

  最终,成为了没有患病的“病人”。

  测量体温,成了最常做的事

  昨天关于新冠肺炎潜伏期最长24天的信息发布之后,一条微博热评不知代表了多少人的心声。

  

  在每日经济新闻发起的一个关于“疫情开始至今,你是否怀疑过自己得病了”的网络调查中,有69%的人表示自己怀疑过,4%的人甚至因为怀疑而到医院进行了检查。

  而在评论区,我们可以看到,担心自己已被感染是很多人的日常:

  测体温是每天做的最多的一件事,稍高一些,还会带上家人一起测;

  经常心跳加速,尤其是晚上睡觉前,甚至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发烧、咳嗽、胸闷,只要出现一个症状就会立即坐立难安,对照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判断自己是不是已被感染,越看越像,越看越慌……

  于是,即便面临着被交叉感染的风险,很多人也会选择到医院进行检查。

  甚至有人在医生告知并没被感染的情况下,依然无法摆脱自己内心的怀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理?

  其实,关于总是怀疑自己感染了某种病的心理并不是没有先例,有一种病就叫做“恐艾症”,其中一类患者就是因为对艾滋病的恐惧,而陷入已感染艾滋病的焦虑中,反复求医。

  而在此次疫情面前,大家也被推动着陷入了焦虑之中。

  谁在推?

  首先是环境。

  从微博到公号、从电视报道到新闻客户端,都被疫情相关的消息淹没,朋友圈的每一条转发,都可能是或荒诞或惨痛的真实案例。

  尤其在不得已隔离在家之后,我们会花更多时间关注疫情的进展,面对他人经历的苦难,我们会同情、会悲伤,甚至会感同身受。于是,我们的恐惧也随之而来——我会不会是下一个感染者,会不会也经历这些?

  

  其次是自己。

  在怀疑自己被感染的朋友中,有很多是真的出现了一些诸如发烧、干咳的症状。

  所以,可能你会提出质疑,那我确实是存在种种症状呀,这要怎么解释呢?

  这里存在一种「反安慰剂效应」。

  在患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他一颗没有任何药物成分的糖丸,患者的情况却一样能够得到改善,这是我们熟悉的「安慰剂效应」,而反安慰剂效应则是在有负面假设和条件的前提下,通过心理暗示发挥作用。

  

  比如在一项实验中,医生给一组患者每人一杯普通糖水,并对他们说,这是一种能够催吐的药。结果,在将这杯普通的糖水喝完之后,多达80%的患者产生了呕吐的症状。

  而《英国医学杂志》也曾报道过,接受虚假治疗的手臂疼痛患者,药物组(实际是糖丸)近1/3的人报告出现了嗜睡、口干、躁动等症状,针灸组(针头可伸缩,受试者不会真的被扎到)近1/4的人报告针灸部位有疼痛、肿胀、发红。而这些副作用正是患者之前被告知可能会遇到的情况。

  

  心理变化对身体状况的影响,可见一斑。

  切换到我们的状态就是,当陷入被感染的焦虑之后,我们潜意识会给自己做出“已被感染”的预设,于是身体也会随之出现发烧、咽喉干痒、头痛胸闷等与被感染相符的症状,结果是我们愈发焦虑。

  至此,我们就完整地进入了“焦虑-身体反应-更加焦虑”的恶性循环。

  如何调整?

  ? 接受自己

  对于已经陷入焦虑的人来说,强行要求自己不焦虑不仅不会起到什么正向的作用,反而还会给自己造成额外的压力,所以不如主动接受它的存在,这样反而有利于焦虑的减轻。

  但同时也可以多回忆自己以往在遇到危机时是如何面对的,肯定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能力,以前可以,这次一样也可以。

  

  ? 转变关注焦点

  频繁刷新闻,对“疫情”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尤其发现新闻对自己有负面影响的时候,可以停下来去看部电影,逗逗宠物,做个凉皮等等。

  即便是为需要被大众看见的重要事件贡献热度,也建议大家在规定时间,比如每天午饭后的一小时内完成。

  

  ? 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症状

  其实之前说了这么多,相信你也明白了很多症状是因为自己的心理暗示才出现的,所以可以尝试给自己一些正面的暗示,说服自己没有感染病毒的条件。比如一般容易焦虑的人,大多都是比较谨慎的人,所以,在自我防护这件事上,你可能已经做得很到位了,病毒很难有可乘之机。

  同时,如果身边没有确诊或疑似病例,你也可以尝试问问自己,如果在从前,像现在这样发烧(37.3度以下)、咳嗽,也会一样焦虑吗?如果不会,那你会怎么做,多喝水?及时吃药?那现在就也这么做吧。

  如果真的无法说服自己,那就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检测结果正常,就别再自己吓自己了。

  

  ?重新找到自己生活的节奏

  这一点其实跟转移注意力有些相似。

  病毒的到来,让我们原本的生活节奏被打乱,所以尝试回到曾经熟悉的作息或重新制定新的作息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加聚焦在自己的生活,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

  因为此次疫情而再次被大众熟知的钟南山院士,在被问到如何战胜对疾病的恐惧时,就曾说过,假如一个人比较超脱,在很热衷或者是一心一意去追求一个东西的时候,往往其他很多东西是比较容易克服的,包括身体。

  

  所以可以想一想,假设没有疫情,你现在在做什么?或者疫情之后,你最想做什么?

  这些事儿是不是可以移到现在做,或者现在可以先做一个计划?

  当把时间分配给给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之后,我们哪还有时间去感受焦虑?

  这些事情看上去很简单,但当身体力行地去做到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没有再被恐惧与焦虑裹挟着向前,而是理智而客观地等待着这场“战役”的结束。

  而它,终将结束。

  聊 几 句

  这段时间,你是如何应对自己的焦虑的?

  等到疫情结束后,你最想做什么?

  到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点击这里,一起赶走焦虑